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觀後感>

畫展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文思屋 人氣:1.18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畫展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畫展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畫展觀後感1

今天,我們天台崗小學組織了一次“墨香南岸,女子書畫展,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的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校很重視這次活動,邀請了社會各界人士來參加,有區作家協會代表、婦聯主席、作家及企業書法愛好者,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才11歲。雖然天空不作美,下着淅瀝瀝的小雨,但絲毫沒有影響大家的熱情,全校師生與家長代表穿着雨衣有序來到操場,聽着嘉賓們談着自己對畫畫的感想與體會,我感觸很多。當11歲的小作家雷淼淼帶着她的作品“每天都上一個新台階”的書法上台之時,同學們不禁抱以熱烈的掌聲,當她説完寫這幅字畫的

經歷後,同學們再一次將掌聲送給了她,真了不起,如此小的年齡竟能完成如此優秀的作品,真讓人讚歎不已。隨着主持人一聲“墨香南岸,女子書畫展”正式開始,我們便開始參觀女作家們的作品,看着這些飄逸瀟灑的書法、揮毫潑灑的作畫,同學們不時發出讚歎聲。我印象最深的是萬小怡的《嬉水圖》,水中的兩隻鴛鴦畫得栩栩如生,彷彿能聽到它們戲水時的嬉笑聲。丁華老師的扇形作品很有特點,花的顏色不是很鮮豔,但她把背景塗成深顏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後襯托出花的鮮豔。羅心琴老師的作品是《刺花爛漫》,畫的枝幹有濃有淡,有幹有枯,無比美麗。

看完這次畫展,我感歎這些藝術家精湛技術的同時,更敬佩的是他們對藝術執着的追求與信念。現在的人們,忙於生活,忙於功名利祿,已經逐漸淡忘了我們傳承幾千年的文化。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將接過“傳統文化”的接力棒,以國學大師季羨林為榜樣,將中國的歷史文化發揚光大。

我知道,要想達到大師們的造詣,我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將從今天開始,從現在做起,為了理想,我會努力,會奮鬥,每天都上一個新台階!

畫展觀後感2

在學校的安排下,我們參觀了陳嘉庚畫展。參觀之後我對陳嘉庚先生有了更深的瞭解,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陳嘉庚先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教育家、華僑領袖、華僑實業家。他畢生致力於興辦教育事業。他認為“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20歲時,就在家鄉出資建惕齋學塾。1913年,創辦集美小學,其後增辦、擴充成為包括小學、中學、師範、商業、水產、航海、農林等校、科、部以及幼兒園、醫院、科學館、圖書館的集美學校。併成立教育推广部,前後資助福建省20餘縣、市70多所中小學的辦學經費。

陳嘉庚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是一位赤誠的愛國者。終其一生,全力支援祖國的革命、抗戰及復興活動。在新加坡參加中國同盟會,募集鉅款贊助孫中山革命運動;抗日戰爭開始,又在新加坡召開僑民大會,籌款支援祖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組織“新加坡抗敵動員總會”,動員華僑從各方面積極抗敵;抗日戰爭勝利後,陳嘉庚積極投身反蔣反美的民主運動,支持解放戰爭。

瞭解陳嘉庚先生的經歷後,我的心中充滿了崇拜的感情。崇拜他不是因為他的富有,也不是因為他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活動等多方面的輝煌成就,而是因為他的精神。誠信果毅、疾惡好善、愛國愛鄉都是我所需要認真學習的。

作為一名廈門人,我因陳嘉庚先生而驕傲,我會把嘉庚精神講在口中,握在手中,銘記於心,讓嘉庚精神得到發揚。

畫展觀後感3

1月16日上午,跟着老師們去到沙河市國際會展中心參觀書畫展。雖然天氣有些冷,可熱情很高漲。

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一進門就被整個展館的氣勢震驚了。偌大的場館,四周牆上掛滿了大師們的作品:有龍飛鳳舞的各家大字,有惟妙惟肖的工筆人物,有氣勢磅礴的寫意山水,等等,濃墨重彩,琳琅滿目。因為會場太大了,展品太多了,我沒能一一細品。

