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活動總結>

【精華】教研活動總結匯編6篇

文思屋 人氣:2.32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怎麼寫纔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研活動總結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教研活動總結匯編6篇

教研活動總結 篇1

在本次數學小組的活動中,有幸聽了三節課,講了一節課,很遺憾由於有課,少聽了兩節。在聽過的這三節課中,一睹了幾位老師的風采和不同的教學風格,愛益匪淺,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1、創造設計教學,靈活使用教材。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對於教材內容的把握與處理方面,能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等實際情況,作出適當,合理的設計,合理地運用教學資源。尤其是馬秋影那節課。“植樹問題”是一種情況較爲複雜的問題,但在生活中有許多類似的生活原型。它原本是屬於經典的奧數教學內容,而新課程教材把它放在了四年級下冊的“數學廣角”中,作爲普通數學的教學內容讓所有的學生學習,這說明這一教學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掌握起來自然就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馬秋影老師在課前的合理鋪墊,先將本課的難點解決,就避免了很多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也使一節本來很難的教學內容,一下子就得簡單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使課堂的有效性得到了最大的程度的實現。

2、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根據學生生活經驗,教師選取了學生熟知的身邊的實例活動,比如盧燕老師的《照片中的數學》所選取的就是我們吉林市的代表性建築。密切了數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繫,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而楊紅老師則更是將教材中的人物與數據均改成了班級同學們的實際情況。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並延伸到課堂外,讓學生繼續探尋知識,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更使學生漸漸感知到,數學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的道理。

3、營造良好氛圍,自主合作學習。在教師的課堂上能明顯的看到老師對每個學生學習情況的關注和關愛,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的指導和激勵。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朋友,真心地幫助他們,使學生覺得老師的課堂很輕鬆、自然。學生在這樣和諧的學習氛圍中能獨立學習、合作探究、與人交流。教師注意精選合作的時機與形式,在教學關鍵點、重難點時,適應地組織了同桌或學習小組的合作探究。提出明確要求,保證合作學習的時間,並深入小組中恰當地給予指導,及時評價。

4、再有一點就是教師的教育機智很強,對於課堂上突發的種種問題處理得有條不紊。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以及生生之間的研討與互動中,使問題一步一步得到解決,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與感悟水到渠成,體現了知識形成的原生態狀態。

教研活動總結 篇2

一、研討主題

說明文的教學

二、研討目的

說明文的“枯燥”,是因爲它一般只有說明的對象、順序、方法,沒有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沒有具體可感的人物形象。這類課,往往上成科學課,或是上成忘卻文本的“概念課”,以致迷失語文的自我。我們希望通過對本主題相關資料的搜尋、整理和學習,同過“一課多磨”或“同課異構”的反覆操練,達到掌握說明文課堂教學的基本思路,使課堂既有說明文教學應具有元素,又不失濃濃的語文味,打造儘可能漂亮的說明文課。

三、研討過程與收穫

1、聽王崧舟老師執教的《萬里長城》。

這堂課,讓我們感受到語文課堂可以比文本更有詩意。課堂上,老師要用詩一般的情懷,歌一樣的語言,去承載學生的生命長城。

具體地展開,即“好課三味”。所謂好課,要具有“語文味”、“人情味”、“書卷味”。

什麼是“語文味”?怎樣上出“語文味”?

2、資料學習

a.《“語文味”,究竟是什麼味》

通過學習,我們懂得關於“語文味”的一些界定:

“語文味”是一種具有詩意美感和達到自由境界的教學,文化味是語文味的重要元素。

“語文味”主要通過情感激發和語言品味、義理闡發和幽默點染等手段來獲得。

“語文味”是滲透了師生生命體驗的教學。是文本、教師、學生等教學要素在動態中形成的一種和諧的整體美。

b.《怎樣才能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

這個材料,更加明確地告訴我們:

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前提是淨化語文課堂。語文課不是德育課、美育課、思維訓練課。說明文教學中,過分關注自然科學知識、把語文課教成自然課的現象。這種過分重視語言所承載的內容,而忽略表達這些內容的形式的'做法,是與“語文味”格格不入的。

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核心是用語文獨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豐化合磁化語文教學過程。要教出語文獨特的情感、美感、和語感來。

3、紮紮實實的磨課。

理論的習得並非能力的真正提高,得在課堂這塊舞臺上反覆操練,纔可能將辛勤的汗水凝固成豐碩的果實。爲此,我們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紮實有效的磨課。

