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資訊>

中國缺的是懂心理科學的

文思屋 人氣:1.45W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而中國缺的是懂心理科學的。

  

“聽説你是學心理的?”

講真,現在跟別人説“我是學心理學的”,早已經沒人説“你猜我心裏在想啥”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句感歎:“厲害厲害,現在的人都特別需要心理諮詢!”

這説明兩點:

①他們知道心理諮詢是幹嘛的

②他們不知道心理學的其他領域是幹嘛的

如果僅僅因為這點小事抱怨,那我就太酸了。事實上,大家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這是好事。只是,反觀心理科學卻對大眾影響甚微:

對操作性定義的理解程度幾乎為零

用身邊的個例反駁社會羣體現象是常事

把認知偏差當客觀事實還不聽解釋

科學解釋太艱澀於是寧可相信牛鬼蛇神

基於這種現狀,我認為,不管中國缺不缺懂心理諮詢的人,但懂心理科學的人肯定是缺的。

當大眾聊心理時,究竟在聊什麼?

“心理學”是外來學科,對應的英文是:

psychology

但是“心理”,對應的英文大概是:

mind

肉眼看也看出來了,“psychology”跟“mind”不容易混淆,但“心理學”跟“心理”很容易混淆。這可能是在中國科普心理學的最大障礙——我學了幾年方法論(-ology),但大眾以為我天天都在思考人生。

思考人生誰不會?

還用得着專門去大學裏學?

我推測,國內的心理學愛好者中有95%應該是“思考人生愛好者”。

這裏採用了一種逆推法:我跟心理學愛好者談科學時總會像個異類,這説明我應該屬於P值顯著的小概率事件。

所以在中國,大眾聊心理,大概95%的時候不是想聊心理學,而是想聊思考人生那些事。

大眾為啥更願意瞭解心理諮詢?

因為有了“心理學=思考人生”這種先入為主的誤會,心理諮詢明顯更符合大眾對心理學的預期啊。在這種誤會之下,讀者翻開一本基礎的心理學書籍時,他們會失望的。

因為沒有接觸過心理學導論,大眾自然也不知道心理學還有實驗法還要學統計學這些事情,他們對心理學的樸素認知就是:

著名心理學家=非常擅長思考人生的人

比如,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論本就在心理學史上引發了巨大轟動,加之《夢的解析》非常切合中國的解夢文化,弗洛伊德毫無疑問成為了大眾心目中最著名的心理學家。

經典精神分析雖然在今天看來問題百出,但畢竟體系成熟、自洽完美,這種人性解讀對大眾來説是震撼的,那感覺,必須跟“外面那些妖豔賤貨”不一樣!

不管是營銷到位,還是名氣太大,實際情況就是弗洛伊德成了絕大多數心理學愛好者踏入這個領域的引路人。

關於概念的形成,心理學上有一個原型説,意思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客體會成為該類客體的代表。

比如,説起水果這個概念,大多數人心中的原型都是蘋果。

在中國,精神分析就是心理學的原型,弗洛伊德就是心理學家的原型。

正因如此,解夢、催眠和性慾期這些東西在中國如此流行真的一點都不奇怪。

心理學專業的學生,當然也要了解弗洛伊德,但關注的是精神分析在心理學史上的意義,以及弗老爺的研究方法所存在的利弊。經過了基本的方法論培養,我們會自行選擇投身基礎研究、認知神經科學、社會與人格、發展與教育或者臨牀諮詢等等細分領域。

但弗洛伊德領進門的愛好者們的.進階之路,基本限於參加國家心理諮詢師認證考試

不少專家學者惋惜:國內近百萬持證者竟然只有三萬左右合格的心理諮詢師。

在我看來,這些專家並沒有體會到愛好者們的需求,他們考證並不是為了做諮詢,資格證不過是對他們深入思考人生的一種肯定。

這樣真的會讓我覺得自己學了假的心理學……

然而,諮詢亂象恰恰源自科學素養不足

相比近百萬持證者只有3萬人從事正規心理諮詢的現狀,更讓圈裏人傷感的是,大眾好像更接受那些不正規的擦邊球諮詢。

薩提耶、家庭排列這些雖被專業諮詢師不齒,但好歹算是師出有門,看看心理按摩、心靈小組、五行風水,哪個不能分一杯羹?

更讓專業圈痛心疾首的是,剩下的90多萬從業者,居然有不少人加入了這些擦邊球組織,反倒讓一些旁門左道都擁有了國家認證的光環,簡直讓心理學老司機們淚流滿面……

你可能會問,中國不是不缺懂心理諮詢的麼?為啥這麼多旁門左道?

如果你有這個疑問,我反過來問問你:

旁門左道跟專業心理諮詢有什麼不一樣麼?

不一樣就在於這些諮詢流派有心理科學的背書啊!

是心理科學證明了正規諮詢的效果優於安慰劑效應,證明了好的諮詢會重建人的思維而不是給人一時舒爽。同時,正規的培訓體系對諮詢師成長的重大意義,也有充分的科學背書。

心理學是通過各種方法描述、解釋、預測和干預行為的一門學科,而心理科學關注更有效更客觀的研究範式,讓我們更好的描述、解釋、預測和干預行為。

正是因為幾十年前有大量心理科學家對各種諮詢流派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各個流派也不斷迎合科學標準改進自身,從擁有了今天這個“專業”的頭銜。

所以,不懂心理科學的人,你要怎麼向他説明,專業心理諮詢優於旁門左道?

跳過普遍討論異常,這是本末倒置

讀到這裏,還有人記得我開頭的話嗎?

“朗讀者和賽先生,本沒有貴賤之分,但當潮流的天平無法維持平衡時,必會有一邊顯得珍貴。”

心理諮詢和心理科學,本來就都是心理學的一部分,心理諮詢更關注特異性現象,而心理科學更關注普遍性現象。

所有特殊性都不能脱離普遍性的根基,就如同美國有DSM-5,而中國適用CCMD-4,社會基礎必然影響着我們對問題的看法。

而心理科學做了很多發現和解釋普遍現象的工作,其最大價值就是提供一種中立而客觀的認識世界的視角。

對於廣大的心愛好者而言,幫助其思考人生本就是心理學存在的最大意義,困難和問題總比一帆風順更引發人的思考,所以我們總覺的心理諮詢更符合大眾的需求。但實際上,心理學對普遍現象的研究,也在為大眾提供最簡潔、最客觀的人生參照系。

為啥大公司只招985高校畢業生而不惜錯過一般高校的優秀人才?為啥南方人是不是比北方人更顧家?“第十名效應”到底存不存在?為什麼最近幾年中國離婚率不斷上升?錢和心態究竟哪個更影響幸福感?

相比真的讓我們煩惱的事情,這些問題也許不足掛齒,但對這些普遍現象的認識終會影響我們對問題的認知。結果,中國雖然心理愛好者眾多,但總是在問題出現時一擁而上,但對於普遍性總是缺乏客觀的認識。

如果心理科學在大眾心目中始終缺席,大眾又為什麼要在問題產生時忽然就相信心理學呢?

所以,在我看來,專業圈眼中的旁門左道有多火,中國的心理科學推廣就欠多少功課。中國專業心理學市場舉步維艱,相比懂心理諮詢的人,更缺的是懂心理科學的人。

TAGS: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