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週記>

有關端午節週記7篇

文思屋 人氣:9.91K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轉眼一週又結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週記吧。你所見過的週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週記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端午節週記7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有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是在我國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等。

端午節是來紀念屈原的。在當時,國家患難,屈原想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立刻去告訴了皇上,皇上不但不聽他的方法,而且還將他逐出了皇宮,他每天都在江邊上嘆氣,不久後,跳進汩羅江而死。人們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體,所以人們將棕子投入江河。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棕子、雄黃酒。不過,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有的地方還要賽龍舟。傳說,是要把水裡的魚蝦給嚇走了。我們這兒還有個習俗,就是大家都要在門上插著有淡淡清得的艾葉。在幾天前,人們就會把各種各樣口味的棕子包好,到端午節的時候拿出來吃。

我愛端午節,我更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週記 篇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把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把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著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著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著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週記 篇3

每一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的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將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划龍舟、包粽子。

賽龍舟的場面很熱鬧,河岸邊被擠的水洩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粽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的時候很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的哦!

在端午節,人們還要將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將粽子投進河裡,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週記 篇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因屈原的一壯舉而成就了今天的端午節。

南昌雖是小城,可是過起節來卻不含糊,往常的端午節是從奶奶彎著腰麻利而愉悅的勞動之時開始的。

香甜軟糯的粽子,使用一片片綠意盎然的粽葉包裹上剔透的糯米,在摁上幾顆紅豆製成的。粽子的種類繁多,肉粽,糖粽……數不甚數。其中人們大多喜歡吃膾炙人口的紅豆粽。奶奶包粽子是我偶爾興起也會包上幾個,可惜粽子的角不分明,露出一片糯米。

賽龍舟據說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發起的活動,在村子裡並不盛行,村民們大多去城市觀看。栩栩如生的青龍舟,伴隨著鐳聲與啊喊聲裡開動了。船員賣力划船,有如過江之鯽般,水劃開來,如一朵蓮般緩緩綻放。這賽龍舟並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那美好的姿態。

除此之外,人們還必須掛菖蒲、擺蒿草啊!清風拂過,清涼的氣息散開來,消弭了不少這炎炎夏日的熱意,那濃濃的蒿草清味兒,真是襯托了屈原的正直與清廉啊!

在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還少不了茶葉蛋啊!人們大多煮一大鍋蛋,佐兒著香料下鍋。拿鍋蓋散發出濃郁的香氣,勾出了不少孩子肚子裡的饞蟲,大多數的孩子都逃不過美食的誘惑,偷偷揭蓋偷吃,給這莊重而嚴肅的節日平添了不少歡樂的氣息。

夜幕降臨,端午節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了,屈原看到這般的今日,想必也會欣慰吧。

端午節週記 篇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早上起來,我看見爸爸媽媽還有姐姐已經起來了,他們開始吃粽子,我急忙去吃粽子。

我想起前天,我跟媽媽姐姐還有奶奶包粽子的日子。媽媽給我講屈原的故事: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因為抗敵的主張沒被採用,國家被打敗了,就含恨走到江邊,抱著一塊石頭跳入江中。人們為了救屈原,不斷在水底打撈,一直沒有找到屈原。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就往江裡扔一些糧食,後來成為今天的端午節家家包粽子的習俗。

聽媽媽講故事,我開始跟姐姐學者包粽子。姐姐疊蘆葦葉,我往蘆葦葉裡倒黏米,奶奶跟媽媽包又香又粘又甜的粽子。我們包得非常順利。粽子很快就包完了,媽媽說:“後天就可以吃粽子了。”看著那些可愛的粽子,我想一定很好吃。

現在,我終於吃到了又香又黏還又甜的粽子了,媽媽還給我一個五彩線,讓我綁在胳膊上,還把艾蒿插在門上,到處都是粽子的清香。

我喜歡端午節,我喜歡吃粽子。

端午節週記 篇6

今天去奶奶家的時候,在樓道里聞到一陣清香,咦?什麼這麼香?原來是每家的門上掛了一束束青綠色的葉子,那是什麼呢?奶奶告訴我那是菖蒲和艾葉,我問奶奶:為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葉呢?奶奶說:因為艾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而菖蒲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所以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喜歡在門口掛這兩樣東西。然後奶奶又問我端午節的來歷,我搖搖頭,奶奶接著告訴我:你知道屈原嗎?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後來他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端午節週記 篇7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著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著許多彩旗,此時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裡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著。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就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裡。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裡扔粽子和雞蛋,我十分奇怪地問:“爸爸,此時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裡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此時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