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師德演講稿>

【必備】師德演講稿錦集六篇

文思屋 人氣:2.03W

演講稿是作爲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演講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師德演講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師德演講稿錦集六篇

師德演講稿 篇1

古往今來,教師這個職業是高尚無上的。的卻,這不假,因爲教師的愛是不同尋常的愛,那愛似春風般和煦,吹醒了花苞,清泉般清甜,滋潤着心田。老師是用心血讓一羣不懂事的小朋友,明天,成爲國家的棟樑!這偉大而神聖的使命,不得不讓作爲教師的我們要爲人師表,以身立教,通過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髮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新華小學是一所百年的老校,在這所學校任教是我的驕傲。任教二十年來,我時時以教師的職業道德準則嚴格要求自身。學校的每個教師都是兢兢業業的工作着,特別是我們的校長,事事率先垂範、處處以身作則;並且要求每一位教師在自身的心中要有一杆稱,凡事仔細拈量,公事私事一清二楚,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要有一面鏡子,時時處處高規範、嚴要求,清廉清白;燒起一團火,對事業熱心,對工作有雄心,對教師關心,對學生有愛心。

我們學校的學生有四分之一來至農村,所以堅持衛生清潔一直以來都是個難題,學生亂扔東西的現象較爲普遍,見到地面的垃圾也不願揀起來,爲此,校長除了在集會時強調外,隨時注重地面上的果皮和一些零食包裝袋,一旦看見,馬上揀起來,這樣,老師都能夠發現地面有果皮等就主動揀起來,隨之而來的是我們大多數學生受老師的影響,能夠主動揀起地面的東西放進垃圾箱,到今天,學生中很少出現隨手亂扔現象,整個學校時時刻刻都顯得十分乾淨整潔。

學生的感情是最純真無暇的,教師唯有以感情爲紐帶才幹讓他們親其師,而後信其道。這正如蘇霍林斯基所講的:“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正在形成中的個性的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只能用聰明、情感、意志、信念去施加影響”。 ”。“要關心兒童的生活和健康,關心他們的利益和幸福,關心他們完美的精神生活”。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學生具有獨立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都有要求獨立行動、獨立自主的傾向,並不是老師想讓學生怎樣,學生就會怎麼樣。因此,教師必需努力把自身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決不能把自身的意志加於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就要充沛理解學生、信任學生、多篇學生,呵護學生的發明潛能,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對學生要真誠,以自身的真實、完整的人格去面對學生,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關心和協助。這樣,一種民主平等、親密和諧的良好的師生關係建立起來了。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無時無刻的都是這麼默默例文着。

讓我們教師把這濃濃的愛意化作涓涓細流,浸入小朋友們的心田,起着“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是因爲教師有廣博的胸懷和無私的愛,只有把愛全部例文給每一位學生(不論是優生,還是學困生),纔算是一位真正的教師,任何事都親力親爲的鐘校長不正是這麼做的嗎!他的愛似陽光呵護着每一位學生的生長,似雨露滋潤着每一位學生的心田,似和風細雨驅散着每一位學生內心的陰影。鍾校長用以身立教感化着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譜寫着當代教師的光輝形象!

師德演講稿 篇2

有一種狀態叫青春,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曾經嚮往,真實擁有,最終還會面臨失去。經歷着青春的人是幸福的,我慶幸,因爲此刻的我們正值青春!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說到與這個神聖的職業的淵源,要請大家跟隨我一起把時鐘撥回到xx年10月18日。

