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書筆記>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範文2000字

文思屋 人氣:6.93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範文2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範文2000字

這幾年開始喜歡上看各類心理學的書,但要説震撼到我,讓我一直想説點什麼的卻是《烏合之眾》。這本書語言相當犀利、狠辣,一針見血,讀完之後極其暢快、豁然開朗,又極其緊張、備感挫敗,同時又心生警惕。

由於書很長,我大體摘錄些論斷的句子放在下面,結合生活經歷,細細體悟,然後再簡要寫點感受。

“有些不同的原因,對這些為羣體所獨有、孤立的個人並不具備的特點起着決定的作用。首先,即使僅從數量上考慮,形成羣體的個人也會感覺到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這使他敢於發泄出自本能的慾望,而在獨自一人時,他是必須對這些慾望加以限制的。他很難約束自己不產生這樣的念頭:羣體是個無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擔責任。這樣一來,總是約束着個人的責任感便徹底消失了。”

“有意識人格的消失,無意識人格的得勢,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傳染作用而轉向一個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觀念轉化為行動的傾向,是組成羣體的個人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點。他不再是他自己,他變成了一個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

“羣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人,……羣體可以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更差,這全着環境如何。一切取決於羣體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麼性質。羣體固然經常是犯罪羣體,然而它也常常是英雄主義的羣體。正是羣體,而不是孤立的個人,會不顧一切地慷慨赴難,為一種教義或觀念的凱旋提供了保證;會懷着贏得榮譽的熱情赴湯蹈火;會導致——就像十字軍時代那樣,在幾乎全無糧草和裝備的情況下——向異教徒討還基督的墓地,或者像1793年那樣捍衞自己的祖國。這種英雄主義毫無疑問有着無意識的成分,然而正是這種英雄主義創造了歷史。”

“羣體不僅衝動而多變。就像野蠻人一樣,它不準備承認,在自己的願望和這種願望的實現之間會出現任何障礙,它沒有能力理解這種中間障礙,因為數量上的強大使它感到自己勢不可擋。對於羣體中的個人來説,不可能的概念消失了。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是在成為羣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並且會立刻屈從於這種誘惑。”

“只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都會本能地讓自己處在一個頭領的統治之下。”

勒龐定義的羣體隨處可見,相同國家、民族、故鄉、宗教、階層、職業這些特質都符合羣體形成的條件,當然共同的認知也可以形成羣體,如公知、憤青,並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他對於羣體心理主要持悲觀態度,認為只要是有相同價值觀的人,受到相同行為規則的驅使,當數量龐大時,就會輕易受到煽動,智商急速下降,極易蠱惑,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沒有自控力,毫無責任感又無所畏懼。歷史上遠有十字軍東征的盲目、法國大革命的狂熱佐證,近有法西斯的暴行、國內的十年的浩劫、特朗普的奇蹟勝選證實。

既然羣體的智商低於個人,那是不是意味着羣體的表現一定比個人更差呢?勒龐在書中説到“羣體雖然經常放縱自己低劣的本能,但也時不時樹立起崇高道德行為的`典範,它所達到的高度是連最聰明的哲學家也難以匹敵的。”比如近代中國戊戌君子英勇就義、反法西斯的戰爭中湧現的諸多為民族解放而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感動中國中紮根基層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模範人物、抗震救災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慷概大義……等等。這都説明羣體的表現好與壞主要跟受到的暗示有關,暗示的正確與否,決定羣體行為的高尚或低劣。所以,根據羣體容易受到傳染和暗示的特點,就隨時能把羣體當作武器。

那麼如何才能擺脱羣體的裹挾,拒絕無意識的盲從,守住個體的獨立呢?要麼成為超越於羣體之上的領導者,要麼成為脱離主流價值觀的“怪”人。當然,勒龐在書中講到了如何成為羣體的領導者,那就是學會斷言、重複、傳染的手段,通過不斷取得成功來博取名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務必要以種種手段來維護名望,假如有人對此表示反對,則需要強勢的輿論、彈壓,甚至不惜用最殘酷的手段,把它扼殺在苗頭階段。”這就不贅述了。

至於成為一個“怪”人。首先,我們之所以身不由己不知不覺的成為羣體的一員,是因為我們生來就會揹負上輩價值觀的烙印,而他們也會揹負時代思想的烙印,若非外力推動變革,這種烙印就是當下羣體的共性,無法逃脱。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尋找外力,比如大量的知識輸入,大量辯證、矛盾、對立的思想的碰撞,大量各行業經典作品的涉獵,多元價值觀推動自身對生活的獨立思考,遠離可能帶來暗示的信號,做到既不“離羣索居”,遺世而獨立,也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最後還想説的是,勒龐在本書中就使用了大量的“斷言、重複、傳染”的技巧。首先觀察他的語言風格,會發現全都是不容置疑的措辭和口吻,而且在全文三卷“羣體心理、羣體的意見和信念、羣體的分類”裏不斷重複前文的定義和表述,甚至案例分析時也一直是圍繞“法國大革命、十字軍東征、法西斯主義”而展開,大都是家喻户曉極具傳播的事例。因此,盡信書不如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