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成長心理>

怎樣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

文思屋 人氣:5.31K

怎樣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那麼所謂耐挫力是什麼?耐挫力是指當個體遇到挫折時,能積極自主地擺脱困境並使其心理和行為免於失常的能力。

怎樣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

挫折,既可把人壓得粉碎,也可讓人百鍊成鋼。因為自身的缺陷或者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評價,將會激發一個人產生自強不息的內在動力,而這種動力的着力點將很穩定地集中到一個方向上來,即通過改變並創造條件實現最佳效果。

我們都知道張海迪、海倫-凱勒以及保爾的故事,他們擁有不屈的精神和堅苦卓絕的意志,克服無數常人無法理解的困難,最終成為一個成功者。事實上所有的成功者,都須經歷孤獨、屈辱、失敗,這一切在考驗着他們的耐挫能力,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

那麼所謂耐挫力是什麼?耐挫力是指當個體遇到挫折時,能積極自主地擺脱困境並使其心理和行為免於失常的能力。

孩子心理耐挫力的高低關係到他將來的成就與發展,就此有人曾對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中間有50%以上的人都有過坎坷不幸的童年。

愛迪生曾經説過:“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強的意志,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任何改變,而最終克服障礙以達到期望的目的。”

如今孩子耐挫能力不斷下滑!究其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因為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總想把世上的一切幸福都奉獻給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留給自己,為孩子鋪設好了一條條鮮花盛開、綠樹成蔭的陽光大道,讓他們看不到失敗,不知道煩惱、苦難為何物,結果孩一子在家長的精心保護下喪失了經歷風雨的機會。在家裏孩子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看不到世事艱難,也不會去照顧他人的感受。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每每遇到一點點的困難,孩子就會等待家長來幫助。孩子沒有經歷挫折的體驗,就會出現人格缺陷,甚至成為知識的勇者,人格的懦夫。最後,經不起生活的檢驗和摔打而成為徹底的弱者,徹底的失敗者。

巴西有一個小孩叫桑托斯,他和巴西的其他小孩一樣,從小酷愛足球。不幸的是他得了小兒麻痺症,6次手術之後,雖然免於一死,但卻留下了終身殘疾,他的左膝蓋骨變形,腳尖向外撇,肌肉發育不全,右腿也是嚴重的崎形,他不能站立,只能坐在輪持上行動。

他看到街上的小夥伴們踢球,真是羨慕極了,有時候看得入迷,自己的腳步也不由自主地動了起來,可是當他的腳碰到輪持上的檔板而疼痛難忍時,他又回到了殘酷的現實。

正是依賴心中美好的願望,他經常去頑強地鍛鍊,後來竟奇蹟般地站了起來,丟開輪待,能跑能跳,學會了踢球,而且成為國家連獲兩屆冠軍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這個桑托斯,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加查林。加查林是火箭鳥的意思,由於他比賽時滿場飛快地奔跑,使人想起巴西最常見的飛得最快的火箭鳥。加查林創造的奇蹟,首先在於他剋制了自己的痛苦,他沒有坐在輪椅上向隅而泣,而是積極行動,積極地進行頑強的鍛鍊。其次,在於他看清楚了問題。他看出失敗並未成為定局,只要努力,還有勝利的希望,身體的殘缺都不算什麼。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利用自己一隻腳長一隻腳短的特點,練出了在快速奔跑中靈活地突然轉身變向的絕招,同時,利用左腳外撇的缺陷來做假動作,快速轉身切入,成為世界足球史上的奇蹟。

這是一件孩子在挫折中發奮的.經典案例。當孩子受到挫折或者憤憤不平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安慰,也不是等待着孩子自己去領會,然後去發奮,最好是與孩子共同分析,挫折的真正原因通常是準備不足,不是天賦或者人情世故。要孩子明白,努力去創造條件、改變條件;爭取勝利要有理由,要有方法,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改變條件達到最佳效果,這是發奮的核心。

告訴孩子要忍受孤獨,因為上帝只幫助那些能幫助自己的人,人要有出息,必須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孤獨與寂寞,在孤獨與寂寞中才能卓爾不羣。

告訴孩子要忍受屈辱,因為暫時的屈辱與苦難是能磨礪一個人的意志的,只要心中有夢想,就可以坦然應對出現在面前的不幸,關鍵是我們做好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告訴孩子要忍受失敗,因為機會的發生都存在於對失敗的清醒認識之中,最重要的是我們立即去做。這些都是發奮的思想前提,簡而言之,就是自強不息,艱苦奮鬥。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霜寒的蔬果不甜。”生命只有在不斷經受挫折訓練,不斷經歷挫折打擊,才能使失敗成為進身之階、成為無價之寶、成為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