最近,各種活動不斷:大會小會頻繁、抽查視導忙亂。戴老師向大家展示的《秦兵馬俑》一課,我們依然毫不怠慢,事先抽出時間進行了認真的試上與聽課活動。

再拿《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來說吧,沈詩紅一人就上了四回。

(1)初稿

當沈老師有了初步的備課方案後,我們教研組專門利用時間進行討論研究,梳理出一個當時認爲比較合適的上課思路。

(2)第一次試上

效果不錯。但是,我們教研組每個成員仍然羣策羣力,各抒己見,肯定優點也指出不足;付出熱情,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教研活動記載簿上寫了近三頁紙的討論稿時,教案第二稿有了雛形。與第一稿比,對文本的解讀(尤其課文第二自然段)、重點的把握更加準確、深入。

(3)第二次試上

教學流程的大環節處理得相當不錯,音樂、圖片等的合理運用烘托了氣氛,激發了學生情感。本着精益求精的求學態度,我們的討論內容在會議記錄上寫了整整三頁:除若干細節外,稍大的改動是2、3、4自然段與5、6自然段分別採用細品慢嚼與放手演說的方式教學。至此,第三稿方案初步形成。

(4)第三次試上

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提高。老師精當的指點、精妙而詩意的導語,換來學生對文本精深的理解和精彩的朗讀。整個教學流程,學生密切配合,老師得心應手。這是一堂相對完滿的課。然而,追求卓越的意識,使我們再一次圍坐一起,精雕細琢起來:一句句子的獨特語氣、一個字詞的多種預設等都再三推敲,直至教案第四稿浮出水面。

(5)第四次上

經過這麼幾輪的磨課,沈詩紅老師駕輕就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詳盡而豐富的資料補充,使學生恍如穿過時空隧道,來到18世紀的維也納,聆聽歐洲古典音樂最初的夢想;斟字酌句,使平面的文字立體起來,一條條用音樂家名字命名的街道、一座座古樸的音樂家雕像,友好地出現在孩子的想象世界裏;伴着悠揚的旋律聲情並茂的朗讀,更把所有同學和聽課老師的心激活了,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的藍天,陶醉在摻合着花草芳香的晚風裏……真是一堂熔書卷味、語文味、人情味於一爐的好課啊!

寫到這裏,我很想代表我個人,也代表我們教研組全體老師感謝學校領導,感謝你們組織的各種活動,使我們教研組的老師有更多的機會共同參與,共同活動,共同提高,使心與心的距離更近,使人與人的情誼更深!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我的發言完了。

教研活動總結 篇3

一學期又匆匆而過,回顧這一年的教研活動,我們收穫頗多。

教研活動完成情況:

在本學期的開學初,我們組就組織在一起,按照學校教導處的學期教研活動要求,先認真學習教導處的各項要求,然後共同探討和制定了:

(1)教研組的學科課題:閱讀教學初探(此課題也是延續前幾個學期的研究課題);

(2)制定出教研組活動計劃表;活動內容主要有:觀看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碟片(均爲外地優秀教師授課);共同幫助組裏參加兵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比賽的老師備課,評課,議課;青年教師評優課上課及評課、議課;閱讀教學體會交流;分析三、四、五、六年級的一個單元如何上;閱讀教學體會(寫出體會文章)。

(3)本學期學科活動計劃(五、六年級英語作文大賽)。

教研活動制定出來以後,還要更好的執行。我們組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嚴格按照計劃執行。

首先是幫助參加兵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比賽的老師備課,評課,議課,先聽試講課,然後議課,大到教學思路的把握,小到一個環節和一個環節怎麼銜接,一句話一句話怎麼說,都互相議論,互相探討,力求簡明明瞭,不拖沓;在課件的製作上,全組也是集體出力,有的找素材,有的出點子,製作出來的課件美觀實用。經過授課教師和大家的努力,我們推出的這節課被評爲兵團一等獎,授課教師代表兵團參加了在雲南舉辦的少數民族地區英語大賽,也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爲學校和我們英語教研組爭了光,添了彩。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全組教師的努力分不開,每位教師在這次活動中都有收穫,有體會,這同時也證明了一個道理,要合作,才能發展。