在眾家的大作中,我只留意了一些寫意花鳥畫。看落款這些大部分是劉鴻敏和李景森兩位大師的作品。每到一幅跟前我都要佇足品賞一番。他們的畫兒筆法流暢,韻味十足,令人歎服。我最為關心的當然是各家的牡丹了。李劉二位大師的牡丹各有千秋,但更吸引我的當屬劉現祿老師的牡丹了。劉老師的牡丹顏色鮮美,造型優雅,神韻躍然紙上,令人歎為觀止。等參觀完一圈以後,胡老師又帶我回到劉老師的牡丹前,細緻地給我分析講解,花頭的調色,花瓣的分佈,點蕊的方法,還有枝幹,葉子,留白等等,真的使我受益匪淺。下午李老師也對劉現祿老師的牡丹評價很高。晚上我想找到劉老師的空間看看有沒有更多的牡丹,可惜王老師説他不上網,真的是有點遺憾了。

這次展會上,我除了注意了王老師崔老師等老師們的字以外,我還特意注意了一幅字畫“書魂”。關於字是哪家啥體我不懂,也沒注意落款作者名字,我只是對這兩個字感興趣,我想練練,等啥時候自己也寫一幅貼我的圖書室裏。

會場上,老師們現場揮毫潑墨可算是一大亮點。

這次展覽活動還有最欣慰的一點是,三人軒的兩位小妹的作品也參展了。雖然和大師們的大作比起來看上去有點小家氣,但已經很不錯啦。這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經歷,也是我們的動力。

希望以後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希望三人軒茁壯成長,希望沙河書畫事業蓬勃發展。

畫展觀後感4

今天,我們學校進行了一次畫展,輪到我們班參觀了,我們都興奮不已,走進畫展室,琳琅滿目的畫,手工作品,以及字貼都映入我們的眼簾,我快迅地觀賞着,希望能把所有的東西都牢牢記住,但是東西太多了,隊伍走得也快,所以還是漏掉了許多東西,不過,使我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紙板飛機模型了,看見了這些飛機模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

記得很久以前,我也有一個飛機模型,也是自制的,但材料極其特殊,許多吸鐵石,許多小鐵塊,還有一些小零件組成的。其實那個時候我就想用這些材料做一個飛機模型,但自己組裝成的總是有些地方歪七扭八,什麼不好看,我只好請來一援軍——爸爸幫我修理一下,爸爸取掉些東西,又裝上別的零件,不一會兒,一架威風凜凜的戰機模型就組裝好了,我愛不釋手,但是爸爸卻説:“這十分容易變形,最好不要動,”聽了爸爸的話,我只好戀戀不捨地放下了。雖然我很小心地保護它,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那天,我正在吃飯,媽媽吃過飯後在午休,我一時興奮,不小心把那把放着戰機模型的椅子碰倒了,我大吃一驚,趕緊回頭看戰機模型,擔心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戰機模型散架了,倒處都是零件,我把零件一一找到,從但是卻無法復原了。後來讓爸爸拼裝,但爸爸説他也忘記怎麼拼了,我十分後悔,但是後悔又有什麼用呢?之後,我把零件包裹在一個布袋裏,放在桌子的最高處,至今還在那裏放着,我至今也不會忘記這些零件發生一點一滴的事情。

畫展勾起了我美好的回憶,美好的一幕幕忽隱忽現在我的腦海裏,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畫展觀後感5

