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徵文>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精選11篇)

文思屋 人氣:3.09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徵文吧,好的徵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飛揚的特點。一篇什麼樣的徵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徵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精選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精選11篇)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1

如果品德高尚是人們追求的較高境界,那麼不違法則是人們行動的底線。在如今社會上,法律是人們的準繩行為,可以區分什麼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學校的秩序也離不開法律。

例如,一個同學趁同學不注意時拿了一個同學心愛的鋼筆。他覺得好玩,既不用花錢,又得到了東西,便又拿了一塊橡皮,從此那個同學一發不可收拾,越偷越大。同學教師都勸他,他就是不悔改,父母從此傷透了心。終於有一天他被公安機關逮捕了,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這個同學圖了一時痛快,以為自己佔了便宜,其實他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都是百害無一得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無數事實說明,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道德修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學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於未然。

人的行為是受思想觀念支配的,道德水平高,法制觀念強,就會追求上進,少犯錯誤。作為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我們應該自覺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法律的尊嚴,自學依法自律,做一個守法的人,加強修養,踐行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從小事做起,知法、守法、用法。

在生活中,道德和法律是調節人們行為的兩大規範,二者密切相關。讓我們做一個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2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規矩就是指離我們身邊最近的法律,是法律的約束使我們每個人有秩序的生活,是法律的約束使我們每個人的信任感有所保障,是法律的約束使我們的大家庭變得越來越團結。如果沒有法律的有存在,人與人之間不會相處的很融洽;沒有法律的存在公路上會一片混亂,人們根本無法出行,為了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進一步加深,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來維護我們大家庭的利益。所以我們必須認識法律,學習、法律,遵守法律,做一個知法懂法的好公民。

法律是隨處可見的。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可以看到每個來往的車輛都順差前面的車輛往前行駛,很有秩序,看上去很像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兵們排著隊齊步向前走時那種樣子,總給人精神煥發的感覺。這目不暇接的車輛如此地井然有序似乎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這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法律的存在。假如沒有人遵守交通規則,那麼我們看到的將是另一番景象。

一些坐過牢的人常常後悔當初自己不懂法而犯下了的錯,出獄後變成與以前完全不同的人,這一系列的改變與法律無法相隔開。是法律給了這些人一次機會,使他們的人生在次充滿希望。

法律是人們生活中維持秩序的基礎。是一張無形的網,任何人觸犯了法律都會得到相應的懲罰。生活中制定了很多規矩,所有的規矩都體現出法律的力量。法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對於法律的認識應該從小培養,不要等到犯了法以後再雲亡羊補牢,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到遵紀守法,我想我們的社會將會更文明,所以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必須學法、知法、懂法、用法。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3

法律是人民的武器,現在許多青少年因為對法律的無知而毀掉了人生。

以下便是一個例項:

這一天,天氣十分炎熱,某同學心想:要是現在有支冰棒吃,該多好呀!忽然,該同學看見前面一個休息椅上有一名孕婦和一個皮包,於是他跑了起來,跑到休息椅旁邊時,順手拿起了皮包。後來,該孕婦通過110方式抓住了這名同學,找回了皮包。事後記者採訪該同學,問他為什麼要搶包時,他語出驚人:“沒什麼呀!只是想買只冰棒吃!”

再來看下一個故事:孫某是大連人,會考後放假在家,經過家人的同意到上海旅遊,到達上海後,到一家賓館住宿,正巧房間電視中正在播放一部電影——《古惑仔》,這部電影孫某以前就非常喜歡,現在看起來也很過癮,孫某看完,覺得心中熱血沸騰,也想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打打殺殺。於是,孫某拿著切西瓜的刀下了樓,遇見在上海某大學上學的小玲及其同事正迎面走來,孫某便衝到小玲面前,在小玲有胸部、腹部刺了十餘刀後,猛然清醒,棄刀逃逸,可憐的小玲因失血性休克而離開了人世。後警方立即出動將孫某逮捕歸案。