本學期的另一個重點是青年教師評優課,它是對我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一次考驗及教學能力的一次展示,在第一次教研會上,我們就讓年輕教師自己準備課,製作相關的課件。同時強調必須狠抓課堂教學,多在課堂上用英語來發出一些指令,任何一位教師來本班上課均不困難。經過認真的準備,每一位年輕教師的課,大家均去聽課,從同事身上學習優點,避免自己的缺點。在這次評優課上,我們的兩位三年以上教齡的老師所上的課被兵團教研室的老師評爲優秀,四位教齡在三年以內的老師所上的課也都在以前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每一位教師都進步了。評優課後,我們組進行了認真的總結,指出優點,提出缺點,以及以後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的方面。

我們組教研氣氛濃郁,不僅在學校規定的時間我們認真進行教研活動,就是在平時的教學中,爲了一句話怎麼導入,一個單詞怎樣讓孩子迅速記住,我們也常常是爭得面紅耳赤,聽完課後的評議課上,我們只指出本堂課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進的地方,不是我們看不到別的老師的優點,而是我們都認爲把這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改好纔是最重要的。本學期,我們組人人聽課均在20節以上,教研組長更是在50節左右,全組聽課總計在220節左右。

我們組不僅在自己的組內聽課,議課,還認真學習外校的優秀教師的課例,我們共分兩次學習了夏恩力老師和田湘軍老師的課,評課、議課後,每位教師分別寫出了《我學到的一個優點》和《我需要注意的一個缺點》的文章(附在教研活動記錄本後)。

閱讀教學是我們組自訂的一個長期的研究課題,這學期,我們還是把閱讀教學貫穿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見解,在閱讀教學交流會上,大家積極探討,寫出了自己的體會文章。

在教研組定的另一項活動----分析每個年級的一個單元如何上這個教研活動中,我們也是集中大家的好點子,提出了好的教學方法,爲將來教師上這幾個單元打下了基礎。

計劃畢竟是計劃,開學初制定的計劃在具體的教研活動中就顯露出一些不適合的地方,如:

一.閱讀教學只是每個人的見解,沒有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體現,實踐性不強;

二.每位教師的聽課只在評優課時聽聽,平時互相進班聽課學習的次數少;

三.課後教學反思流於一般的敘述,沒有起到真正的反思作用;

四.英語課堂用語應該每天練習。

回首這一學期,我們組每位教師的收穫都很大,我們相信,在學校各級領導的帶領下,我們組的每位教師會多加研修,多進行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爲學校的教育教學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教研活動總結 篇4

今天上午上了一節課後,到附小參與市結盟共建數學教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

思考一:太順利的課好嗎?

有許多課,老師對教材解讀非常的細膩,同時也把難度降到最低,讓學生很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能讓學生減少走彎路,但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

思考二:誰讓老師上課沒時間的?

描述:《三角形邊的認識》教學中學生出現兩條邊的和等於第三邊時能圍成三角形時,老師很匆忙的將答案拋售出來,放棄了給學生再一次探究的機會。

(我不在現場,是根據執教老師的描述的,但反思中老師有許多老師在反思中都說到如果時間允許會怎樣怎樣做,或者說到下課後一定要補上這一課。爲什麼老師們在公開課中無法放棄原有的教學預案,把時間放在學生真正需要引導的地方上來,而是先選擇跟着教案走。我想這不僅僅是教育機智的問題,而是教育觀念的問題。)

思考三:爲什麼在實驗與預設的有較大出入的時候,學生還能按照老師需要的生成走?(假生成與教師暗示牽着孩子走)

片段《統計與可能性》

師:仔細觀察白球和黃球,你有什麼發現呢?

(表格中呈現六個小組,其中五個小組摸30次,黃球分別是20、11、11、16、14,對應的白球分別是18、19、19、14、16,還有一個小組摸30次,黃球15次,白球20次。)

生:每個數都很接近。師:很接近指什麼?生:和我的猜測一模一樣。

生:我發現黃球是單數,白球也是單數,黃球是雙數,白球也是雙數。

師:黃球與白球數接近嗎?

