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説課稿範文>

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説課稿4篇

文思屋 人氣:2.46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説課稿4篇

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説課稿1

一、説教材。

《爬山虎的腳》這篇精讀課文的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葉爺爺在這篇課文中用細緻、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課文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通過葉子的變化來講,側重講長大了的葉子的顏色、排列、動態。介紹爬山虎的腳的特點是分三個方面來講。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最後講爬山虎的腳與牆的依賴關係,巴住牆與沒巴住牆的不同結果。

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七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敍述的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三、説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特點和本組課文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為徑,以語言文字訓練為緯,開放全腦為橋,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説、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審美欣賞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給學生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是上好一節課好的開始。於是我以輕快的音樂和簡單的動作讓學生全身心的放鬆,以飽滿的精神準備上課。(播放上課實錄)通過這個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快就調動了起來,個個精神抖擻。接着我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説出馬的腳可以奔跑、烏龜的腳可以爬行、小寶寶的腳可以走路。以此談話導入課題:同學們我們知道大部分動物都長着腳。

那你們想想看植物會長腳嗎?今天我們就跟着老師一起去認識一種植物的腳。同時板書課題《爬山虎的腳》,再出示爬山虎圖片。同學們這一片綠油油的攀援植物就是爬山虎。它同樣也長着腳。想不想看看呢?通過這樣的設懸念,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

(二)、細緻觀察,建構新知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教學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自學。於是在這節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比一比

我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分隊各組發爬山虎(播放上課實錄),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瞭解,再讓學生説一説你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觀察到了些什麼?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引導學生了解文中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特點觀察的。

一是細心觀察,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才能發現爬山虎的腳是“枝狀的六七根細絲”及“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等等。二是連續觀察,所以才會發現“原先直的細絲後來變彎了,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才會發現沒觸着牆的腳,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一點兒痕跡也沒有了。”通過這樣比一比的環節,同學們的積極性很快就調動起來了,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藉以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2、找一找、讀一讀

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並找出文中寫爬山虎葉子的句子,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並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這幾個重點詞進行分析講解。然後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重音、反覆多讀,在讀中感悟爬山虎葉子的色澤美、整齊美和微風吹拂時的動態美。這節內容較容易掌握,所以我是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講解為輔,充分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談話導入: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這樣生機勃勃地爬滿牆,跟它的腳有着密切的關係。它的腳又是怎樣的呢?於是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瞭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我同時板書。再讓學生拿起畫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隨後播放課件予以對比。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也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想象。

(三)、抓重難點、強化認知

在這節教學中,我以演一演、議一議的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我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並標出動詞。隨後我出示句子及圖片重點理解觸、巴、拉、貼等詞的準確性。從而引導學生理解爬山虎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它並不是像我們人這樣左右腳交替着前進,而是長一隻腳巴住牆,再長一隻腳,再巴住牆,這樣慢慢地爬滿牆。然後再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台演一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怎樣改?通過大家的表演和討論,進一步理解爬山虎是怎樣爬滿牆的。接着讓學生從“觸着牆”與“沒觸着牆”入手,找出兩個不同的結果。(同時板書)再播放錄象,朗讀全文。從而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爬山虎的生長過程,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

最後,總結課文。

學生提着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我採用提問的方式來總結全文。“學習了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從而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

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説課稿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7冊的課文《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學習課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説説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四、教具準備

課件、彩色筆、畫紙 五、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開發全腦為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説、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閲讀教學開始時,教師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學生情感,然後老師就問: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裏面藏着什麼?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閲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瞭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後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後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説説你的發現。

(三)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閲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採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閲讀的開始。佈置的作業是:以《我發現 的祕密》寫片段。

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説課稿3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特點以及是怎樣用腳在爬的,啟發人們留心和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第七單元是第七冊教材的最後一個單元,訓練重點是“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斷”,除了要從讀到學寫,訓練圍繞一個意思寫片斷之外,還要複習鞏固本學期學到的讀和寫的基本功,使閲讀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擔負着學習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斷”的任務,因此在本組教材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方向。

①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②學習作者細緻觀察的方法,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

③朗讀課文。

(2)能力方面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語表達的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熱愛生活,做個有心人。

3.教學重難點

(l)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二、説教法

這篇課文內容具體,條理清楚,文字淺顯,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困難不大,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和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與具體的。

教學時,注意圍繞“理解課文內容,抓住事物的特點寫”這一訓練重點,引導學生集中研究、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和抓特點寫的,從中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地方,從中學習怎樣寫好片斷,突破本課教學難點。本教材採用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討論法等多種方法組合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留一定時間讓學生多思考、多討論,發展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

教具準備:(1)填空練習用的小黑板。

(2)教學掛圖、幻燈片、爬山虎的實物。

三、説學法

1.引導學生預習好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初步瞭解課文。培養自學能力。

2.讓學生觀察掛圖中爬山虎腳的形狀,為理解爬山虎是怎樣憑藉腳向上爬的打下基礎。培養觀察能力。

3.教學中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主導學生的“聽、説、讀、寫”活動,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討論、交流、再通過老師提問檢查做出總結,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閲讀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師談話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的第一、二部分,現在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2.齊讀第一、二段,提問:

(1)作者看到的學校和家裏的爬山虎長得怎樣?從哪些詞可以看出?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

爬山虎滿是一大片

(2)課文第二段是從幾個方面來介紹爬山虎的葉子的?出示掛圖,讓學生看圖回答,師相機板書:

3.導入新課,課文第二段圍繞葉子的特點寫得非常具體化,無論是葉子的顏色,還是靜態、動態都給以美的享受,現在我們來學習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把它寫具體的。

意圖:通過複習鞏固上節課的教學成果,同時也為理解後面的內容“怎樣寫爬山虎的腳“打下良好基礎。這樣的引入新課自然,同時也為學生指明瞭閲讀方向。

(二)講讀課文第三段

1.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1)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的?顏色怎樣?分別用“▲”、“______”“……”畫出描寫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詞。引導學生觀察掛圖,觀察實物,回答問題,師相機板書:

(2)從哪裏看出作者觀察很仔細,寫得很具體?

