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辦事指南>租房補貼>

温州甌海大學畢業生就業補貼須知

文思屋 人氣:2.25W

補貼必須授予被補貼方某種利益:一般認為這種利益是受補貼方從某項政府補貼計劃中取得了某些它在市場中不能取得的價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温州甌海大學畢業生就業補貼須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温州甌海大學畢業生就業補貼須知

一、提供創業支持

1、實施創業創新項目獎勵

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在全國、省、市創業大賽中榮獲前三名的,並代表甌海蔘賽的,按其獲獎金額同比例給予獎勵;獲獎項目經專家組評審後,可優先入駐國家大學科技園,轉化落地成創業項目並正常運行1年以上的,給予5—50萬元的項目資助,享受最高6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2、提供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

在校大學生和畢業10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或初次創辦企業並擔任法定代表人,營業執照登記註冊3年以內的,可分別申請不超過30萬、60萬創業擔保貸款,貸款還本付息後可申請貸款貼息,貸款和貼息期限不超過3年。

3、給予創業補貼。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初次創辦企業並擔任法定代表人或從事個體經營,繳納社會保險(滿1年)並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給予個人1萬元的創業補貼。

4、給予場租補貼

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創辦企業並擔任法定代表人或從事個體經營,租用經營場地創業的(已享受政府場租補貼的.創業園區或企業除外),給予實際租金20%的補貼,每年補貼不超過5000元,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

5、給予創業帶動就業補貼

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創辦企業並擔任法定代表人或從事個體經營,帶動3人就業的(繳納社會保險滿1年,不含本人),給予創辦者每年2000元補貼;帶動超過3人就業的,每增加1人再給予每年1000元補貼,每年補貼不超過2萬元,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

二、做好就業保障

7、給予求職路費補貼

畢業2年以內高校畢業生(含畢業學年大學生)首次到我區企業就業的,按照出發地為浙江省、華東地區(浙江省外)、華東地區以外分別給予300元、500元、800元的求職路費補貼。

8、給予就業補貼

畢業2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的(已參加企業職工社會保險),按照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分別給予個人每月3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的就業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2年。畢業5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到家政服務或農業企業就業,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1年以上的,給予個人每年1萬元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

9、給予小微企業招用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

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2年以內高校畢業生,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1年以上的,給予企業社保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1年。

10、鼓勵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

對低保家庭、孤兒、殘疾人、獲得國家助學貸款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包括民政部門認定的城鄉低保户、低保邊緣户和扶貧部門認定的其他經濟困難户)和特困人員中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髮放求職創業補貼,標準每人3000元。

三、深化引才機制

11、啟動百家實踐基地攻堅行動

從2019年起,按照三年計劃累計打造100家實踐基地,對申報入選國家級、省級、市級基地的企業單位,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一次性建站補貼。

12、加強對實踐基地的扶持將經政府邀請來甌交流的全國高校在校學生和畢業兩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企業申報的畢業學年和畢業兩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經學歷認證的留學回國人員,技師學院(技工學校學生)、特殊教育學院(學校)學生和職業中專(年滿16週歲)學生,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等納入見習範圍。

13、加大校地和校企合作力度

對20人以上的訂單班,每年按照辦班實際產生金額20%給予最高50萬元資金補助,最多發放3年。鼓勵高校集中組織大學生來甌開展見習實習活動。加大緊缺專業畢業生引進力度,眼鏡行業引進全日制本科應屆畢業生以及眼鏡相關專業的全日制高職應屆畢業生,除享受就業補貼外,可另外享受每人2萬元獎勵。

14、打造綜合性網絡服務平台

在各鎮街打造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平台,提供求職接待、崗位搜尋、政策諮詢等全方位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數字化雲服務平台,實現服務精準對接“一次不用跑”。建立完善本地户籍高校畢業生人才庫,加強對未就業人員的指導服務。

15、組織開展各類招才引智活動

企業參加政府統一組織的赴省內外高校及人才市場的引才活動,由區人才經費負擔外出招聘所需費用;參加政府統一組織的國(境)外引進高端人才的每次補助最高3萬元。

16、鼓勵高校來甌參加人才交流活動

對受邀來甌考察的教師實行費用全免;對受邀來甌參加招聘交流活動的畢業生,免費提供短期食宿,並按照省內每人次300元、華東地區(浙江省外)每人次800元、其他地區(華東地區外)每人次1500元的標準給予交通補貼。

17、健全高校畢業生市場化引入機制

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為我區企業引薦的高校畢業生,與我區企業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以享受政府一次性補助。引薦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可獲得每名50元的補助;引薦“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的,可獲得每名500元的補助;引薦全日制碩士畢業及以上學歷的,可獲得每名2000元的補助。

四、人才住房保障

18、給予人才公寓租房優惠

實行人才公寓智能化監督管理,對新來甌首次申請人才公寓的人才,第一年給予租金減免。人才入住人才公寓,可享受最高6年租金優惠。

19、實施首年租房零負擔計劃

向市場租房的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專科生至少給予每月2400元、1200元、600元、300元租房補貼,補貼期限累計不超過5年。對新來甌首次申請住房補貼的人才,另外發放“安家券”,憑券可享受首年最高全額租金補貼。

20、給予人才購房補貼

向全職在甌工作且在温首購商品住房的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雙一流”大學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分別發放40萬元、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購房補貼。

五、人才服務機制

22、優化子女入學政策

博士學位人才子女的教育就學,由公辦學校無障礙安排;全日制碩士人才子女就學,優先統籌安排;工業企業中全日制本科人才子女就學,根據教育資源情況,按人才單位所在地或其居住地就近統籌安排;全日制專科且符合新居民子女入學基本條件的引進人才(非甌海户籍),根據教育資源情況,按人才單位所在地或其居住地街道內學額情況酌情解決。

23、制定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

建立高校畢業生在企最低年薪“聯盟”,指導企業按照專科生5萬元,本科生6萬元,碩士研究生7萬元承諾最低年薪標準,並寫入勞動合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打造高校畢業生在企高薪“聯盟”。

24、落實非公企業人才集合年金

建立企業人才集合年金制度,對參加企業人才集合年金的非公企業,根據人才的學歷,按照企業為人才繳納集合年金的50%給予補貼,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補貼1萬元,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雙一流”大學全日制本科生每人每年最高補貼8000元,補貼期限5年。

25、建立部門容錯協商對接機制

對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初次創辦企業,創業過程中出現的情節輕微、沒有對社會和他人造成危害的一般性違法行為,積極對接有關部門協調解決,落實好首錯免罰等系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