(該生是說到一個規律,如果能引到總是總是30,而不是暗示接近效果就不同)

師:3個黃球3個白球摸到黃球與白球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

師:爲什麼會差不多呢?(板書:數量相同)

師:摸到黃球和白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老師太急着把結論拋出來了,這三個結果幾乎是老師強加給學生的,孩子們是很聰明的,有老師的暗示,學生自然會跟着你走。但給予多次探究後,在由學生總結,我想就不會出現停留於老師所給的表層上。)

思考四:探究留於表層,沒有引發學生思考。

片段描述:放鉛筆的遊戲,選出4支鉛筆放在筆袋裏。

第一關:任意摸一支,不可能是紅鉛筆。

師:你是怎麼放的?

生1:我放兩支藍,兩支黃

生2:我放三支黃

生3:我放三支藍

……

第二關:任意摸一支,可能是紅鉛筆。

生1:我放一支紅鉛筆,兩支藍鉛筆

生2:我放兩支紅鉛筆,兩支黃鉛筆

……

(無小結,如果能問:這些同學這樣放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第三關:每次任意摸一支,摸50次,摸到紅鉛筆與黃鉛筆的次數差不多。

生1:我放兩支紅鉛筆,兩支黃鉛筆

生2:我放一支紅鉛筆,一支黃鉛筆

……

(每次闖關完,教師就匆匆轉入第二關了。其實只要在每次學生彙報完畢後追問一個問題,學生的思維含量就提高了。如第一關:這樣放都摸不到紅鉛筆,放法都不同,但有什麼共同特點呢?生:只要不放紅鉛筆就不可能摸到紅鉛筆.第二關這樣放都可能摸到紅鉛筆,放法不同,又有什麼共同點呢?生:不管怎樣放,只要有紅鉛筆就行了。第三關,則歸納到:只要紅、黃筆的支數相同就行了。)

思考五:爲體驗而體驗,出現教學的低效或無效

片段:《時分的認識》

師:下面我們玩一個遊戲,老師說開始,你就趴下,你認爲時間到了就把頭擡起來,注意不能打擾別人,也不能再趴下。(開始實驗後,陸陸續續孩子們擡頭了,等到最後一個孩子把頭擡起來)

師:估計不到一分鐘的孩子舉手;超過一分鐘的呢?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估得更準嗎?(孩子們再次趴下,開始遊戲)

(第一次遊戲,一分鐘後,還有幾個孩子沒擡頭,有一個超過50秒才擡頭,這時全班都在等着他,如果這名學生一直到3分鐘後才擡頭呢?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等着他呢?其實,只要在鐘錶中設置一個聲音,學生就會明白自己估的是長是短了。和鐘錶幾乎同時擡頭是誰呢?老師採訪問:你有什麼好辦法,怎麼估得這麼準呢?先進行方法的指導,然後再一次進行遊戲,纔能有效。)

思考六:評課一定要站得高,才能從更高程度上把握教材

第一次聽鍾建林老師的講座,雖然是挑刺比較多,但還是評在點子上,也能給老師們啓迪。

一、是從形式與內容上介紹。課前談話目的是爲了拉近距離,緩和氣氛;二是爲了教育做鋪墊。如果能兩項兼顧更好。我也曾寫過相關的案例,其中最讓我感覺巧妙的也是屬於這類。

二、教學上如何做到深入與淺出

鍾老師從自身實習中導師的話開始講起,能把自己想講的說清楚就行了,重點講明白,反思明白自己講什麼?讓老師們思考:一年級的孩子能教函數嗎?我的想法是當然能,就看你怎麼教了?如何淺出的教給學生呢?他舉的例子是:9+2、9+3、9+4、9+5……觀察有什麼特點呢?他還指出教學是從書到學生之間的一種活動,要學生理解必須淺出,當然深入是保證,只要方向是對的,才能深入到學生的視線 (寫於12月3日)

教研活動總結 篇5

一.試題分析

巴縣中學,清華中學未參加本試題的考試,除此之外巴南區所有完全中學均參加了考試。由於這些完中生源基礎知識很差,試題必須立足基礎。

學年度上期第一次月考數學試題,注重雙基,注重初高中的知識銜接,難易適中,區分度較好:

選擇題:1、2、3、4、5、8、10七個題得分率在90%左右;6、7、9三個題得分率在65%左右;11題得分率在50%左右;12題得分率在20%左右。

填空題:13、15兩個題得分率在85%左右;14題得分率在40%左右;16題得分率在21%左右。

解答題:17題、18(i)(ii)題是基礎送分題,得分率較高;19題、20題是中檔題,其中20題得分率比19題稍高一點;21題、22題得分率極低。

二.成績分析

全區平均86.1分,其中魚中平均101分,大江平均96.5分,說明試題難度合適。

全區3530人蔘加考試(巴中、清華2200餘人未參加)。

全區數學單科上線情況如下:

