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西方現代美學話語轉換的四個方面

文思屋 人氣:2.13W

【內容提要】西方現代美學和藝術話語的構成力量和話語陳述的邏輯與傳統美學話語的完全不同,並經歷了四個方面的轉變:1,傳統美學話語遵循身體勞作與物之物性之間“交互轉讓”的有機原則,現代美學和藝術話語則誕生於主體對世界進行肢解和符號編碼的歷史語境中;2,主體在現代美學話語構成中居主宰地位,並經歷了由非理性主體霸道到被消解的轉變;3,現代美學和藝術話語也經歷了“語言轉向”,語言逐漸上升為美學和藝術的核心;4,傳統“自然形式的合目的性”的“美”已被現代主體的“顯現”所形成的崇高、醜和荒誕所取代。

西方現代美學話語轉換的四個方面

【關鍵詞】 西方現代美學;話語轉換;主體;符號編碼;語言轉向

西方現代美學和藝術話語誕生於“現代”與“傳統”之間巨大的文化-經驗斷裂中,其理論和話語的構成邏輯及主導力量與傳統美學理論的話語構成完全不同,並經歷了一系列話語構成方式上的巨大轉變。以下是西方現代美學和藝術話語轉換的四個方面。

現代美學話語邏輯取代傳統美學話語邏輯

我們可以把傳統文化-經驗系統劃歸為一個長時段,其開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它是由漫長的農耕-手工勞作:狩獵、作物的種植、動物的馴化、土地的開墾、食物和工具的手工製作……逐漸累積而成的。在身體勞作中,不僅事物到來,人自身也通過身體勞作而向自身呈現。這是一種實際的、實在的關係,而不是一種純粹認知關係。這一漫長積累過程所形成的是農耕-手工勞作的文化-經驗系統,它的軸心原理就是身體勞作的“生存意向性”與物之物性的“交互轉讓”。在這種勞作的“交互轉讓”中,人不僅獲得了大地、天空、風雨、海洋的無言的饋贈,獲得了食物、衣服、房屋和持續生命的保證,而且領悟了自身的限度和自由,形成了對“無言饋贈者”的虔敬。此限度、自由和虔敬便是人生存的神性,並凝結為宗教中的神,甚至手工勞作的器具、物之物性所呈現的形式也是神聖的。

農耕-手工文化-經驗系統圍繞着身體勞作與物之物性之間的“交互轉讓”而形成,它的智慧風貌也集中體現為身體勞作與物之物性“交互轉讓”的智慧,此即為“藝”。古希臘神話中的諸神以掌管一種或幾種“技藝”為其資本;中國原始儒家的“六藝”、老莊追求與“道”相化的“遊”(如庖丁解牛),也同樣以手工勞作中讓物是其所是地呈現為誕生地。傳統藝術和審美活動,就是誕生於這種“ 藝”,它們圍繞着身體-手工勞作與物之物性之間的“交互轉讓”的話語邏輯和語境而形成。西方的模仿概念、中國的“神與物遊”這些磨塑其審美和藝術活動達兩千年之久的原則,就是誕生於這種“交互轉讓”的語境中。在這種“交互轉讓”中有自由和存在的真理。就其自由而言,它把“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視為最高境界;就其有存在的真理而言,它不追求自在存在的物的真實——“形似”,而是追求一種在“交互轉讓”中讓物是其所是的顯現——“神似”、“氣韻生動”、“有機整體”、“自然”。這種話語模式構成的“美”,體現為“自然形式的客觀合目的性”,體現為“神用象通”。

農耕-手工文化-經驗主導西方人感受事物的方式直到18世紀理性時代。真正導致農耕-手工文化-經驗逐漸終止其支配地位的,是資本主義商業與分析理性所形成的科學技術以及工業製造的結合所形成的現代歷史語境。雖然農耕-手工文化-經驗中也有理性(如蘇格拉底的求知理性、中國的“禮”),但這種理性是一種淹沒在身體勞作與物之物性的“交互轉讓”的實存經驗中的,它主要表現為限制“快樂原則”的“現實原則”,其最發達的形式表現為道德、宗教戒律等。但到18世紀,經過哥白尼、加利略等人的發展,認知理性或分析理性脱穎而出,它的直接領域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現代醫學從解剖開始,現代生物學從分類開始,現代科學的基礎是數學。現代分析理性是插進自然神聖機體的一把解剖刀,它分解自然,萃取任何部位放入實驗室,以便取得可利用的東西。科學-技術、工業製造和資本主義商業市場聯手,以突變的方式取代了農耕-手工文化-經驗系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對自然和物質的支配力量。對此,海德格爾説:“技術統治的對象化特性越來越快,愈來愈無所顧忌,越來越充滿遍及大地,取代了昔日所見和習慣所為的物的世界的內容。它不僅把一切物設定為在生產過程中可製造的東西,而且它通過市場把生產的產品發送出來。在自我決斷的製造中,人的人性和物的物性,都分化為市場上可計算出來的市場價值。這個市場不僅作為世界市場遍及整個大地,而且也作為意志在存在的本性中進行交易,並因此將所有的存在物帶入一種算計的交易中。” [1](104)

以分析理性為主導的現代文化所從事的工作主要是通過分析、解剖、數字計算等,來為整個世界進行符號編碼。因此,它主要是一種編碼文化。它的編碼活動不是遵循身體勞作與物之物性之間的“交互轉讓”的有機原則,不再從這種“交互轉讓”獲得存在真理,而是主體把物作為對立的對象,以征服者的姿態把它強行拉到實驗台上,迫使物説出自己的祕密;它褫奪任何物、包括人體的神聖性,先肢解,然後編碼。現代科學技術的所有門類,都在進行着這種編碼活動,以便所有自然物都能在實驗室受操控、被組合、被複制,並最終轉化為工業製造的批量生產和“流水線複製”。元素週期表、基因圖譜是這種符號編碼的經典形態。這樣,身體勞作與物之物性之間“交互轉讓”的“神性”、對自然“無言饋贈”的限制和虔敬瓦解了,宗教的衰落也就成為不可扭轉的事實。19世紀還有學者認為,科學技術的編碼活動雖然在自然領域取得了凱旋,但人的精神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