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辦事指南>社保政策>

東北養老金捉襟見肘 國有經濟佔比過高

文思屋 人氣:1.14W

通過了解,沉重的養老金負擔、國有經濟佔比過高成為橫在新一輪東北振興的兩座大山,下面是關於這方面的相關內容,歡迎閲讀!

東北養老金捉襟見肘 國有經濟佔比過高

  東北養老金捉襟見肘 國有經濟佔比過高

沉重的養老金負擔、國有經濟佔比過高已成為橫在新一輪東北振興面前的“兩座大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8日主持召開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會議。會議審議通過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要求財政資金向促進就業和保障養老金支付傾斜。推動出台深化東北國企改革方案,支持央企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發展民營經濟。

10月1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推進會議,部署進一步推動東北振興工作 [保存到相冊]

東北是最晚退出計劃經濟體制的地區,國企改革的歷史包袱重,確實存在客觀困難,轉型過程中還會有人員安置的問題。另一方面,沉重的養老金負擔正在影響東北企業的競爭能力,2015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可支付月數分別為8.9、7.5和1,均低於17.7個月的全國平均水平。

一位接近高層的智庫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企改革中的人員安置問題成為後顧之憂,只有完善社保機制,做好民生兜底,改革才能砥礪前行。他建議,地方政府可以適當減少或延緩有形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無形的制度性建設,以解決養老金、就業等民生問題。還可以考慮處置一批國有資產來補充社保基金,增加兜底能力。

國企改革步履艱難

不少專家認為,東北經濟問題的根源是國有經濟佔比過高,本質上是體制問題,而體制的癥結是國企問題。因此尤其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從根本上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佈的一項報告稱,東北深陷“單一經濟結構困局”是導致其應對國內外衝擊的抵抗力極弱、經濟急劇下滑的主要原因。

這份報告建議,深化結構調整,破除路徑依賴;明確政府責任關係,加速國企改革;加強區域政策協調,擴大市場空間;採取激勵性舉措,引導勞動要素流動,並做好社會託底。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東北國企改革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成效甚微。主要原因是沒有形成三個“合力”:一是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之間沒有形成合力,混合所有制改革舉步維艱;二是東北的國企和國企之間沒有形成合力,單打獨鬥,還沒有出現重組整合的案例;三是政策文件沒有形成合力,關於東北振興和國企改革的文件已經很多,但缺乏系統性,甚至不少文件之間互相沖突、互相消耗。

另一個掣肘國企改革的難點便是職工安置問題。以黑龍江龍煤集團為例,在“十三五”期間,有5萬人需要被分流安置。目前龍煤集團已將第一批分流人員安置在農墾、森工、林業和城市公益等新崗位報到,初步安排的是2.25萬人。具體的分派是:農墾4000人、森工2500人、林業6500人、城市公益崗位9500人。

新一輪東北振興要求財政資金向促進就業和保障養老金支付傾斜。李錦表示,這是平衡穩增長與保民生的重要措施,對東北國企改革有推動作用。

今年8月底,遼寧向省內外戰略投資者出售首批9户省屬國有企業的股權,率先吹響了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號角。此舉也是為了利用國有資本來充實社保基金,彌補遼寧社保基金缺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國企研究室主任項安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是一場危機倒逼的改革,通過產權層面的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改變地方國企一股獨大的局面,用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方式來轉變國有企業的運營機制。

但是,兩個月過去了,尚未有公開信息顯示有社會資本願意接盤。李錦表示,即便現在有了意向投資人,拿到了一部分股權資金,也是杯水車薪。混合所有制的關鍵,不僅在於引入資金,更重要的是引入更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這樣才能真正盤活國企資產,改造舊動能。

李克強也在上述振興東北會議上強調,必須痛下決心優化營商環境,真正激發社會潛能,釋放東北發展的內生動力。

養老金支出壓力大

沉重的養老金負擔正在影響東北企業的競爭能力,而它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關鍵。對於轉型期的東北而言,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及能否有力解決要比我國其他區域更加迫切。

根據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提供的數據,2015年,東北地區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為1.55(1.55個社保繳費者撫養一名退休者,下同),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2.88。其中遼寧省為1.79,吉林省為1.53,黑龍江省為全國最低,僅為1.33,分別比上一年下降0.16、0.66、0.08。

另外,企業養老保險可支付月數也較低。2015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可支付月數分別為8.9、7.5和1。三省均低於去我國平均水平17.7個月。

為彌補養老金缺口,東北三省的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繳費比例曾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6個百分點。2016年,全國養老保險費率普降後,東北三省的繳費率為20%,仍比19%的全國平均水平略高,深圳、浙江僅為14%。

劉克崮曾擔任曾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遼寧省副省長。作為東北振興研究的專家,他表示,養老保險繳費率高、養老保險負擔重,嚴重影響了東北地區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成為外地投資熱情不夠、本地企業不願意擴大投資、經濟缺乏後勁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原因主要有三項,產業結構較‘重’,城市化、工業化非協調性突進”,其次是國有企業集中,困難企業多,最後是社保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國企職工養老金歷史欠賬多。”劉克崮認為,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出路在於加快東北地區經濟的結構性改革。

我國養老保險社會保障體系實行“部分積累制”,採取“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户相結合”的方式,分為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户兩個部分。這種制度方式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造成社會保障基金需求和籌集之間可能會出現缺口。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表示,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比重大,離退休人員多,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養老金開支逐年增加,養老基金統籌等壓力較大。

劉克崮表示,由於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老齡化程度不同,地區間企業養老金差距較大,而目前實行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難以實現地區間養老金的互濟作用,這成為東北地區養老金缺口無法解決的重要原因。

尋找突破口

李克強在上述會議上指出,要推動國企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出台深化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專項工作方案,支持部分中央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選擇一批收益可預期的優質項目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增強東北經濟活力。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建議,更大程度地放寬市場準入,使國有企業為民營資本進入讓出一定的空間;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支持民企參與到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國企、民企攜手並進。

在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看來,東北可以在去產能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嘗試。具體來説,就是國家提出某個行業去產能總量指標,按現有產能分配到各省,獎勵措施與實際減去的產能掛鈎,同時允許配額交易。這樣,競爭力強的地區和企業,可以把自己的配額賣給競爭力差的地區和企業。競爭力強的地區和企業可以不減或少減,競爭力差的地區和企業則可以多減,同時得到配額交易的補償。

“這種做法有三個好處,有利於完成去產能的總量目標,其次符合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最後競爭力差的地區和企業能獲得更多的補償,提高去產能積極性。”劉世錦表示。

由於東北經濟目前遭遇的困境較為複雜,專家們不僅提出了產業機構和國企體制等問題,也在尋找相應的突破口。其中,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對口成為一項重要的建議。

劉世錦表示,可學習蘇州借鑑新加坡經驗建設工業園區的案例,採取東北與發達地區城市之間合作的措施,實行更加開放和靈活的政策,以支持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與當地國企優化組合,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

對於東北地區的養老金困局,劉克崮提出了多項建議,如降低企業繳費率、擴大參保面,以及“推進職工基礎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等等。

劉克崮同時建議,不妨劃撥部分國企紅利,多方式解決國企職工養老金的歷史欠賬問題。比如,建立社會養老公積金投資增值經辦機構,管理由企業年金和住房公積金累計結餘構成的社會養老公積金,採用招標等方式時常會運營,定向發行養老金國債,由社會養老公積金投資機構購買等。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表示,政府應該做市場機制的建設者,促進市場在要素轉移中發揮主導作用。同時,重視社會政策的“託底”作用,做好社會保障和再就業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