重本分數線119分,全區共上線507人。

本科分數線95分,全區共上線1526人。

專科分數線83分,全區共上線20xx人。

三.進行了集體備課,內容見公用郵箱

四.教學反思

在高中不斷擴招和新教改的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一新生的數學基礎相較於以前的學生差了很多,爲了適應這種形式和完成新一屆的數學教學任務,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數學教育教學質量: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1.從我們教師本身的角度來講,加強教師自身文學修養,增強課堂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幽默感、以飽滿的激情上課,使單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而有趣味。

2.積極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既然學生選擇了讀高中,在他們的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理想――圓自己(或許是父母)的大學夢。儘早爲他們確定一個目標,要求他們按照這一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執行。有了目標後,學生遇到暫時的困難時,能積極地地克服而不是抵制,儘早調整心態,,改變學習方法來適應高中數學的入門學習。

(二)狠抓基礎,降低難度

由於高中不斷擴招以及初中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學生的基礎知識越來越差,現在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的時候了。從我所教的兩個班來看,還有些學生連多項式移項要變號,基本的數學四則運算都不會,所以教學中必須降低難度,以最基本的知識入手,一步一個腳印地來。這事說起容易做起難,因爲我們很多老師剛從高三下來,帶上高三的慣性思維,很容易把題目難度提高。一方面,以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要提高一個班的總體成績關鍵是在這個班的中差生。中差生的成績提高了,班上的總體成績也就提高了――當然平均分也會大有提高。另一方成,只要有大部分的中等生,自然就會有優秀生的出現。

(三)切實加強集體備課

每週三下午是我校數學科的集體備課時間。集體備課時,我們主要完成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統一下週的教學內容;分析教材――要求精細到每一小節上幾節課,補充哪些概念,精講哪些例題;分析練習題,把難度過大的題目刪減下來,作爲優生的選作題――每一小節的練習題,每一次由一個教師負責選出,然後由所的老師分析討論;統一測驗,統一評分標準。這樣避免一些老師亂用資料,加大不必要的難度,增加學生負擔,又得不到較好的效果。

(四)關心差生的學習和生活

差生是一個相對概念,在每一個學校,每一個班裏都存在。每一次測驗後都會有一些相對的差生出現,我們要儘量主動抽一些時間,花一些精力去找他們談心,幫他們作一些試卷分析,看是哪一個方面出現問題,是計算上的問題還是方法上的問題。我們教師也要分析教學上有哪些要改進的地方,以適應學生現狀。在生活中也要關心差生。高一新生到了一個新的地方,面對新的同學和老師,有些不適應,我們就要關心他們,發現他們有什麼地方需要幫助的地方就要積極主動的給予幫助。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讓其在心裏認可教師的教學,堅定自己學習的信心。只要長時間的把這些工作堅持下去,即使學生學不好,他們也不會怪我們的。

總之,我們的任務很艱鉅,工作很繁重,一定要儘自己的努力,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到。

五.教學建議與要求

1.面向全體學生組織教學,防止產生大面積數學差生。

2.重視現實,重心下移。

(1)不要超過教材難度;

(2)使用任何一種輔助資料都要大量刪減;

(3)邊上新課邊補初中基礎;

(4)嚴禁在能力要求上與高考看齊;

3.增強學生信心

(1)例題、練習題、作業一定要降低難度,要有基礎題,基礎題要讓每位學生經過努力能完成;

(2)校級檢測題平均分必須高於90分;

(3)分層要求,分類指導;

4.師生互動

精講多練,嚴禁滿堂灌。

5.重視學生探究,重視學生能力培養

教研活動總結 篇6

一、本次教研活動籌劃的背景

20xx年是紅寺堡開發區“教育質量提高年”,也是紅寺堡開發區《關於基礎教育學校綜合管理質量工程》在紅寺堡鎮先行試點的一年。爲了實現開發區教育事業的這一宏偉目標,切實改變片區內各校以往校本教研活動流於形式的現狀,爲片區內教師創設一個交流合作、互動學習、展示自我、鍛鍊自我的平臺,有效縮小片區內各校差距,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紅寺堡鎮第一片區根據教育體育局的具體部署和中心學校的具體安排,確定開展以“聚焦課堂,同課異構,”爲主題的聯片教研活動。