就在這一天,一個女孩降臨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是老師,母親是醫生,他們本身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小女孩的來臨使這四口之間充滿了溫馨,這個小女孩——就是我。記憶中我的童年沒有可愛的洋娃娃,漂亮的公主裙,更沒有父母的嬌寵。忙碌的父母把56天的我送進了機關幼兒園整託,對於我來講,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記得:每週被送到幼兒園的時候,我都會坐在父親的自行車的後坐上含着眼淚央求:爸爸,星期三來接我吧?可是,每週三,我都會在幼兒園的大鐵門口,目送每一位半托和日託的小朋友離開,獨自坐着小板凳直到天黑。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我5歲。我一直認爲自己是被遺棄的孩子,上小學後看着父親天天長在學校裏,忙老師、忙學生,卻很少有時間陪我玩;父親常帶有困難的學生回家裏吃飯,生活本來就不是很富裕的我們,要等父親給學生夾完菜後,才能吃飯,那盤子裏已經所剩無幾;那時,我和哥哥天真地認爲我們是撿來的孩子,直到長大後我們才明白:這就是教師的無私和奉獻!如今看着兩鬢斑白的父親對我的百般呵護,我耍着賴成全着他,我明白這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償還那段歲月缺失的情感。出於崇敬,長大後,我和哥哥也毅然決然地選擇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人民教師。爲人師後,我懂得了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也如同父親當年一樣,奉行着教師的準則和操守,學着一筆一畫的書寫大寫的“人”字。

xx年,我終於如願成爲了一名藝術專業老師,時刻感受到的是光榮和驕傲,直到他的出現。

我記得那時xx年夏天的一個午後,在我的教室門口徘徊着一個憔悴的女人,凌亂的頭髮,急促的神態,我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想看看有什麼能夠幫助她,打開教室門口,我發現她的身邊還領着一個小男孩,6、7歲的樣子,他目光遊離,張着嘴巴,不時地晃着頭,左手被他的媽媽抓得緊緊的,右手不停的振顫,好像要抓什麼,雙腳在地上蹭來蹭去,我知道:這恐怕是個不太正常的孩子。孩子的媽媽終於開口了,卻是還未發出聲音,眼淚就大顆大顆的落下來,這讓年輕的我一時不知所措,而他的孩子依然興奮得動來動去,我試探着安慰她說:“您別激動,這樣吧,我現在在上課,還有半個小時下課,您也冷靜一下,不管有什麼問題,咱們一會再談”。下課後,孩子的媽媽已經平靜了許多,在空曠的教室中,孩子似乎也安靜了一些,她告訴我,孩子患有自閉症,一直在治療,效果不是很好,但是最近她發現孩子好像特別喜歡音樂,聽到柔和的音樂,人就特別安靜,而聽到熱烈的音樂就會手舞足蹈,我這下明白了,剛纔這個孩子是聽到教室裏演奏的“歡樂頌”纔會有那樣的表現,她的媽媽希望能夠通過學琴輔助治療。我陷入了矛盾中,收不收這樣一個學生?我沒有接觸過自閉症的孩子,該怎麼教他學琴?班裏8、9個孩子同時學琴,我怎麼能夠照顧過來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不行,我做不到,正當我要拒絕時,我看到了這個可憐的小男孩,他愣愣的看着琴鍵,好奇的用手指觸摸着,當琴鍵發出悅耳的聲音時,他那遊離的目光中竟然閃現出了是神采,臉上竟然出現了笑容,他的媽媽又一次大顆大顆的落下了眼淚,我的心軟了,我決定冒這個險。這個決定讓我在一條崎嶇難行的路上整整走了5年,我查閱了大量的自閉症的資料,慢慢掌握了一些與他溝通的方法;教學中在音樂的選擇上,我做了幾套方案,逐一嘗試;教學的方式也在集體上課的同時,不得不花費更多的精力進行課後輔導。

還記得一次在課上所有的孩子都學會了《阿巴夜會》中附點對位的技巧,而他怎麼也做不對,下課後我留他下來決定再嘗試一次,正當我坐在他身邊耐心的講解演示時,他竟然煩躁的一把把我打開,他的手正好打在我的臉上,我愣了一下,頓時感到臉上火辣辣的疼,同時幾年來的艱辛如同決口的洪水般涌上心頭,禁不住眼淚刷刷的留下來,他的媽媽嚇呆了,幾秒鐘後大喊一聲:“孫老師”,就跑過來看我,而孩子還在反覆重複着錯誤的對位,我心頭百感交集,哽咽無語,孩子的媽媽也哭着不停地說抱歉,就在這時,我耳朵裏突然聽到了正確對位的音響,而同時這個孩子也跳着大笑起來,轉身看我,剛纔的笑容瞬時凝結了,他用小手摸着我的眼淚說:“老師,別哭了,我會了!”一時間,我的眼淚流得更兇了,是什麼讓一個自閉症的孩子竟然能夠注意到他那個世界以外的東西?我明白了:是無私、奉獻還有愛!這個孩子神奇的在五年中,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通過了音樂學院五級的考試。

