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甲殼素/棉混紡織物勻染性的改進

文思屋 人氣:3.2W
畢業論文

全部作者:苗大剛 隋淑英 朱平 趙紅梅第1作者單位:青島大學“纖維新材料及現代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論文摘要:使用不同的醛對甲殼素纖維上的氨基進行保護,然後對保護過的混紡織物進行染色,染色後用稀酸脫去氨基的保護基。通過試驗,確定了用水楊醛作爲氨基的保護基,染色後的織物用3g/l硫酸在40℃處理20分鐘即可去除保護基。結果表明在該工藝條件下,甲殼素/棉混紡織物勻染性得到提高,對抗菌性和皁洗牢度影響小。關鍵詞:甲殼素/棉;氨基保護;西佛鹼;勻染性;K/S值; (瀏覽全文)發表日期:2007年08月04日同行評議:

文字及數據處理不夠嚴謹(下面舉例幾點):1.所使用的的混紡織物,其甲殼素/棉的含量,在試驗中所用的分別爲5/95、12/88兩種,而試驗材料中說明的均爲5/95;2.在圖3(上染速率曲線)中表示爲“上染百分率”,而試驗方法中表示爲“吸附百分率”,究竟是“上染百分率”還是“吸附百分率”;3在測試染色牢度時,水洗、乾溼摩擦牢度均爲4~5級,只說是選用活性蘭X-BR染色,沒說明染色深(濃)度爲多少(染色深度與色牢度關係很大);.4.從圖3中看:用活性KN-G翠蘭染色,染色時加鹼了沒有。若加的話,是染色開始加還是30分鐘後加。若按照試驗方法中表示的是染色30分鐘後加,那麼曲線成此形狀任何解釋(說明鹼的加入影響不大)?!5.再從圖3中看:染色時間達17~18 min,純棉織物上染百分率只有3%左右(這怎麼解釋)。而從甲殼素纖維曲線來看,染色7~8 min時是個轉折點,此點前後均爲直線(是否能解釋1下,爲什麼),此曲線的染色溫度是多少(是否60℃),上染百分率接近100%(染色深度爲多少)!總之本論文中文字及數據處理不夠嚴謹處很多,望作者能很好修改。本文主要敘述甲殼素/棉混紡織物在染色時,由於甲殼素纖維對染料的上染速率太快,易造成染色不勻現象。作者採用水楊醛對甲殼素上的氨基進行保護然後染色,染色後再用稀硫酸處理織物去除保護基,從而得到勻染性較高的混紡織物。爲了更能證明水楊醛對甲殼素纖維保護後的染色效果及染色後再用稀硫酸處理去除保護基的'效果,是否建議作者再補做2個試驗:⑴將甲殼素/棉混紡織物經水楊醛處理前後織物分別測定其上染速率曲線,觀察變化情況,以證明保護是成功的,效果是明顯的。⑵用水楊醛對甲殼素上的氨基進行保護後的織物(不經染色)然後用稀硫酸等處理去除保護基,再做紅外光譜,結果是否又如圖1相似,從而證明確實保護劑被去除了。上述建議供作者參考。 

甲殼素/棉混紡織物勻染性的改進
綜合評價:修改稿:(第1版)(2007-10-15)注:同行評議是由特聘的同行專家給出的評審意見,綜合評價是綜合專家對論文各要素的評議得出的數值,以1至5顆星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