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職業培訓>

供應鏈績效核心要素

文思屋 人氣:2.7W

作為供應鏈源頭,供應商對供應鏈的時間、庫存和成本等績效引數有更深遠的影響,而不僅僅只是降低採購定價和提高採購效率這麼簡單。那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應鏈績效核心要素,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供應鏈績效核心要素

1. 週轉時間

雖然“時間”並不是財務報表所要反映的內容,但是它卻能給其他的財務指標帶來直接的影響;雖然“庫存”不會記入月度的損益,但它也是資產負債表不可缺少的組成元素。

有很多關於“時間”的財務績效引數和非財務性績效引數,例如,及時客戶訂單交付、現金週轉、庫存持有天數等等。對於企業來說,這些週轉時間能反映出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況。它們的改進必然有助於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

就拿“庫存持有天數”來說,這是現金週轉指標的重要組成部分。降低庫存水平、縮減庫存持有天數有助於利潤增長、提高股東權益、釋放更多的資金(可用於其他方面的投資)。這些都是CEO、CFO和股東所願意看到的經營成果。

眾所周知,通過“庫存持有天數=持有庫存量÷日均消耗量”這個公式便能計算出現有的庫存持有天數。然而,這種計算方法往往會誤導或讓我們低估供應鏈上的實際總庫存量。因為這個“庫存持有天數”未包含在途庫存、以及委託供應商生產的訂貨。顯然,這個“庫存持有天數”不能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當前的現金週轉狀況。

總而言之,週轉時間應該反映出供應鏈上總的庫存持有天數,而不僅僅侷限於儲存在倉庫或者配送中心的.存貨。因此,企業要想獲得真實的、準確的、全面的庫存持有天數,就不能忽略在途庫存、委託生產等未完成入庫的貨品。

2. 庫存週轉率和收益管理

庫存受到時間因素的直接影響。時間的延長必然會增加不確定性,從而需要更加有效的需求管理。此外,這點在收益管理(YieldManagement)中也有體現。

收益管理(Yield Management)通常在航空和酒店行業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因為這兩個行業有著共同的特點:固定數量的服務或產品,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收益管理會涉及到諸如線性規劃、模擬技術等許多運營分析工具,它從微觀層面上確定最優的產品或服務定價模型,從而確保利潤的最大化。

當企業追求最大化的庫存收益時,收益管理在供應鏈管理中的作用就非常突出。無論是零售商、製造商、批發商、還是經銷商,庫存都是他們提高經營業績的關鍵因素。如果庫存水平過高不僅意味著庫存投資成本的增加,同時還要承擔更多地庫存持有成本,最終不得不降價處理剩餘的存貨,從而導致總利潤下降;相反,雖然降低庫存水平有助於縮減庫存投資成本和庫存持有成本,但是企業面臨的缺貨風險卻增加,這也有可能導致總利潤下降。

在傳統的觀念中,物流就意味著運輸費用,而採購就意味著產品價格。這種觀念也導致企業忽視庫存管理的重要性。採購部門為了爭取更多的折扣優惠不惜將訂貨數量提高,從而獲得免除運輸費用、降低產品單價等優惠條件。雖然這樣有助於降低採購成本,但是隨之而來的庫存持有成本、降價處理成本等潛在成本負擔足以抵消先前所節省的採購成本。顯然,運輸費用和採購單價這兩個因素已經阻礙了有效的庫存管理。

雖然運營分析工具能幫助企業確定最優的降價方案,但是這種做法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它並沒有解決需求規劃和市場不確定性的潛在問題。全球採購使供應鏈的跨度更長。供應鏈越長就意味著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來完成生產和產品交付。然而,收益管理卻讓我們意識到庫存週轉率的重要性。它幫助企業更好地將存貨轉化為現金流。

3. 縮短供應鏈週轉時間,改善庫存的總體收益

縮短供應鏈週轉時間意味著減少庫存持有天數和加快現金週轉速度,它能在庫存投資和庫存持有成本方面為企業帶來上萬甚至百萬元的成本節約,從而為其他專案籌集更多的資金。此外,週轉時間的改善還有助於提高零售商的庫存收益,以及加快庫存週轉速度。

(1) 縮短供應鏈週轉時間需要重點分析以下因素:

供應鏈的複雜性:供應鏈的設計、引導和管理必須基於“流程”的思想,而不是將供應鏈當作一系列的訂貨和發貨交易。

產品和資訊的流動性:運營的效果取決於貫穿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供應商、客戶)的流程、技術和人。

流程評估:評估每項供應鏈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和執行理由。對阻礙供應鏈活動正常進行、導致LeadTime加長的冗餘職能或流程進行監控。

庫存的緩衝作用:不確定性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成倍增加,因此LeadTime越長,供應鏈上所需要緩衝庫存就越多。

時間(或庫存)與成本的權衡(trade-off):全球採購使LeadTime延長和緩衝庫存增加,但是減少供應鏈成本同時也是企業需要解決的難題。

影響LeadTime的外部因素難以控制:進口商所在國家的安全問題、供貨地區的物流基礎設施等因素都可能影響供應鏈活動的正常進行。

除了產品供應鏈之外,財務供應鏈也是需要關注的因素之一。它同樣會影響產品流。

(2) 縮短週轉時間的主要途徑:

管理供應商作業是縮減供應鏈週轉時間所必須的步驟。作為供應鏈源頭,供應商對供應鏈的時間、庫存和成本等績效引數有更深遠的影響,而不僅僅只是降低採購定價和提高採購效率這麼簡單。

供應鏈上下游的整合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整合的內容包括:需求預測、庫存規劃、採購訂貨、運輸規劃、資訊與系統或平臺、以及生產流程。

在供應鏈上傳遞資料是遠遠不夠的。畢竟資料並不能代表資訊。首先,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資料的收集、分析、傳遞工作。緊接著,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再將這些資料新增到他們的系統中。完成這一步驟後,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再向他們的供應商傳遞資料。如此一來,資料的收集、分析、傳遞工作就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相反,如果資訊與資訊系統能實現一體化,那麼必將縮短週轉時間、改善資訊的準確性。

有選擇性地實施一體化戰略。選擇與供應鏈上關鍵的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共同實施一體化戰略。

分析庫存的流動形式和倉儲地點,以加快庫存的週轉速度。具體方法包括:優化倉庫和配送網路;採用多層級的入庫物流;繞過繁雜的配送網路,實現客戶直接交付。

加快週轉速度、改善庫存收益始於供應商管理。有效的供應商管理必須以技術、流程和人作為基礎。技術不僅解決如何應用英特網、EDI等技術來下達採購訂單等供應鏈作業問題,更重要的是,它還為使用者提供了事件管理和突發事件管理的功能,其中包括修改訂單、調整訂貨優先級別、訂單組合、訂單排期和數量等等。流程不僅實現供應鏈所有節點的連線,同時還實現企業內部、以及供應鏈合作伙伴的一體化。流程能幫助企業對產品流和庫存定位進行動態監控,達到最佳的庫存水平(既能降低庫存成本又有助於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從而獲得更高的庫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