師德演講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拷問師魂》。

一聽說要進行 “師德師風” 演講,我就比較害怕。害怕“拷問師魂”。

原因是20xx年,在本校實習期間,通過王俊華老師的悉心幫助和教導編排了舞蹈《青春風采》獲得了省裏三等獎,校長劉曉輝當即填寫我所有的實習記錄表格,並下函師院直接把我派遣到本校任教。

那時候我捧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學校的栽培,感謝王俊華老師的幫助,感謝這個城市有個名字叫“忻州特殊教育學校”的地方接納了一個來自偏遠小鎮的我。

在這裏我認識到一羣特殊的孩子等着一羣無私的教師,來給他們傳授知識。這個過程除了用粉筆,還要藉助手勢繁多的手語。特教教師用自己的耐心、愛心、責任心,敲響了殘疾孩子們的心靈琴鍵,讓他們的生命演奏出了最強音。之後,我努力工作,用自己愉悅、自信的舞姿和聾童的沮喪、絕望做着交換,用自己的微笑撫慰聾童傷痛的心靈。我努力工作,想以此來回報並感謝所有“看好”我的人。

但由於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也深深的刺痛了,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導致我之後的教學倦怠。有時候,我還因爲這個學生連幾個簡單的動作做的不夠好而心裏想:怎麼會有這麼笨的學生。

也許是事情時間長了,也許是自己逐漸成熟後認識問題不那麼片面了,細細想來:

這羣無聲世界的天使多麼想像正常兒童那樣去感受音樂的優美;去傾聽大自然清脆的鳥聲;去體驗舞蹈強勁的節奏。然而,他們不能,因爲聽覺上的障礙,使他們彷彿生活在一個沉寂的世界裏````

如果因爲我自己的心理不平衡來影響到他們——於心何忍。

在我們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身邊,有着無數特殊的學生,他們中有學習成績不好的“差生”,或學習和品行的“雙差生”。面對這些差生,有多少教師真正地去了解他們成長背後的故事,他們大多從未受過學前教育,他們可能由於自身的殘缺從未體驗過父母親溫暖的擁抱,從未被父母和老師表揚過、鼓勵過;他們大概是留守孩,缺少應有的管教和關愛;他們也許被無知的長輩溺愛,早已變得蠻橫、無禮;他們或許已經失去了單親甚至雙親,家庭早已破碎。總之,他們因種種原因而過早地偏離了正常的成長軌道。

而他們在被貼上“差生”這個標籤後,從某種意義上他們就被遺棄了:從此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關愛,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拯救。因爲我們還要用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那些好學生。可差生又何嘗不是受害者呢,他們人生的白紙過早地在成人世界裏被塗抹得醜陋不堪。如果我們瞭解,瞭解他們成長背後的故事,我們或許會少一些責備和輕視,多一些同情和關愛……

是的,我們都喜歡好學生,都喜歡把好學生當作自己教學能力的體現,甚至當作炫耀的資本。但我堅信一點,真正的教育不僅僅是培養精英,而是讓更多的人成爲有道德,有良知,對生活樂觀、自信,能肯定自身價值的人。就如同一個國家真正體現不是培養富人,而是讓每一個人都能過上富足的生活,因此,國家的真正意義是關注、幫扶窮人和弱者,而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拯救那些我們稱爲差生的人。

想到這裏,留給我的只是一份深深的自責,一份對這些學生的同情和愧疚,還有一份對教師靈魂的拷問``````

捫心自問,在我們的教學生涯裏,我們是否從內心真正關愛過身邊的聾兒?是否真正瞭解過每一個孩子成長背後的故事?我們改變了多少學生的行爲習慣?讓多少學生重新樹立了生活的目標和信念?我們又拯救了多少被扭曲的心靈?一句句來自教師靈魂深處的拷問我,羞愧難當。

在這幾年裏,我漸漸的懂得了:愛心能使愚昧變得聰慧;使柔弱變得強健;使無聲變得有聲。不能把對生命的憐惜劃爲純粹的工作,這更是一種生命中對愛的本能。而特教人要付出的愛一定是“大愛”。

如果認爲“教師主要是傳授知識,對學生進行心靈教育,太難做了”。而我想說的是,如果教師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不塑造人的靈魂,誰又敢敢把“偉大、高尚、光榮”這些閃耀着光芒的詞語用來形容教師這個職業呢?

