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視覺圖像文化與當代藝術教育論文

文思屋 人氣:3.26W

摘要:圖像文化全球化以及數字媒介技術的廣泛應用,這股“讀圖時代”的力量迅速影響着全世界教育方式的變革。本文主要探討視覺圖像文化對於當代藝術教育產生了哪些深遠的影響。

視覺圖像文化與當代藝術教育論文

關鍵詞:視覺圖像;藝術教育;文化

曾經,文字閲讀代表了全部知識和智慧的獲取過程。文字以言語為媒介,具有敍事性和情感性,給讀者留下了文學意境、韻味得以實現的廣闊空間。然而,其形象的顯現是間接的,帶來了閲讀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沒有視覺媒介形象的直觀功能。圖像將抽象的東西化為具體的形象,擁有文字所沒有的視像的直觀性和具像性,具有強烈的再現性、真實性和造型性。圖像是一切文化之間的“紐帶”。因此,時至今日,在各種信息風起潮湧的今天,要一種理念為公眾所接受,形象化、感性化才是最有力的方式。

一、圖像文化的背景

麥克盧漢首先提出了“媒介即是信息”的理論,並把媒介分為“冷媒介”和“熱媒介”,重塑了人們對傳播學的思維。舉例説,電話是一種冷媒介,或者叫低清晰度的媒介,因為它給耳朵提供的信息相當匱乏。言語是一種低清晰度的冷媒介,因為它提供的信息少得可憐,大量的信息還得由聽話人自己去填補。與此相反,熱媒介並不留下那麼多的空白讓接受者去填補或完成。因此,熱媒介要求的參與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參與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另外,他認為,每一種新媒介一旦出現,無論它傳遞的具體內容如何,這種媒介的形式本身就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某種信息,並引起社會的某種變革。從這個意義上説,媒介本身就代表着某種時代的信息,媒介就是訊息。隨着電力時代的來臨,電視便成為了圖像傳播的主力媒介。而網絡時代的'降臨,也使電腦成為更廣泛傳播的媒介,而與之相關的,是圖像時代的到來。

二、圖像文化對當代藝術教育的影響

對於藝術教育工作者而言,圖像文化的實現,使他們從傳統的“粉筆-黑板”教學方式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轉變為利用媒體等現代化工具進行授課。學生則從閲讀純文字性的紙質教材轉向接觸並閲讀插圖文本教材與電腦等可視圖像內容等,並利用電腦進行網絡視頻學習或娛樂消遣。圖像時代徹底改變了學校的教學方式。但是,當今的青少年具有高度視覺化和圖像化的傾向,如何使他們的這些特性有利於其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同時又消除圖像有可能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當代藝術教育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對於藝術教育來説,不能僅僅只是把教學變成圖像展覽,只懂得利用有趣的、色彩豔麗的圖像授課,而削弱細緻嚴密的文字表達和思維訓練,讓直觀的視覺化佔據課堂生活和學習生活的中心位置。讀圖式的文化消費,由於過多地依賴直觀圖像思維,可能會帶來人的聯想、思辨能力的下降,同時也可能帶來讀寫能力的下降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喪失、個性化創作能力的退化以及媒介文化同質化帶來個性風格的缺乏等,這些都是迫切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人們在公共領域中應當以什麼面貌、姿態出現,圖像文化消費過程中怎樣有效阻止人的淺薄化傾向,是圖像文化之於當代藝術教育的關鍵所在。

圖像時代使我們可以通過圖像,就能如親臨現場般地瞭解到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事情,圖像構成了我們世界的背景,而我們的判斷力和感悟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圖像時代的支配,我們對於生命和自然的觀念深刻地受到了它的影響。同時要警惕的是,我們對於自然的感受力正在逐漸下降。當代藝術教育在圖像文化大潮中如何架構一種新的有彈性的教育模式,探討一種可變的教學方法,學會更大範圍地兼容幷蓄,並賦予鮮明的時代人文精神品格,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課題。這就需要我們對當下圖像文化所帶來的審美變革、藝術創作方式、語言方式和傳播方式等變化作進一步的深入探索,以迴應圖像文化給美術教育帶來的思考和挑戰。

參考文獻:

[1]周安華主編.現代影視批評藝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

[2](加)埃裏克·麥克盧漢、弗蘭克·秦格龍編,何道寬譯.麥克盧漢精粹[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斯)阿萊斯·艾爾雅維茨著,胡菊蘭、張雲鵬譯.圖像時代[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4](美)保羅·萊文森著,何道寬譯.數字麥克盧漢——信息化新紀元指南[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