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文藝體育>

聲樂演唱技巧

文思屋 人氣:2.07W

作為一個歌唱者,首先必須具備的就是紮實的基本功,而且平時也要注意技巧訓練,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詳細的技巧介紹吧!

聲樂演唱技巧

聲樂演唱技巧

一、氣息的運用

用“善歌者必先調其氣“來開始,呼吸對於演唱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歌唱的動力與基礎,因此在練習時也應該做嚴格的呼吸訓練,吸氣與呼氣得到充分煅練,形成條件反射,做到想唱就唱,一張口,氣息就已準備充足,並能控制自如。

“聲”與“氣”必須協調平稀,氣多聲少或氣少聲多都不行!唱高音時,我們的氣息要下沉,所謂“氣沉丹田”。唱中低音時,氣息要略提,聲音強則氣要沉,要均勻,聲音弱則氣要穩,要柔和呼出。但是,在不同演唱風格中,不同情緒,不同風格作品的處理,我們要將氣息技巧相結合,創造出更好的演唱效果。

不管是自身條件好的還是不足的,想要靈活的運用氣息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練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打嘟嚕、吹蠟燭和漱口時用氣息不斷的衝口中的水。總之在唱歌時,吸氣要注意自然適度,既不可過多也不能過少。如果你採用漱口是練氣的那種方法,如果氣息力度控制不適當,你馬上就會被水嗆住。所以説精巧的氣息運用在演唱者演唱歌曲時是非常重要的。

二、發聲練習

在聲樂教學中,練聲過程是整體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它是用於訓練聲樂技巧最基本、最簡單的練習,就是把構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簡單的動機或越劇提煉出來,配以單純的母音或音節,在適當的音域內作伴音上行或下行移動發福練唱。

1.在練聲前,首先要在思想上作好準備,藉助曲調旋律,抒發心中的情緒

例如,543211——這一音階練習曲,可以引導發揮想象空間,對這個旋律加上對“彩虹”的理解,用聲音展現出來,這樣、簡單枯燥的發聲就有了新鮮活力,以愉快的心情來完成練聲目標。

2.帶詞練習

要求發音準確、字正腔圓、吐字清楚、有意境、有感情,聲音音色具有畫面感,這樣才有可能向大型的聲樂作品過渡,慢慢適應。

正確的發聲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喉頭位置,解放後頭,使聲帶和氣息密切配合,調整適度,在唱高、中、低、強弱不同的音符時都有較為理想的聲音效果。

三、完美的共鳴

除了精巧的氣息,完美的共鳴也是非常重要的。聲樂歌唱沒有了共鳴,就會失去歌唱聲音的藝術性,從美學的角度來講,就不美了,從音樂的效果上來分析是屬於“白聲”。人體的共鳴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頭腔三大共鳴腔體。在歌唱中,使用這些共鳴腔體的比例是不同的。

1.胸腔共鳴

胸腔共鳴常在較低的聲部運用較多,實際上在我們每個聲部的所有聲區,都需要胸腔共鳴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問題。聯繫時一定要注意鬆弛,千萬不能過分地追求共鳴而壓迫喉頭,把濃重的喉音誤認為是胸腔共鳴。

2.口腔共鳴

口腔共鳴是聲音從喉嚨發出後的第一個共鳴區域,它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的基礎

發聲時,口腔自然上下打開,笑肌微提,下顎自然放下稍後;拉,上顎有上體的感覺。要使口腔中的各有關部分自然地鬆開,以使咽、喉、腔通暢,這樣才會獲得良好的共鳴效果。

3.頭腔共鳴 頭腔共鳴常被稱之為頭聲

它是我們聲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分。它使聲音明亮輝煌且穿透力強,尤其是在高音聲部,幾乎決定了聲音的質量。聯繫時最好是用哼鳴的方式,也就是閉口打哈欠狀態,雙脣微微閉住,口腔內越空越好,鼻、咽腔打開,把氣息的通道留的越寬越好,感覺到聲音向前向上,體會到眉心在震動,從而發出較明亮集中的聲音。

四、歌唱中的語言

奧斯汀曾説:“如果沒有能獲得良好的讀字技巧,任何嗓音都不能算是一件真正良好的樂器。”長期以來,歌唱藝術以其優美的唱腔、鮮明感人的語言,受到人們的喜愛。所以有人説,歌唱是動感人的音樂。而其動人之處就表現在聲音與情感的完美結合,即我們所講的“聲情並茂”。要達到這個要求,就必須掌握“咬字、吐字、收聲歸韻”的發音方法。

1.歌唱中的咬字

歌唱中的咬字不同於説話時的咬字,首先要求呼吸的支持、音質結實且有共鳴;其次是注重咬字部位。發聲的字頭是字的聲母,因為聲母的發音清晰有力能夠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感。聯繫時可先用一個單獨的母音,如“啊”代替歌詞來聯繫,把注意力重點放在唱母音上來,咬字的着力點要準確,有助於糾正發音不準的現象。

2.歌唱中的吐字

口腔如何打開吐字具有嚴格的要求,開小或開大都會影響聲音的音質和音色。正確的吐字要以氣息為基礎,根據母音的發生方法的狀態大開口腔,運用共鳴腔體使聲音得到擴大。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能保持口型的穩定,無論發聲旋律怎樣變化或者長句中如何換氣等,口形都不能有所變動。