我相信教師這個職業是有靈魂的,那就是教師對傳播知識、塑造人美好心靈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無私無悔的付出。

我也相信教師這個職業是應該有光芒的,是應該被讚揚的,因爲只有教育才能真正改變一個國家,才能真正鑄就一個偉大的國家。但這份光芒和讚揚是屬於那些真正無怨無悔、爲教育事業付出極大心血的教師,而不是分攤在每一個從事教師這個職業的人的身上的,而誰有資格接受這份禮讚,那就看誰能問心無愧的接受對師魂的拷問。

在這裏高呼“拷問師魂”的我,今天站在這裏面對着無數熟悉我的人坦言,在這次演講中,我不知道用了多大的勇氣接受了無數次的來自內心深處的拷問:拷問了我作爲人的良知;拷問了我身爲人師的師德;拷問了自我的靈魂。這些拷問、質問,讓我有種透不過氣的感覺······

浮誇風式的讚揚並不能鑄就真正的師魂,只有一個敢於拷問自己教師良知和道德的人才具有真正的師魂,只有每一個教師敢於去拷問自己的師魂,才能真正的讓“師德師風”這面旗幟高高地飄揚。

尊敬的領導、各位特教人,今天,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一起用心、用愛、用微笑爲生命注入永遠的光芒和希望,共同用雙手托起這生命的綠洲!

師德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往前走,同樣是熱愛與敬業》。

有古代全才美譽的亞里士多德說:“教育的根是苦澀的,但其果實是香甜的。”把愛獻給教育的人不僅有付出,也有回報。當老師們看到桃李滿天下,用心血培育的學生成爲社會棟樑時,他們付出的愛就得到了回報,他們就會欣慰地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就是愛的教育的真諦。

20xx年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的主題是“愛的教育”。霍懋徵老師從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黃靜華老師“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林崇德老師指出“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他們都是把愛獻給教育的人,他們用自己平凡的工作鑄就了閃光的`師魂,是我們學習的光輝榜樣。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參加工作已經有8個年頭了,腦子裏經常會浮現出一些讓我感傷的畫面:離開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們哭着跟在我身後喊:“石媽媽,不要走哇!不要走!”教了兩年的學生暗中得知我要離開的消息,在我最後一天走進教室上課時,他們一個個都眼含熱淚,欲言又止。看到這情景,我的心裏一陣酸楚,未語淚先流;他們也嗚咽出聲。還有王涵的奶奶和媽媽,每次見到我都會說:“石老師,你可不要調走哇!你要是能把我們家涵涵教到六年級畢業就好啦!”很遺憾,很遺憾我沒有做到。當武塘學校開學第一天我接待新生報到時,有的家長一進門就認出了我,熱情地說:“石穎老師,你來了?!你還記得我嗎?我家大孩子就是你教過的呀!現在小的也來讀書了,是你當老師太好了,我放心!”儘管我總會因爲曾經放棄那些我愛的和愛我的孩子而感到傷心自責,但一想到我在另一個地方又把愛澆灌到其他花朵上,培養他們好好成長,那份傷痛似乎又可以減輕些。無論別人怎麼評說,在我的心裏,學生對我的依戀、家長對我的信任始終是對我工作的最高獎勵。盤振玉老師22年不離開大瑤山,她說:“鄉村教師要有大山一樣的情懷。”我被深深觸動的同時就以這句話來時刻激勵自己:培養大山一樣的情懷,當好一名鄉村教師!

