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職業技能>

小暑節氣避暑溼養肺氣

文思屋 人氣:2.46W

俗話說“熱在三伏”(今年7月19日入伏),此時應減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因為夏季容易食慾不振,而餃子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天氣炎熱,養生要防溼。民間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因為夏季氣溫高、溼度大,長時間將桌椅擺放在露天,容易受潮,一旦其溫度升高,就會將潮氣散發給人體,久之甚至會誘發疾病。所以小暑節氣避暑溼養肺氣是關鍵,下面小編來具體講講這塊。

小暑節氣避暑溼養肺氣

謹防暑溼致水腫,健脾祛溼是關鍵

夏季到了,人容易水腫,尤其是女性朋友。水腫又稱浮腫,通常多表現為手、足部有輕度凹陷,同時伴有乏力、厭食等症狀。等夏天一過,水腫有時候會自動消退。其實,這都是輕微的功能性水腫,是身體對內外環境無法適應。但有些水腫卻是因暑天溼邪困脾引起的,另外,氣悶、睏倦、瞌睡、反應遲鈍等不適也與它有關。

天氣炎熱,高溫酷暑,除了熱之外,還有“溼”,這時外界溼度大,人體易受溼邪侵襲,出現渾身無力、脾胃不和、頭身困重等症狀,中醫將這稱為“夏日傷寒”或“溼熱病”,由此可能引起水腫。之所以強調夏季養生的飲食裡要多吃祛溼、健脾胃的食物,正是因為,溼氣阻遏了人體內部的氣機,影響體內氣的'執行。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脾統血、統氣、統水液,如果脾運化水液功能健旺的話,能防止水液在體內發生滯留,也能防止痰溼等病理產物的生成。但是它秉性喜燥惡溼,一旦受到溼邪入侵,就易導致痰溼的形成,即“脾虛生溼”。

穴位按摩:掌握簡單的穴位按摩可以達到祛痰溼的目的。按摩可用豐隆穴配合承山穴。豐隆穴位於人體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處。按摩豐隆穴可祛溼化痰、調和胃氣、補益氣血、醒腦安神。每天可用大拇指點按此穴1~3分鐘即可。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在腓腸肌肌腹下,伸小腿時,當肌腹下交角處。用指按壓此穴1~2分鐘,或揉此穴5分鐘亦可。刺激承山穴可以振奮陽氣,排除體內溼氣。

飲食調節:有很多常見的食物都有不錯的祛溼功效。如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溼;冬瓜,性味甘、淡,能利水消腫,消暑解毒;黑芝麻,性味甘平,補肝腎,潤五臟,也可以用來煲粥等。也可常煮薏米紅豆粥食用。《神農本草經》將薏米列為上品,說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又被稱為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減苦增辛,夏季也要養肺氣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雲:“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可見,養生之道,是在四時調養,必須學會適應大自然的規律,也就是要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日月執行規律進行。因此,夏天之際,心火旺盛,應該減苦增辛,以養肺氣。宜食暖,不涼腹,慎食肥膩,多食蔬菜,可食菽與雞,不吃夜食,不可多吃生冷之物。

夏季心火旺盛,為什麼要養肺氣,又為什麼要減苦增辛?元代丘處機的《攝生訊息論》說:“夏三月屬火,主於長養心氣,火旺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主辛。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心火太旺,火能熔金,容易傷肺,另外,夏天總吹空調或者好吃冷食,也容易寒氣入肺,而傷到肺。而陰陽五行中,辛味是入肺的,因此養肺氣需增辛。唐代“藥王”孫思邈曾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

辛味多吃,也並不是越辣越好,像湘菜、川菜等辣味食物就有點過頭了。從中醫理論上講,辣椒的辣是辛味偏重的一種,不應多食。相對來說,蔥、蒜等辛辣菜品要溫和很多,在夏季可以適當多吃點,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養肺之功效。

辛味食物除了上述幾種之外,還有香菜、韭菜、生薑、白蘿蔔、洋蔥、油菜、芹菜、茴香、陳皮等,多常見為蔬菜,它們大多具有發汗、行氣、活血、化瘀、開胃等作用,可補益肺氣,尤其對於肺氣虛的人更應如此。

此外,夏季水果也多,不少水果都是養肺的“能手”,像梨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不管生吃、榨汁、燉煮或者熬成膏,對肺熱咳嗽、支氣管炎等症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另外,葡萄和石榴,二者都能夠補肺。

另外,保持樂觀開朗的心境對養肺很重要。中醫有“常笑宣肺”的說法,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呼吸暢通可改善肺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