3.歌唱中字的收尾

演唱時要使每個字有收尾,不僅為下一個字的出聲作好鋪墊,又保證了兩字間的清晰連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字尾輕輕收,既要保持口型不變,又要輕輕地,乾淨地收聲。

從以上這些聲樂演唱技巧的內容和訓練方法中我們可以得知,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無論是呼吸、共鳴、練聲、語言都缺一不可,每個動作的要領都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總之,聲樂最終是需要表演的藝術,作為歌曲的表演者以及歌曲中情感的傳達與解釋者,高水平的演唱技巧是很重高的。通過深入的探索以達到對歌曲演繹宏觀上的把握,從而遊刃有餘地表現聲樂作品的情感、思想與境界,豐富作品的精神與文化內涵。

聲樂演唱形式

1、獨唱:一個人單獨演唱歌曲,稱為"獨唱"。人聲分類中的任何聲部都可以擔任獨唱。演唱時一般用鋼琴或小樂隊伴奏,有時還可加入人聲伴唱。 獨唱要求演唱者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和較好的歌唱技巧,獨唱者是音樂作品的解釋者和表現者,他(她)直接運用"聲"和"情"對音樂作品進行藝術的再創造。

2、齊唱:很多人一起演唱單聲部的歌曲,稱為"齊唱"。齊唱的人數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聲齊唱,也可以是男聲齊唱或女聲齊唱。齊唱時,可以用樂器伴奏,也可以不用樂器伴奏。 齊唱要求歌聲整齊、統一、宏亮。齊唱歌曲大都富於戰鬥性和號召力,是羣眾歌詠活動中的主要形式。

3、合唱:將許多人分成幾個聲部,同時演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曲調的歌曲,稱為"合唱"。常見的合唱形式有:混聲二部合唱(由男女聲混合組成),混聲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組成),同聲合唱(分男聲、女聲、童聲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合唱一般用鋼琴或樂隊伴奏,但也有不用樂器伴奏的,稱為"無伴奏合唱"。 合唱有着豐富的表現力,講究整體音響的諧和與協調,要求各聲部的音色相應統一,音量相應平衡,各聲部的出現有層次。另外,對各聲部的音準、節奏、力度、速度都有嚴格的要求。

4、領唱:在齊唱或合唱中,由一個人單獨演唱一個樂段或一些樂句的,稱為"領唱"。 領唱部分一般與齊唱或合唱部分構成呼應,形成對比。

5、對唱:兩個人或兩組人作對答式的演唱,稱為"對唱"。對唱有男女聲對唱,男聲對唱,女聲對唱等形式。 對唱大多是單聲部歌曲,氣氛熱烈而歡快。

6、重唱:多聲部的歌曲每聲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稱為"重唱"。重唱有男女聲二重唱,男聲或女聲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 重唱和對唱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重唱是以多聲部(兩個聲部或兩個聲部以上)的形式出現。但是有的歌曲往往將對唱和重唱結合在一起。如黃河大合唱中的《河邊對口曲》,先是甲、乙兩兩男聲對唱,然後將甲、乙兩個曲調疊置起來,組成重唱。

7、輪唱:將許多人分成兩個或三個、四個聲部,各聲部相隔一定的拍數,先後演唱同一曲調,稱為"輪唱"。 輪唱時,各聲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應的熱烈氣氛。這種手法叫做"卡農",是復調音樂的一種。

8、小組唱:一個小組的人同時來演唱一首單聲部的歌曲,稱為"小組唱"。小組唱實際上是齊唱的一種形式,只不過人數較少而已。 如果演唱的是多聲部歌曲,則稱為"小合唱"。

9、表演唱:演唱歌曲時,邊唱邊做動作,這種有動作表演的演唱,稱為"表演唱"。表演唱在演唱方面往往採取對唱或小組唱形式。

10、大聯唱:圍繞一個特定的專題,選擇內容有關的歌曲,並採用詩朗誦或樂曲聯奏等方法,將各歌曲連貫起來進行演唱,稱為"大聯唱"大聯唱不一定侷限於齊唱,可能還包括獨唱、合唱、輪唱等多種聲樂演唱形式。 中西樂器知識 骨哨、編鐘、古琴。

聲樂演唱的方法

美聲唱法:以音色優美,富於變化;聲部區分嚴格,重視音區的和諧統一;發聲方法科學,音量的可塑性大;氣聲一致,音與音的連接平滑勻淨為其特點。

民族唱法:我國民族傳統唱法上常提到“字是骨頭,韻是肉”、“字領腔行”,甚至帶有藝術誇張地説:“千斤白,四兩唱”。民歌風格的歌曲帶有濃郁的地方音調,在演唱時如能用方言更能表達其內容與色彩。

通俗唱法:特點是聲音自然,近似説話,中聲區使用真聲,高聲區一般使用假聲。很少使用共鳴,故音量較小。演唱時必須藉助電聲擴音器,演出形式以獨唱為主,常配以舞蹈動作、追求聲音自然甜美。

原生態唱法:主要特點是完全用真聲唱,接近生活語言,輕柔自然。強調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時有意藉助電聲的音響製造氣氛,所以很注意話筒的使用方法和電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