唐太宗說魏徵是他的一面鏡子,讓他看清了自己的是與不是。我把師德標兵作爲自己的鏡子,告訴自己要知榮知辱、愛崗敬業。

記得拉薩某中學的一位師德標兵說過:“西藏可以缺少氧氣,但不能缺少精神。”什麼是“不能缺少”的“精神”呢?我認爲它應該是一種執着追求、奮發進取的敬業精神。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幹好一切工作的動力和源泉。榜樣的力量總是無窮大,時刻鞭策着我要牢記責任、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地完成工作。剛進武塘學校的時候,因爲教師宿舍還未完工,老師們每天下班後都要趕回自己的家。也恰恰是在那時候,我正在要求自己努力學做一個敬業的人。所以每天放學後,我會等到全部學生都離校、檢查教學樓的門窗是否都關好才鎖門離開。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會特別愉快,因爲我又一次超越了自己。要知道,在這以前我可是根本就不會想到要去做這些的。之後的一天傍晚,當我工作完準備離校時,正在門口施工的民工突然問我:“哎!你是這個學校的校長吧?怎麼別人都走了,總是你一個人走最後呀?”我笑着對他們說:“我不是校長,但我有責任讓學生全部離校清查完畢以後再回家。”沒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意識我也不會堅持去做這些事。我慢慢地體驗到什麼是“敬業”了。這是我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而且感覺那麼好。那段時間我經常表揚自己說:“你看到了,其實你也可以做到的。只要有心,堅持去做,就可以做的很好哇!”

人在成功的時候容易意氣風發,而我要選擇的是銳意進取。因爲有銳氣就有了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有銳氣,就能成爲意志消沉、挫折失敗的剋星;更重要的,我認爲銳氣就是一種執着追求、奮發進取的敬業精神。人一旦缺少銳氣,就會在職不盡責,安心不盡心,工作應付、作風飄浮,成績平平。都說青年教師是師德建設的主體,也是高尚師德的傳承者。那麼,我們就應當摒棄那種胸無大志、不思進取、庸庸碌碌的狀態,樹立“事業高於一切、責任重於泰山”的思想,在教師崗位上幹出一番成績,成就一番事業,造福一方學生。

屈原在《離騷》中寫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前行的道路上,心懷熱愛與敬業,我思想、我行動、我堅持!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師德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是光榮的人民教師。

打開塵封的記憶,兒時的純真又一次出現——望着年輕、帥氣的啓蒙老師,無限的遐想便會浮現在眼前:有朝一日,三尺講臺上的人就是我,面對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海闊天空的談,牽着一隻只小手自由自在的飛……太陽總在有信念的地方升起,爲了這個信念,我努力,我攀援,終於“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五年來,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譜寫我的人生。總希望與學生一道,快樂着他們的快樂,幸福着他們的幸福……課堂上我們共同探索知識的奧祕;黃昏後我們一起討論人生的價值。生氣時大聲咆哮;高興時歡欣鼓舞;失敗後垂頭喪氣;成功時喜笑顏開……我總希望太陽每天都能升起,可是風雨總是會來。學生的純真固然可愛,可他們的幼稚卻令人可惱:爲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強調了一遍又一遍的常規卻總有人違反;重複了又重複的作業依然滿紙紅叉;做了又做的試題考試時還是一塌胡塗……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雖然可以理解,可他們的蠻橫不講理卻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交學費嫌太貴;孩子搗蛋說老師管教不嚴;學生厭學怪老師不會教書;成績拔尖,卻說:“那是我孩子聰明”……聽聽這些,只能打落門牙往肚裏咽。可領導卻總在耳邊告誡:“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師。”總之,好事攤不上,麻煩惹一堆。有句古話說得好:“家有三鬥糧,不當孩子王。”在教師的一生中,幹不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教師就像一星,沒有太陽那樣熱烈,沒有月亮那樣溫柔,沒有朝霞那樣炫目,也沒有白雲那樣高遠。教師,日日在講臺上吟誦,月月在課堂裏歌唱,回報的,沒有掌聲,沒有鮮花,更沒有衆口皆碑的名譽和萬衆矚目的地位……看着那些往日比我們成績差很多的同學、朋友,幾年不見,已是西裝革履、洋房小車、吃香喝辣;再瞧瞧身邊那些在教育戰線上嘔心瀝血幾十年的老教師,退休時青絲已變成白髮,帶走的除了鋪蓋行李,剩下的卻是兩袖清風。每當這樣的時候,我彷徨,我疑惑,也曾動搖:曾令我魂牽夢繞的選擇是否正確?我是否真的能無怨無悔走完這一生?