二、解讀“同課異構”教研主題內涵

課堂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場所,也是教師教研的最重要的場所。教師只有在課堂上親自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和失敗,纔會詮釋新課程理念,纔會探索合適的教學策略。“同課異構”即面對同一教學內容,不同教師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然後施教。它講究課前的充分研討,追求課堂的百花齊放,注重課後的評價反思。這種教研模式能促進教師積極參與意識,有利於教師對新課程理念與方法的把握,有利於教師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爲實際的教學行爲,也迫使每一位聽評課的教師在教研活動中去深入觀察、分析、比較,並提出獨到的個性評價,有效的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與和應用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本次教研活動總結

自上週星期四開始,第一片區按照中心學校“同課異構”教研活動通知和本片區關於本次教研活動的安排,開展了以“有效教學”爲主題的同課異構課堂教學交流活動。一連聽了十位教師、三門課程、四個年級的研討課,幾點感想小結如下:

1、執教老師準備充分,上課效果好。

十位老師爲上好這堂研討課做了大量的準備,深入鑽研教材,熟悉大綱,依據自己的教學特色廣泛蒐集資料,認真製做課件,通過努力將內容一樣,但風格不一的課呈現給大家。馬芳君老師通過算式卡片和教學掛圖、練習題進行教學,被大家贊爲---“實用”;馬存平老師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緊密結合起來,課件運用熟練,被老師們譽爲---“時尚”;陳連昭老師上課重點突出,特別是對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演示過程教學,推理嚴密;李成軍老師在教學時,巧設三張教學掛圖,通過小組討論完成三道體積計算題,然後根據表格中的數據。總結出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之間的關係。

楊茹老師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到了一隻美麗的翠鳥,武金城老師則通過一張翠鳥的教學掛圖讓學生了解了翠鳥的外形美。李豔蓉老師通過動畫課件讓學生看到課文內容;李娜老師雖然沒有利用遠教資源,但通過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使學生知道了中彩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王利平和口金花兩位英語老師在課前都自制了精美課件.並在上課時採用多種有趣的形式展開練習.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了訓練。

總之,幾位老師的課較之去年相比都有一定的完善和提高。這次教研也顯示了片區教師在教學方面新的探索、創新。

2、“有效教學”這一主題得到了明顯展現。

本次活動着重突出了“有效教學”這一主題,這也正是本學期開發區教育體育局開展教研活動所要突出的中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是教師“教”的有效和學生“學”的有效的完美結合。而教師“教”的有效應成爲整個活動的基礎,沒有教師的充分引導,學生的學往往會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其中,教學的深度和寬度也不可能得到實現。更不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們教的紮實了,擺脫了以往課堂教學的“花架子”,難點內容得到了突破,講練有機結合,激勵機制能夠不斷靈活應用,這些都保障了一節課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成爲了真正的有效教學。

3、課堂教學的理念貫穿教學始終。

以往的課堂,教師們往往刻意地去展現新教法和遠教資源而顯得不夠自然,而今,教師在無意中卻使新理念教學得到了更加完美的展現。

①、所有教師都把課堂的探究權交給了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推導、如何用2—6的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發現、中彩那天發生了什麼事,翠鳥美麗表現在那裏等知識的探究和整理無不是在學生真實參與中實現的,教師只是在其中起到了點拔和引導的作用,我想,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產生過程,深刻的印象必將伴其一生。

②、有效學習方式得到充分的利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是學習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展現的基礎上,學生的自主探究成爲必然;在問題的探討、經驗的交流和成果的相互訂正中合作學習成爲現實;比如上三年級語文的兩個教師都佈置了“根據課文的描述動手畫一隻翠鳥”的作業;五年級數學課都設計了“觀察不同數量的體積單位拼成的長方體,並算出其體積”的課堂練習;四年級英語都把英語單詞與實物課件對稱。這些無不展現着“有效學習方式”的培養。

③、教材的“生活化”成爲現實。幾節課,教師都爲學生們創造了易於接受的學習情境,生活化的素材爲學生的學習建立了經驗基礎。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推導中出示小學生植樹掛圖和課件,在翠鳥教學中出示的小鳥課件等都將教學中抽象的內容在“生活”的基礎上得到簡化展現,這就給學生的學習搭建了平臺,降低了難度,使學生更易理想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