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徵文>

精選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範文

文思屋 人氣:2.99W

讀書是豐富人生的捷徑,我們可以通過讀書,不出家門而漫遊大千世界,也可以跨越時空與古人交友暢談。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精選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範文,歡迎閱讀!

精選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範文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

霜晨雨夜,我獨坐陽臺,泡一杯香茗,捧一本古卷,靜靜地品味著書中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

走進繽紛的書簡,拾撿先賢的足跡,開啟飄零的冊頁,採擷歷史真摯的淚滴……

步入那硝煙瀰漫的年代,我看見你由一個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長為一個堅強的無產階級戰士。病痛摧殘不了你的剛毅,失明折磨不了你的堅強。你將最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人類最壯麗的事業,成為影響幾代人的豐碑。你用堅強抒寫了人類最動人的詩篇!與經典同行,我學會了堅強。

漫步那幽靜的小山村,我看見你由一個人見人厭的壞小孩,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在漆黑的山洞中,面對殺人犯的恐嚇,你毫不畏懼,最終毅然向法院提供了寶貴的證據。飢餓摧折不了你的勇毅,黑暗吞噬不了你的勇敢。你依然踐行著男子漢的職責——把貝琪帶出了山洞。你用勇敢描繪了人間最感人的畫卷!與經典同行,我學會了勇敢。

徜徉那荒無人煙的孤島,我看見你被海浪衝上了岸邊,才倖免於海難。你在孤島上生活了28年。野人的騷擾沒有讓你失去理智,反而使你更加機智。思念摧毀不了你的堅毅,孤獨挫折不了你的機智。28年後,你終於回到了親人的身邊。你用機智奏響了世間最驚人的樂章!與經典同行,我學會了機智。

我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中,感受到曹操統一中國的雄心;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品味出李煜人生沉浮的無奈;我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中,聆聽了李白對友人的思念。

我依依不捨的是林黛玉的“花落花謝花滿,紅銷香斷有誰憐”;我念念不忘的是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我難以忘懷的是辛棄疾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不能釋懷的是王維的“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我夢想,我遠足於塞外的大漠,在夕陽的金黃中,欣賞“長河落日圓”的美景;我夢想,我漫步於家鄉的小路,在滿月的銀輝中,體會“月是故鄉明”的感慨;我夢想,我跋涉於齊魯的泰山,在雲霧的繚繞中,領悟“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那些或鏗鏘、或柔美的詩篇,化作一股股氣流,衝向歷史的長河,激盪著遙遠的絕響!

就這樣,經典蘊含的哲思、睿智,不斷地鍛造著我幼稚的思想,讓我茁壯成長。

與經典同行,我開始思索,思索生命的意義、思索人生的價值、思索精神的永恆!每一次思索都堅定著我的信念,每一次思索都堅韌著我的心靈

與經典同行,我將更加堅強、勇敢、機智、成熟……

經典的純潔與厚重不會隨著時間而遠逝,它永遠是滋潤人類靈魂不竭的源泉。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

中國悠久的閱讀歷史,形成了豐厚的讀書傳統,這種傳統的積澱與承繼,對後世讀書人有著重要的影響,讀書人在心理上和閱讀的'價值取向上無不受其支配。中國閱讀傳統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閱讀的思想與方法,然而閱讀的目的與動力還有著強烈的現實需求,這種需求深刻而廣泛地影響著讀書人的閱讀價值觀。

首先,是“學而優則仕”。從孔夫子提倡讀書做官,到《大學》中闡發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隋代初年創科舉制度,到宋代流傳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車馬多如簇”等,一個很鮮明的目的:讀書以致富貴。這一傳統是中國文化傳統和價值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其次是勤學苦讀。在中國閱讀史上,勤學苦讀的感人事例層出不窮,如“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韋編三絕”等等,這些故事曾激勵過數千年來讀書人發憤攻讀,積極進取,其影響至今猶存。

第三,對文字的尊重。過去的讀書人,往往都是藏書人或抄書人。印刷術在我國發明得很早,但印本書籍的流傳仍不是很普及。宋代的雕版印刷術雖然已經流行,但印出的圖書品種一般不是很多,或僅限於一些經史名著。在11世紀初期,《史記》、《漢書》等,一般讀書人還要靠手抄。古代中國讀書人的抄書,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過去的學者認為,好書當抄,抄書有益,抄書也是一種讀書與學習的方法。書既不易得,讀書人對書的敬重與珍視是可想而知的。清代藏書家孫從添在所著《藏書記要》中的一段記敘,頗能反映讀書人的一般心態。他說:

且與二三知己,與能識古本今本之書籍者,並能道其源流者,能辨原板翻板之不同者,知某書之久不刷印、某書之止有抄本者,或偕之間訪於坊家,密求於冷鋪,於無心中得一最難得之書籍,不惜典衣,不顧重價,必欲得而後止。其既得之也,勝於拱璧。即覓善工裝訂,置之案頭,手燒妙香,口吃苦茶,然後開卷讀之,豈非人世間一大韻事乎?