20xx年夏天,報紙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我,這是一篇來自西安藍田縣民辦教師的優秀教師事蹟報告,報告中,這位來自藍田縣的民辦教師的事蹟深深地震撼了我。藍田,西安市所屬的一個縣,在大詩人王維筆下,它既有“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又有“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喧鬧。但在今天,它卻是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那位民辦教師年盡50,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已有盡30年的教齡,由於種種原因卻一直沒有轉正,他的妻子因病失去了勞動能力。他僅靠微薄的民辦教師工資,支撐着一個五口人的家庭,生活極端貧困。

他在報告中講了這樣一件事:大女兒在西安上大學,母親去看她。在大學校園裏,母親一眼就認出了女兒,因爲在花枝招展的女大學生中,他女兒的衣服破舊得很顯眼,腳上穿的還是手工做的布鞋,沒有穿襪子。看着女兒被凍得通紅的雙手雙腳,母親狠了狠心,從給自己看病的錢中拿出了100元,讓女兒上街買衣服鞋襪。幾天後,女兒回家了,穿着一件花30元錢買來的衣服,依然光着腳穿着布鞋,卻將剩下的錢全部交還了母親。這位民辦教師講到這裏,哽咽着說:“看着女兒簡樸的衣着,看着老伴瘦弱的身體,看着孩子們用完正面用反面的本子,我心裏有愧呀!”然而就是這位愧對家人的民辦教師,卻讓他的學生中考升學率年年全縣第一。西安有些條件好的學校高薪聘請他,他卻拒絕了。他幽默地說:“他們又不能給我轉正。”但接着又說:“咱窮地方的孩子們可憐,他們也需要好老師。”在報告中,這位令人敬重的老師深情地說:“咱乾的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大事,咱的價值,咋能用金錢來衡量呢?”在淚眼朦朧中,這句話永遠刻在了我的記憶中。從這句話中,我讀出了這位生活貧困卻精神富有的鄉村教師的信念,那就是:爲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奉獻一切!同時,我也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新的認識。

教師是平凡的,不像農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像商人,出賣商品,收穫金錢;不像科學家,能創造出驚人的傑作;不像服裝師,能設計出新穎的奇裝異服……他們只能在三尺講臺上,默默地耕耘着自己心中誰也無法理解的希望。

在我工作的身邊,有這樣一位值得我敬佩和尊敬的老師,在我出生那年,18歲的她就走上了教育工作崗位,25年來,懷着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和一腔熱血,她一直堅守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線,清貧與奉獻是她的本色,責任與使命是她的原則。在工作上,她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在生活上,她默默無聞地奉獻着。記得去年夏天,她的兒子高考前一個月,爲了緩解兒子緊張的複習和高考的壓力,她每天中午放學便頂着烈日,騎摩托車到離學校7、8公里遠的家裏給兒子做飯,下午上課前按時趕回來,從沒耽誤過一節課,沒有請過一次假。如今,她教過的學生已經和她在同一所學校任教,雙鬢斑白的她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鼓勵、鞭策和幫助着年輕教師,每當我們向她請教問題時,她總是耐心細緻地進行講解。每當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不順心的時候,她總是會像長輩一樣,耐心地幫我們排憂解難。

25年以來,她從來沒有調整過工作崗位,也從來沒有離開過這所小學。雖然她的資歷老,但對待工作,她從來都不馬虎:備教案認認真真,批作業仔仔細細。有人說她傻,幹工作這樣賣力,有的人說她應該“走動走動”,可她總是微微一笑說“幹老師這一行,憑的是良心,再說,到哪都是幹工作,到哪都得這麼幹”。看似平凡的話語,卻折射出她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熱愛。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總是謙遜地垂着她的綠蔭的!”的確,我也是一片平凡的綠葉,雖平凡但無悔,雖平凡但無私。雖然平凡,我們的脊樑卻支撐着祖國的未來;雖然清貧,我們的雙手卻託舉着明天的太陽。讓我們守候着這方“三尺土地”,用三寸長的“白鏵犁”耕耘歲月,讓我們的青春在愛的奉獻中閃光!