以上兩個犯罪例項是青少年對法律無知的真實寫照,也是近幾年來為什麼青少年犯罪案件增多的原因。

中學生陳某是學校出名的打架大王,在學校打,還在外面打,父母平時對他說:“兒子別怕,有人欺負你的話就打他,打不過還有我們呢!”於是,陳某更加無法無天,後來在一次值日中,甄某頂撞他幾句,陳某便與校外團體連合在一起毆打甄某,甄某因失血過多致死。

中學生王某,見父親經常從工廠“拿”回家一些東西,也模仿著,把同學們的一些東西“揀”回家,父母竟很高興地誇王某有本事,王某得到表揚很高興,依舊向家裡帶東西。日子長了,王某迷上了網咖,就把“揀”來的東西拿出去賣,後來就開始偷東西,總計偷了二萬九千五百元!第二年,被警方逮捕。

以上兩個犯罪例項說明了青少年犯罪的一個主要因素——家庭因素。

法律,是正義戰士,是光明之火,我們應該做一名知法、懂法、用法的好學生!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4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新世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未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尤其是對在校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青少年要健康成長,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就必須樹立遠大理想。而現在的我們需要學法、懂法、守法,自覺地用道德紀律、法律,規範自己的行為。所以在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是同時千萬不能忽視學習法律知識。

在我們身邊,一些同學總是犯錯誤,沒有法律觀念,執迷不悟。他們認為:只要自己不犯大錯誤,犯點小錯誤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這句話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是給你個人抹黑,還會漸漸地腐蝕你的心靈。

舉個再簡單不過的例子,當你在上樓梯的時候,你有沒有嚴格按照規則呢?“上下樓梯靠右行”這一個背得滾瓜爛熟規定你有沒有銘記在心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能充分體現公民的'素質和修養。

讓我們一起學習法律,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5

“世上無不是的父母,唯有不是的兒女”。這句話是我從一則故事中深深體會到的。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在某個山區,一位單親媽媽獨自撫養著三個孩子,兩個女兒都長大成人嫁出去了,唯有一個小兒子還在身邊。媽媽都70多了,每天靠撿破爛為生。她認為男孩子“不打不成器”,所以只要兒子做錯什麼就打他。兒子的心靈就此扭曲了,加上同學,鄰居,老師一直看不起他。長年累月,他便萌發了“殺人”的可怕念頭。只要誰對他不好,他就要殺誰。他殺的第一個人是他的老師,老師一直說他笨,還實行體罰,但他無處訴說。在某天放學後以問問題為由,殺了老師。把屍體扔進了枯井,第二天他去看的時候,居然發現屍體不見了。第二個他殺的人是自己的同學,那個同學一直罵他,嘲笑他沒爸爸,老媽還是個撿破爛的,沒出息。某天他把同學約出來,在一個荒郊野外把同學殺了,屍體依舊仍進了那個枯井。第二天,屍體又沒了。他回到家,又是母親的一頓臭罵……他便萌發了一種可怕的念頭——殺了她!確實,他那麼做了,他再次把屍體扔進了枯井。可是,第二天,屍體依舊在那裡……頓時,他好像明白了什麼。

他回到家,感覺空蕩蕩的。在母親的床上發現了一張紙,上面寫著:兒子,媽媽對不起你,讓你從小跟著媽媽受苦,還讓你沒有父愛。但是,媽媽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那天,你說去找老師問功課時,我跟著你去了,我知道你殺了人,但我不想你有事,便幫你處理了屍體。還有那天,你去找你同學玩時,我覺得不對勁,就也跟著你去了,你又殺了人,屍體也是我處理掉的。媽媽知道,或許下一個躺在枯井的人是我,但是,我不怪你,你自己好好活下去,沒有人會懷疑你殺人的。