書不僅因貴重而加珍視,同時,書也是讀書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明代一學者曾說:可無衣、可無食,不可以無書。衣食本是不可無的,這裡只是想表明書的重要。讀書人常常嗜書如命,並從中獲得樂趣。在讀書人尊重文字的基礎上所構建的私人閱讀空間,書房的內外環境、買書、藏書、借書、抄書、讀書,某些讀書人的如痴如瘋,正是中國閱讀史中最具特色和感人的篇章。

書籍是讀書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書籍中,經典又具有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在讀書人心目中,經典具有力量,經典或閱讀經典具有重要的象徵性意義。唐代魏徵在《隋書經籍志序》中,對經典的力量與象徵意義作了極為精彩的概括,他認為:經籍是聖賢智慧的結晶,可以用來領悟宇宙的奧妙,探究天地、陰陽的訊息,端正世間的綱紀,弘揚人類的道德。經籍顯則可救濟世人,經籍藏則可獨善其身。讀經籍可令人進步,否則就會落後。成大業者能推祟經籍,則將有令人敬重的光明德性;普通人能以經籍為念,則將為世人所重。統治者若要樹立政聲、顯揚德威、敦勵教化、移風易俗,哪有不從經籍而來呢?

首先,經籍是知識的寶庫,古今中外的讀書人,在這方面都持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蘇軾在《李氏山房藏書記》中說:經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弊的,人的天分不同,賢或不肖,讀書都會各有所獲。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說:假使我們所有機器和工具,連同我們所有的主觀知識都被毀壞了,然而,只要圖書館和我們從中學習的能力依然存在,我們的世界就會重新前進的。經籍貯存知識,併為人們的創造提供基礎。

其次,在中國科舉時代,經書,特別是四書五經,再加上朱熹的註解,一直成為科舉的最重要的教科書,成為讀書人踏入官場的階梯。千餘年間,讀書人無不深受其影響。

第三,經籍有助於甚或影響著國家的治理。我們現在是否能同意這一看法並不重要,至少我國古代學人是這樣看的。司馬遷在談到《春秋》時說,《春秋》明辨人事經紀,判別嫌疑、是非、善惡,以宣揚王道,是一部政治、百官之大法,人倫、禮義之大宗,有國者、為人臣者,都不可不知《春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著書立說和史學研究,而是極具政治目的的。他在給皇帝的《進資治通鑑表》中稱:該書“專取關國家盛衰,系民生休慼,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又說,通過此書可“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躋無前之至治。”《資治通鑑》成為治理國家的一面鏡子,頗受當朝皇帝的賞識,對後世皇帝及大小官員也有很大影響。即便在20世紀,有些人認為該書也是公務員必讀的。

第四,經籍有益於國家的治理、信仰的確立和教化的形成。

第五,經籍或讀書具有象徵意義,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它體現了一個人的地位、權利或特徵。讀書會使一個人更有教養,即使不會,它也使一個人看起來有教養。我們在電視上常常看到,一些被採訪的人物常常坐在大書架的前面,這不正說明書是極具象徵意義的嗎?哪怕這些被採訪者根本不讀書,或根本沒時間讀書。當然,從閱讀史的角度看,我們更希望書不是象徵物,而應該是讀物。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

讀書是一種心靈的遨遊,是一種精神的超越,是一種智慧的沉澱,閱讀經典更是一種成長的需要。

古人云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令我無比興奮。

與書為伴我可以穿越古今。和諸葛亮談三國,與林黛玉論人生,還能與杜甫一起吟詩誦經┄┄在書中,有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一幅善惡美醜的生活畫卷。閱讀托爾斯泰的《復活》讓我對聶赫留朵夫的遭遇感到同情,對當時沙皇統治社會的黑暗感到不滿,對大臣與百姓不同待遇感到不公。閱讀老舍的《駱駝祥子》,我不僅被那傳神又通俗的語言文字所吸引,更讓我對祥子人生的不幸感到辛酸,也讓我對當時不讓好人有出路的社會感到無奈;閱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僅讓我對曲折的故事情節感到痴迷,對保爾·柯察金的人格魅力感到欽佩,也讓我對蘇俄人民艱苦卓絕的鬥爭生活感到憐憫。通過書,我可以瞭解人間冷暖,洞悉人生百態。

閱讀經典猶如與一位學識淵博的智者談話,是人生的導師。是生命的養料,一本本經典好書更讓我愛不釋手。當煩躁時,一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走進我的夏至,為我撫平心中的躁動;當迷茫時,孔子的《論語》撥開霧氣茫茫,為我指明前進的方向;當枯燥時曹文軒的《草房子》洋溢著秸稈味道,為我還原童真的歡樂。

閱讀經典,如春風化雨滋潤了我的心靈。笑問人間何為美?曰:與書為伴亦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