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開展實踐活動,讓職高語文教學走向生活

文思屋 人氣:1.61W
開展實踐活動,讓職高語文教學走向生活
摘要:本文結合中職學生學習語文的現狀,主要從三個方面:加強專業聯繫,利用傳媒資源, 利用地方資源論述了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讓職高語文教學走向生活,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育質量的問題。
關鍵詞:語文;實踐活動;生活化
        目前,在職校(包括職業高中和職業中專)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對文化基礎課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他們選擇職高大多是無奈之舉,有的是想混一文憑,有的是想學一門技術,早日就業. 據調查,“有70.2%的學生認為專業課程更有實用價值(1),因此,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專業課的學習上”。這就給文化課教學帶來困難,特別是語文課,學生認為學不學都一樣,積極性不高。如何突破這個瓶頸,我認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應根據中職學生現狀,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讓職高語文教學走向生活,,突出實用性,從而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專業聯繫,使語文活動走向生活。
        教師根據學校性質和專業特點,只要注意瞭解專業課的內容和特點,併發掘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彼此聯繫,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讓學生在語文知識的運用中親身體會語文在專業知識學習中的作用。“注重基礎,強化能力,突出重點,學以致用” (2),體現鮮明的職教特色,利於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職高生。
        一些與專業設置有關的生活實踐課受到了本專業學生的歡迎,比如旅遊類專業學生鍾情“演講與口才”、“普通話基礎與等級測試輔導”和“中國民俗風情”;餐飲服務類專業的學生喜愛“影視藝術欣賞”、“校園劇場”和“校園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等等。由此可見,職業學校語文生活實踐課的開設應該更多考慮到學生的專業需要,為他們將來服務社會提供幫助。
        應用文一直是同學們最怕上,因為比較枯燥無味,常常台上講,台下打瞌睡,但卻又是學生今後走上工作崗位最常用的,效果差。其實,在講這一類文章時,教師完全可以變換教學方式,通過設置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在講解如何寫“求職信、應聘信”時,我在網上找了一些應聘信的佳作, 在課堂上讀給同學們聽,並讓他們思考一下應聘應注意哪些問題,而且還通過情景模擬方法讓同學們在班上進行模擬招聘。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為了在“招聘”時一顯身手,紛紛開動腦筋、找資料、請教師和同學幫助修改、同學間試演等等,忙得不亦樂乎。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寫一般的應聘信和求職信,還進行了相關知識的學習或運用。
        二、利用傳媒資源, 使語文活動走向生活。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將人們帶進了信息時代,培養學生具有快而多地獲取信息的能力,已成為時代的必然。
因此,必須改變“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傳統教學(3),充分利用綜合化的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接受信息。
        1.利用電視資源開展語文活動。
        電視裏藴藏着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播音員規範、純正、優美的播音,猶如直觀的朗讀的示範教學;每天半小時的新聞內容,涉及包羅萬象的知識領域,這小小的信息窗口,有着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又是思想教育的“營養晚餐”;“焦點訪談”是老百姓心聲的展示台,也是社會不良作風的曝光台,還是重大事件的追蹤站,是學生洞察社會的一個好窗口。學生從這裏能看到真真切切的大世界,既可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學會辨別人世間的是非曲直、真假美醜,又能學到很多“作文”的方法,如選材、組材、訪談、評述等;廣告詞中有修辭的妙用;精彩紛呈的節目中有主持人的語言技巧……        2.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可最大限度地拓展語文學習內容,突破教材的極限,彌補教材的缺陷,從而構建更加開放的語文學習內容。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瞭解課文背景、熟悉人物生平、收集格言警句、探究質疑課文、研究討論解決問題等等。如在學習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時,對這位新生代詩人和該詩主題的理解,教師不妨課前佈置學生上網查詢瞭解海子的生平,網上閲讀《海子自殺的原因》、《海子全集》等文本,課堂中也可網上呈現有關海子詩評《海子的大地與天空》,以加深學生對海子詩歌精神氣質的把握,課後還可進一步拓展學生對海子及中國當代詩歌的鑑賞,網上閲讀西川《紀念海子》、《思想的境界.海子》等文本。而在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可培養學生獲取、選擇、加工信息的能力,這些能力又是現代社會要求公民應具備的。
        三、利用地方資源,使語文活動走向生活。
        地方文化資源中有很多名人逸事、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和動人傳説等,這些都可以作為編寫教材的素材。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底藴。以“河圖洛書”代表的河洛文化被奉為“人根之祖”、“人文之祖”。東周禮樂成為古代社會的重要典章制度,在洛陽市東關大街北側有一座碑樓,據傳就是孔子入周問禮處。道學創始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理學光大於此。可以説洛陽自古以來就是文明之都 ,禮儀之邦。
        洛陽市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人文薈萃,才俊輩出,這樣的名單可以開出長長的一列:蘇秦、賈誼、杜甫、李賀、劉禹錫、玄奘、白居易、李白、張衡、蔡倫、三曹、二程、武則天、司馬光……他們或出生於此,或埋葬於此,或遊歷於此,或在此綻放出他們最絢麗的創作之花,在河洛大地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一處處文明古蹟,演繹了一篇篇動人佳話。這些都可以作為素材按照一定的章節編入課本,讓學生思考探究,提高語文素養,使語文真正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