雖說我們不具備金錢的富有,但我們精神上是充實的。我們是春天播撒種子的人,我們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有誰能像我們一樣,天天面對的是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雙雙晶瑩的眼睛,一顆顆透明的心,一個個青春的夢?!有誰能像我們一樣,一舉手,一投足,一絲美麗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關切的話語,就能撥動一根根美妙的心絃,就能帶給他們無限的歡樂?!

驀然回首那些白髮蒼蒼、默默奉獻卻兩袖清風的我的老師,我猛然領悟到人們爲什麼總是這樣描寫教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我們的老師不會長篇大論,不會慷慨陳詞,但他們卻如紅燭一般在默默中流淌着生命。“紅燭呀!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請將你的脂膏,不惜地流向人間,培出鮮豔的花朵,結出快樂的果實。”這就是紅燭的生命,也是人民教師神聖而無聲的誓言!

謝謝大家!

師德演講稿 篇6

各位評委:上午好!我是選手駱斌,來自嶽坊中學,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師德的頌歌》!

在師範求學時,老師告訴我,作爲未來的一名老師需要終生銘記的一句話——學高爲師,身正爲範!這是我第一次接受師德的訓誡。懵懂中似乎明瞭老師應努力做到“身正”,應有高於一般人的品德修養和境界。

後來,走上了工作崗位,踏上了神聖的三尺講壇,開始了自己的執教生涯,周遭的人給了我更多的關於師德的詮釋和教誨,我便也從中獲得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

領導告訴我,師德就是工作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同事告訴我,師德就是融洽和睦,互幫互助;一屆一屆的親若朋友,宛若親人的學生用他們的一言一行,用他們的是是非非、評評論論,用他們在與你交往中的點點滴滴、一情一感中也在告訴我,師德就是真誠相待,公平視之,用愛心、細心、耐心拉近距離,指引方向,召喚迷途的羔羊,喚醒沉睡的幼芽。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

而現在,經歷了太多太多與學生、與學生家長、與同事、與社會中諸般人的交往;閱讀了太多太多有關教育、有關教學、有關教師、有關師德的報刊雜誌、論述著作;又思索了太多太多關於學科教學、學科教育、職業願景、動力、職責、操守等等。在這太多太多的經歷、太多太多的閱讀、太多太多的思索中,讓我對教師、對師德也有了更深入的、更進一層的體會和理解。

師德,她從苦苦構想執教思路,終有所得的欣喜中款款走來,帶着疲勞卻一襲芳香,醉人!

師德,她從課堂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灑脫中款款走來,癡迷於課堂的高效教學的追尋,快意!

師德,她從課下和學生促膝談心、釋疑解惑、坦誠相待、傾心相助之中款款走來,帶着點點滴滴情感的積澱,誘人!

師德,她從與人交往中,忍讓退步的風平浪靜、海闊天空中款款走來,帶着藍天的寬廣、大海的深沉,醒人!

說不完,道不盡的感懷;舉不盡,列不完的方方面面。

師德,她融進了教育教學的點點滴滴之中,她體現於爲師之人的方方面面。

師德,她宛若《詩經》中情感的追尋,體現的是一種純潔的神聖!

師德,她宛若《離騷》中屈原的一聲長嘆,指引的是一種理想的情懷!

師德,她宛若《史記》中司馬遷的堅守,告訴我拉的是一種擔當與承受!

師德,她宛若嬌豔的花朵,宛若東方的晨霞,宛若西天的虹橋!

她又宛若標點中的歎號,時刻警策着我們!宛若標點中的逗號,時刻告訴我們要不斷的前行!宛若標點中的問號,時刻讓我們反思、省悟自己!

其實,她更像標點中的省略號,需要我們用一腔熱情、一片丹心、一生的辛勞、永恆的執著、堅定的信念、不懈的追尋、實際的踐行來填充這座人生的、爲師的豐碑;來演繹、詮釋這場自我的、爲師的角逐!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