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説課稿範文>

新人教版高中語文《歸園田居》優秀説課稿模板

文思屋 人氣:1.71W

一、關於教材

新人教版高中語文《歸園田居》優秀説課稿模板

《歸園田居》(其一)是新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古詩三首》中的一首。這三首古詩分別為漢末古詩和魏晉古詩,在我國詩歌史上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通過這三首古詩的學習,可以對我國五言詩的發展脈絡有個窺一斑而知全豹的認識。這三首詩在本冊古代詩歌單元中也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為後面學習唐詩奠定了基礎。

二、關於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情況,我們確定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三)説教法

教學方法:主要採用點撥、誦讀法教學模式,這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

依據:本課着重去了解陶淵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過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代面。反覆朗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重點可以適當提示,寓討論、探究式教學法於一體。以學生個體情感介入來體驗陶淵明的思想。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三、關於教學過程:

(一)導語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做兩個選擇題。

1、有兩種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讀,金榜題名。 B 過着悠閒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學。

2、如果走入社會,有兩條路: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農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捨去,又不斷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説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分別也就在於有的人知道舍什麼,得什麼,什麼時候該舍,什麼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歸園田居》寫于歸隱後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二)解題

1、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説: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2、提問: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着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討論、明確: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在閲讀教學上,有專家提出了幾項看法:

(1), 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教師只是指導。

(2), 閲讀量要大。

(3), 尊重多元化閲讀。

(4), 把帶着問題來讀轉變為讀出問題來。

(三)朗讀背誦課文,尋找相關信息,回答上述問題

1、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麼?明確:官場生活( “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為什麼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願我為上層統治階級矛盾鬥爭的犧牲品,也不願成為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鬥爭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實應為“十三年”用誇大了的數字,説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追問:為什麼作者這麼厭惡官場呢?知人論世,簡介作者

作者簡介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東晉(朝代)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後人稱之為“靖節先生”。又自稱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鋭,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bai,陶淵明對現實很失望。他不願在紛亂黑暗的現實裏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後,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後終老農村,死後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後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後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後的愉悦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一首。

2、為何歸來?

明確:A、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

{養家餬口 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實現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bai,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願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