當我看到這則故事時,我的心被震撼了。我想,這樣的“可憐天下‘母親心’”時間不在少數,但導致這三條人命的源頭是什麼?是法治意識的缺乏。如果,山區也能加強法治教育,那麼當那位媽媽看到兒子做錯事的時候,不應該是幫他處理屍體,而是應該勸他自首。

因此,為了類似悲劇的不再重演,我們應該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讓我們一起“弘揚法治文化,共建法治蘇州”。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6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最有力的生力軍。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素質的競爭。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要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素養。要讓法治的“種子”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發芽、結果。

可是,當今社會青少年缺少法治意識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青少年過分沉迷於網路。古代有借酒消愁的,只想過醉生夢死的生活,但願長醉不醒。今時自從出現了網路遊戲,不止未成年人,即使是成年人又有幾個可以逃過網遊的誘惑。於是,心寒的事件一次次的發生了,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13歲的少年張瀟藝因上網玩《魔獸世界》成癮而跳樓自殺。2005年7月17日,河北省一名15歲的網癮少年繩勒刀捅,致母親受傷。

法治觀念對某些青少年來說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他們嚮往隨心所欲的生活,但在現實生活中尋覓不到,只有寄託在虛擬的世界中。男孩子可能會愛看武俠小說,做夢都想做一回大俠,執劍走江湖,浪跡天涯,可是沉迷的太久了,往往就分不清網路和現實了。

青少年是早晨初生的太陽,是蓬勃挺拔的小樹,是含苞綻放的花蕾。對於他們,祖國和人民寄予了無限的期望和關愛,因為他們代表著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寄託著中華民族復新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命運和前途。青少年學生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夢想的花季,在這個如金似夢的好年華里,如果不加強法律意識的培養,如果沒有把握住其人生的航程,那麼接憧而來的就是人生的一個個急流險灘。

祖國的明天是屬於青少年的,因此家庭和學校都應成為他們的避風港,家長要提升自己的責任,做好青少年守法、懂法的榜樣。學校要加強法制教育,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化成績,還要將懂法、守法、護法的觀念深深的種植在每位學生的心中。

對青少年進行法律意識的培養,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民族法律素質的重大舉措,更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新。因此,加強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勢在必行。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7

法乃是自然之力量,是明理之士的智慧和理性,是正義與不正義的尺度。

有人說,法是統治者手中的鞭子,以血淋淋的教訓剝削著人民的自由。有人說,法是神聖的天平,絕對的公平,懲罰邪惡者,保障和維護高尚者。這或許都太過於極端。

法,更該是人們心頭的一道緊箍咒,時時警醒著人們不越雷池半步。它的出現,是社會文明的發展,而為了不是禁錮人民於枷鎖之中。正如英國人洛克在《政府論》提到:“法律的目的不是一種信仰,一種衷心的敬重。

法,是人性陰暗面的抑制劑。有這樣的一種說法:若人都是天使,那麼就不需要政府了;若是天使統治人,那就不需要任何外來的或內在的控制了。可見,法一方面制約著人民的行為,另一方面,同樣以其權力制衡著權力。因而要防止權力濫用,就要保證一個穩定、強大、且正義的法律體系存在。人自然不會是天使,人性的陰暗面始終存在。法可以防止其諸多後果,但也無法將其剷除。

歸根結底,法要發揮其效用,除了它的強制力,更重要的是需要被信仰,否則它只會是一紙空文。盧梭曾經說過:“一旦法律的威力衰竭,國家就會筋疲力盡而歸於滅亡。”當人民不再信仰和崇尚法制,那麼人性的陰暗面必然肆虐,強權必然橫行。

因此,在一個法治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呢?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讓法成為一種信仰!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8

我認為,沒有道德的土壤不會開出文明的花。這一點從先秦聖賢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也可得到印證。法治,對於維繫一個社會的正常發展與鞏固國家的安定團結是至關重要的,可謂“無法不成國”。

