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徵文>

2016年重陽節敬老愛老助老徵文

文思屋 人氣:8.31K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晒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本文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敬老愛老助老徵文,僅供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2016年重陽節敬老愛老助老徵文

重陽節敬老愛老助老徵文一

今天在電視新聞裡無意間聽到這樣一則訊息:

老人們最大的心願其實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子女們的關心和愛護。有一位獨居老人,她生平一直向希望工程捐款,總數16萬元左右,在螢幕上顯示的都是希望工程捐款憑據,一本兩本……疊的一層又一層,讓我不禁佩服那位老人的品質。根據有關資料表明,上海是第一個進入老齡化的城市,老年人的總數達到73萬人左右,然而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獨居老人,因此,尊老敬老成為我們的首要任務。

在乘車時,不是會聽到或看到這樣的標語:請為老,弱,病,殘,孕的乘客讓個座。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呢?敬老愛老的風尚正慢慢的離我們遠去,原因在於人們敬老愛老的意識薄弱了,所以我們要提高敬老認識,統一愛老思想。

從古至今,中國古代有許多尊老敬老的故事,比如“子路負米孝雙親”、“岳飛敬師孝母”,“鄧小平贍養繼母,幾十年如一日”……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文

從小,我們就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視為掌上明珠,他們對我們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愛是不求回報,是無私的,他們的默默付出難道不值得我們去給予一絲尊敬和愛護嗎?

作為學生的我們,雖然沒到有贍養老人的義務的年齡,但為老人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義不容辭的,為老人洗一次腳,捶一次背,梳一次頭,買一次菜,做一頓飯……也許這對我們來說只是小事情,不過不管我們做什麼,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相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一定會眉開眼笑的,內心感到欣慰的。

令人可喜的是,如今社會上也有很多尊老敬老的事蹟,每逢節假日慰問老人,生活中關心照顧老人,居委會組織老人健康活動,這些都是給老人們的精神享受,然而子女的關心終究是最重要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尊老、敬老的主題也在進一步昇華,讓我們伸出雙手,送出真心,讓敬老愛老成為一種風尚。

重陽節敬老愛老助老徵文二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又稱“老年節”、“老人節”、“敬老節”。在這個節日裡,筆者未能免俗,要說說“敬老”這個話題。

但首先應該說明的是,敬老,絕不是一二天的事兒,也不是隻有這個節日才有的行為,而弘揚敬老行為、敬老典型,也絕不應該是重陽節期間才有的事兒!

(一)

說起敬老這個話題,筆者想到了不久前看到的一則報道,那是一個失去了父親的“女兒”寫的,大意是這樣的:她的父親長年臥病在床,母親早已去世,為了照顧父親,她可以說想盡了一切辦法,然而,因為父親長期有病,她似乎已習慣了關於父親“病危”的通知。有一天,她正在和同學聚會,大家酒興正濃,她突然接到了醫院的通知,說她的父親病危,讓她趕緊到醫院來,可是,她卻認為這樣的通知接了很多次,這回說不定又是父親在耍小孩子脾氣,便沒有急於趕去,可是,等同學聚會結束,她趕到醫院的時候,父親已經說不出話來。

在這篇文章裡,“女兒”深深地慚悔,可是,“父親”卻永遠不在了,留給她的是無盡的傷痛。

這個女子的經歷讓筆者想到了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出自《韓詩外傳》卷九: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這裡還有個故事:孔子出行,聽到有人哭得十分悲傷。孔子說:“快趕車,快趕車,前面有賢人。”走近一看,原來是皋魚身披粗布衣服,懷裡抱著鐮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說:“你家裡莫非有喪事?為什麼哭得如此悲傷?”

皋魚回答說:“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為了求學,周遊諸侯國,沒有把照顧親人放在首位,這是過失之一;為了我的理想,再加上為君主效力,沒有很好地孝敬父母,這是過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卻疏遠了親人,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子女想好好贍養父母可父母卻不在了!過去而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而再也見不到的是親人。請允許我從此離別人世,去陪伴逝去的親人吧。”說完就辭世了。

孔子對弟子們說:“你們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使你們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辭行回家贍養雙親的門徒就有十分之三。

這也是筆者想要強調的敬老的第一個觀點:要及時,要敬在平時,要堅持長效。父母在的時候,嫌他們嘮叼,可是,一旦父母不在了,一切都晚了。這個道理平常得很,誰都懂,可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卻並不多,在敬老的問題上,晚輩總會找出各種理由,堂而皇之地不敬老,或者不堅持敬老。

(二)

孝敬、孝敬,人們在提到“孝”的時候,常常要把它與“敬”字相提並論。只有“敬”才能做到“孝”,這是筆者本文的第二個觀點。

《論語·為政第二》中說:“子游問孝。子曰:‘今之為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是說能贍養父母就行了;可是,犬和馬也都有吃有喝,被主人養著,如果只是給父母衣食住行,而不是懷著崇敬之心去做這些事,那麼這種行為與對待動物又有什麼區別呢?

父母長輩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太多、太多,他們的年齡一天一天大了,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一天比一天“不中用”了,這裡候正是他們需要回報的時候,也是後生晚輩們應該回報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要給他們以關懷和愛,這個關懷和愛包括物質的,更包括精神的,而做這一切的時候,我們當懷著一顆真誠的心、一顆尊敬的心。

(三)

尊敬自己的老人,尊重自己熟悉的老人,這是做人的底線。然而,這個社會是一個綜合體,是人與人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構成了複雜的社會關係,如果僅僅關心尊敬自己的.老人或者自己熟悉的老人,那麼,這個社會離文明社會、離和諧社會就會越來越遠。

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說的是要推己及人。這也是筆者本文強調的第三個觀點:要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風尚。一方面,我們要大力弘揚敬老的典型,就像今天我們刊發的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典型一樣,要讓更多的敬老典型上“光榮榜”,一方面,我們也要對不敬老的醜惡現象進行鞭撻,同時,還要大力發展敬老、養老事業,讓所有的老人都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一點上,同樣需要社會共同努力。

重陽節,祝願天下所有的老年人都快樂、健康、長壽。

重陽節敬老愛老助老徵文三

金黃的樹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樣飛舞,最後以柔美的弧度悄無聲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黃,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點綴,漸漸的,秋天的韻味濃了起來。秋天又來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節到了。我踏上了家鄉的路。往日泥濘的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人,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歡聲笑語,又在我腦海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強烈。

幾年前的一個重陽節。那時外公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很可愛的“老小孩”,因為他有一顆常青的心,又有寬廣的胸懷。他的笑。是那麼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著身邊的人。

可生老病死—這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終究讓外公從此成為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回憶,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壓在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何謂親情,明白在世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一切。

如今重陽節,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習習秋風,夾雜著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於明白這“悲”從何而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覆咀嚼著這句詩的韻味,嚐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於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隻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心裡默唸著,踏向了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