這天我們去參觀了一個特殊畫展,這個畫展主題是“童心有愛,七彩夢想”。年少我們,心中充滿了稚嫩夢想。我懷揣着這樣情緒,走進了位於科技宮四樓畫展展廳。

一進展廳,我便看見了琳琅滿目繪畫作品:素描、水彩畫、兒童畫、沙畫、國畫,應有盡有,還有別具風格手工製品。一件件美麗而精緻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眼球,但更令我歎為觀止是一副夏日荷花圖,是一幅國畫。這幅畫畫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荷花優雅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花瓣將檸檬黃花蕊輕柔包住,十分美麗。左側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澀小姑娘。荷花下方,幾片嫩綠小荷葉剛剛長成,兩側墨色荷葉更襯托出小荷葉生機勃勃。一隻如畫龍點睛般蜻蜓停在盛放荷花旁,彷彿被荷花淡雅香氣迷住了,久久不願離開。池塘中,幾條頑皮小魚在荷葉下嬉戲,十分生動可愛。看到這幅畫,我便想起了南宋詩人楊萬里一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覺得,這幅畫作者想告訴我們和楊萬里一樣:我們必須要做一個像荷花一樣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次畫展,我不僅僅體會到了大千世界美麗,還明白了做人道理。

這次畫展,我真是受益匪淺!

畫展觀後感6

今天,閆老師帶我們出去參觀畫展。畫展真是太美了!一進展廳,眾多的畫出現在我的眼前,令我目不暇接。老師爭求瞭解説員小姐的意見,就讓我們分散開自己自由欣賞。整齊的隊伍一下子消失了,成了三三兩兩的人羣,分散到了展廳的各個角落。

“哈哈哈哈……”我不禁大聲笑了出來,同學們都跑過來,有的問:“怎麼了?”還有的`問:“你笑什麼呀?”我説:“你們看這幅畫,多麼有意思呀!畫中畫的那個小男孩兒在跳舞,和螳螂的在跳舞,和螳螂的動作十分相似,多麼可笑呀。還有一幅畫中的女子被畫得很大很大的,身子也很龐大,就是兩條腿又短又瘦,多麼可笑呀!”同學們聽了,也不禁笑了起來。

我們又去看詩,這兒的詩句太美了!詩畫相配那更叫絕了!有的説:“真不虧是有名的文學家!”有的説:“就是嘛!能寫出這樣的詩,畫出這樣的畫那肯定是有名的人物。”

這兒的環境更是美。不信你就聽聽。

我從展廳出來,一股花香撲鼻而來,我被這香味所吸引,隨着香味走去,便來到了花壇,花壇裏面鮮花競豔,紅的、黃的、白的……奼紫嫣紅,香氣濃郁。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天上的仙女,也讓我想起了展廳裏的畫。

這兒,畫也美,詩也美,環境更美,希望你也來欣賞呀!

畫展觀後感7

今年寒假,我到上海美術館去看畫展,上海美術館位於南京西路325號,靠近於人民公園,上海美術館是一幢古老的建築,它的樓頂有一座鐘。

一走進美術館,在底樓展出的是俞雲階的先生的油畫;俞雲階是常州人,畢業於中央大學並受教於許悲鴻,他的畫風是歐洲風格,第一、二、三展廳主要是以“激情歲月”為題的油畫。他創作的畫在50——70年代,他的代表作是《孵》、《教媽媽識字》、《在大愧樹下》等。第四展廳是他的水墨畫,他的水墨畫有《鋭目千里——鷹》、《鍾道》等作品。此次參觀油畫展讓我瞭解了油畫分為木板畫和紙板畫。油畫是用透明的植物油調和顏料,在製作過底子的布、紙、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藝術形象的繪畫。它在歐洲起源發展,近代成為世界性的重要畫種,它的前身是15世紀以前歐洲的蛋彩畫。

美術館的二樓是以“儺”——晉永泉的攝影展,“儺”戲是古代的中國人們祭祀敬神的儀式,在古代中國人們的政治生活中佔具着巨大的作用,現在在貴州、雲南等偏遠的山區還保留着此活動。民間“儺”一般從中國農曆除夕開始舉行至正月16結束。參加者頭帶木雕假面具,手持兵器,做各種撲打鬼怪的動作,並伴鼓聲和音樂逐邪。古時“儺”戲每年舉行三次,規模很大,肅穆莊重。“儺”在很大的程度上規定了村民們的道德,不偷不盜,否則會遭到抱應的。晉永泉在樸素的黑白攝影裏面以獨特的拍攝角度賦予那些平凡質撲的農民一種特別的尊嚴和莊重感

這一天到上海美術館參觀,讓我獲取了許多新的知識,讓我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