治法猶如治軍。在古代,一名優秀的將領的評價標準並不是武藝多麼精湛,功勳多麼卓著。真正的良將在於令行禁止,治軍嚴明。法治也是這般。一個國家的法度不能只是空紙一張,法律承擔著維護與威懾的作用。威懾的物件囊括了這個國家的一切,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有多超凡的貢獻,只要逾越了法律的紅線,統統嚴懲不貸。也唯有如此,才能體現法律的威嚴神聖,才能使得世間真正太平、和諧。

治法猶如治水,水患氾濫的原因在於淤泥阻塞,一味的防堵是決然不可取的,惟有疏通方可奏效。法,疏導的是人心的淤泥。罪後的懺悔永遠比不上罪前的悔悟來的珍貴。法,用一個規範嚴法告訴世人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人們領悟了,便自然會自覺的來敬法、護法、守法。

治法猶如治病,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病情。一種醫術再精妙神奇,那也只是對一類疾病。病萬變,藥亦萬變。醫術要隨著病症的改變而改變,方是良醫之道。法律不能一塵不變,如今的時代是發展的,發展速度也可謂一日千里。如此一來便也帶來了許多新的社會矛盾,用老辦法來對付新的問題嗎?這顯然是不明智的。所以法律也應跟上潮流,唯有把住時代的脈,才能知道病因的根結何在,才能相應的施行手段,從而使社會安泰和諧。

法治是一個國家的基石。我們都瞭解有了穩定的基石,樓屋才能變得穩固。法律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只有全心全意的支援,國家才會穩固。試想一下,一個缺乏法律的國家會是什麼樣子?發展滯後、道德淪喪、人心漸失……一個國家如果淪落至此,那麼,這個社會離崩潰也不遠了。

我們都是活在法律當下。基石不穩,輕則搖晃,重則倒塌,“傾巢之下,焉有完卵”?法,是一個國家永遠的重心。跟隨法治,義不容辭!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9

在我國古代,“法”寫作“”,《說文解字》中稱,“法,刑也。平之如水,從水;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D”,“獸也,似山牛一角,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象形從豸”。“律”,《說文解字》則解釋為,“律,均布也”,均布是古代調音律的工具。從法的古體寫法,反映了我們民族對法的理解和盼望,對法律公平的追求。

說到法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法制社會裡,也是因為法律法規,才得以讓我們的生活如此安定、和諧。不要認為法律離我們很遠,其實不然,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走在馬路上,我們當然要遵守交通規則。無數個血淋淋的交通故事,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司機一杯酒,親人兩行淚”,這是對每位司機提出的忠告。“寧等三分,不搶一秒”,這是對每位行人發出的警言。新交通法規實施後,更好地保障了大眾的出行安全,有力地改善了交通秩序,“紅燈停,綠燈行”,這一安全的交通訊號指示不僅在廣大駕車人員的腦海裡銘刻了深深的印象,而且廣大市民也銘記在心。

法律也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記得有一次,媽媽幫我買了一雙鞋,可是剛穿一天,鞋子上的飾品就掉了裂開了一條口。媽媽要去換,我說:“算了吧,反正還能穿,省得換沒換到,反而弄得不高興。”媽媽說:“怎麼能算了呢?一雙新鞋,幾百塊錢呢,才穿了兩天,這怎麼行呢?”於是媽媽理直氣壯地找到商家,搬出了一系列法律條例,那老闆自知理虧,同時也為了不影響生意,給我換了一雙新的。通過這件事,我深刻地體會到,當消費者合法權益遭受非法侵害時不應該忍氣吞聲、自認倒黴,而是應該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有相互對立的力量在起作用!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10

法治兩個字並不陌生,但總覺得離自己很遠,隨著“六五”普法的到來,通過觀看法治節目,瀏覽普法網站,學習法律知識,我逐漸認識到,法治滲透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將法治銘記於心,普法從小事做起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陽光。