意圖:通過這一段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和動手、動腦、動口的實踐能力,通過實物的觀察,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課文內容,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好了這一段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爬山虎是怎樣用腳爬的。

2.女生朗讀第4自然段,用“△”標出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動作的詞,並讓學生説説這些詞能隨意變動嗎?為什麼?學生討論後,指名學生回答,師板書:

教師出示實物,在黑板上演示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進一步講清“彎、拉、緊”的因果關係。由“直”到“彎”,縮短了距離,所以產生了拉力;由於產生了拉力,使它緊貼在牆上,這和上文的“鋪”相照應。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地向上爬的。

意圖:通過實物的演示,直觀感受對重點詞的理解,瞭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向上爬的,知道作者是怎樣把意思寫清楚的,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3.師讀第5自然段,學生思考:爬山虎的腳會有什麼變化呢?觸着牆的怎樣?沒觸着牆的怎樣?這説明爬山虎的生長與牆有什麼關係?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爬山虎的腳有什麼不同?學生回答後師相機板書:

意圖:通過聽讀思考,培養學生認真聽,積極思考的習慣,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弄清腳的細微變化。

4.質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請提出來,我們一起共同解決。

意圖:通過質疑,檢查教學效果。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小黑板,按課文內容填空

爬山虎的腳長_____的地方,反面伸出______。每根細絲象_______。細絲的顏色是_____。觸着牆的時候,細絲頭上就變成______,顏色也逐漸變成______。它的腳_______在牆上相當牢固。作者是從_______和_______兩個方面來介紹爬山虎的腳的。

2.講評、讀一讀。

意圖:通過練習,鞏固本課教學成果,加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

(四)歸納總結。

1.課文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學生回答後板書:

整體→部分

2.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做了十分具體詳細的介紹的,為什麼要寫它生長的地方和葉子的特點呢?

3.學了這課你們從中受到什麼啟發?結合平日實際談談體會。

意圖:通過總結、談體會、感知全文、瞭解作者的觀察順序,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圍繞一個意思寫具體的方法,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留心和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後指定的段落。

2.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觀察一種植物,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注意觀察植物的葉、莖、花、果等。

意圖:鞏固課文重點內容,培養學生默記課文的能力,讀寫結合,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於實際。

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説課稿4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和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説明。《爬山虎的腳》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觀察與發現為主題,為我們編選了4篇課文,意在使學生在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説明文,課文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使學生也產生探究的願望,激起他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細緻、連續地觀察事物的,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二是學習作者是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他們願意學,喜歡學也想要學,但對課文中關鍵句和關鍵詞的還不能完全理解。同時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小學生處在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四年級的學生基本上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理解文中關於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特點的句子上會存在一定困難,需要藉助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畫一畫,演一演的方式來進一步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和它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過程,同時,教師要提供大量的直觀材料幫助學生形成感性認識。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

4.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重點: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難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三、説教法、學法

葉聖陶老先生曾説過“教是為了不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格外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新課標也指出閲讀應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閲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所以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創設情境、以讀代講、讀想結合、讀議結合”在與文本充分的對話中突破重難點,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情景誦讀、展開想象、質疑問難等方式充分感知文本,走進文本,學會學習,得到發展。

四、説教學流程

這篇課文的課時安排為兩課時,課前安排了預習環節,也就是自學,要求學生查閲相關資料,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爬山虎的“腳”的特點;第二課時重點學習研究“葉子”的特點。下面説明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導質疑

我會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你能從這個課題中感受到什麼?這樣的設計從課題入手,引導質疑,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閲讀慾望,形成閲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會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特點,同時在這一環節,我會在學生自己認讀、相互交流的基礎上,相機點撥生字詞的學習,本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在自主、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把閲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寬鬆的閲讀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走進文本,理清課文脈絡。

(三) 重點研讀,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語文新課標也指出閲讀應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閲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所以在本環節,我主要通過出示圖片,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特點的關鍵詞句,反覆品讀,然後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畫一畫爬山虎,這樣一系列的環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使學生真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體會作者觀察的仔細。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重體驗、重感悟,課外必要的延伸可以使學生把課內所學的知識更好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本環節中,出示作業,讓學生向爸爸媽媽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從而使教材延伸到生活,增加了學生的體驗,強化學生情感。

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説課稿4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7冊的課文《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學習課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説説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四、教具準備

課件、彩色筆、畫紙

五、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開發全腦為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説、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兼容並舉中力求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閲讀教學開始時,教師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學生情感,然後老師就問: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裏面藏着什麼?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閲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瞭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後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後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説説你的發現。

(三)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閲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採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閲讀的開始。佈置的作業是:以《我發現------的祕密》寫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