據調查資料顯示:一些青少年不懂法,不知不覺地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的情況屢見不鮮。近幾年青少年犯罪數已佔全國刑事總數的70%以上……而下面的一則案例,更是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17歲少年小新為了偷錢上網,竟然將奶奶當場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閉上雙眼,我彷彿看到倒在血泊中的爺爺奶奶,痛苦後悔的小新,睜開雙眼,我們必須認識到,釀成這一悲劇的背後是法制意識的淡薄,是普法建設的漏洞。培育法治精神,弘揚法治文化已成為當務之急。

法律首先應該被理解為是一個公約,一個如何建立秩序的社會公約,所以即使位高權重,也不能違反法律。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是守法的典範。有一次,總理去開會,在路上,司機違反了交通規則,交警批評司機卻耽誤了總理開會的時間。同車去的幹部想和交警交涉,總理嚴厲制止說:“這怎麼行?交通規則是政府頒佈的,政府總理應該帶頭遵守。總理不遵守,就是帶頭破壞制度”。總理的一番話另人深思。

那麼,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是法治宣傳教育物件的重要部分,更應該肩負起這份光榮而又莊嚴的責任。

馬克思說:“我們必須遵守組織的規矩,否則一切都將陷入汙泥中。”所以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是普法精神的重要體現。過馬路走斑馬線,遵守交通訊號燈,接受普法材料,宣傳法律知識,凡此種種身邊事,我們又是否認真去做?高樓大廈總是一磚一瓦砌成,浩瀚大海皆由百川彙集。法治的細節,猶如水中之沙,不管怎樣隨波逐流,總歸會沉下來,其中的一些還會落進蚌肉中,飽飲日月的精華,變成奪目的珍珠。實施普法行動也應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重視量的積累,學會優化結構,不失時機促成飛躍。

試想人人都能首先提升自己,進而再去要求他人,那就會形成人人遵紀守法的大好局面,人民群眾就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這不正是我們普法的目的所在嗎?

將法治銘記於心,普法從小事做起,讓我們共同努力“弘揚法治文化,共建法治”!

青少年學法用法的徵文11

法律與道德是相依相伴,緊密聯絡的。法治與德治相互依存。

道德,一個人內心存在的力量。人性本善,所以這是一股正能量。任何一個人在因為自己而做錯的事情,哪怕無人知曉,都會從內心湧出一絲內疚。道德就像一個忠厚的老者,時時刻刻導你向善。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權威與根本,作為一種規範,管理著人們的方方面面,只分對錯,不管人情,剛正不阿。就像一名拿著戒尺扮相嚴厲的老師,約束著你但卻是為了你好。

法律與道德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但同樣也有著各自的缺憾。道德,雖然是一股導人向善的正能量,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卻是顯得單薄的多了。有的時候,當面對誘惑時,儘管道德在苦苦抵抗,但卻還有人抵制不了。這樣的事情是令人惋惜的。法律,以規範與條例為世人制定了為人處事的規則,稍有逾越,便是懲處,也許有的人是因為無知或者好奇而走上了違法的路。可是在法律面前,無一例外,不會給他們一點點機會。所以,有的時候法律又是過於死板,不近人情。治世猶如練劍,過剛則易折,過軟則不易奮敵。

如今的社會,充滿了無限的誘惑,誤入歧途也是難免的,單一的依靠法與德都市不科學的。唯有兩者結合,軟硬適中,方可煉出一把利劍。法律與道德相互合作,內守其心,外正其行。以德守心,以法正行。唯有這樣,才能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中:“不使明鏡熱塵埃。”一個國家的法度只有既遵法紀,兼濟人情,讓長者更威嚴,讓老師更溫和。那才是一套完善的體系。只有這樣的法治,才是真正適合這個社會,才是人們真正所擁護的。法律與道德相互緊密合作,最好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好地去構建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才能使國家更加安定團結,人民生活更加和諧,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