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名著讀後感>

《弟子規》的讀後感(通用15篇)

文思屋 人氣:1.5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的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的讀後感(通用15篇)

《弟子規》的讀後感1

讀了巜弟子規》之後,我感觸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孝順父母這方面,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爸媽養育我不容易,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外出賺錢供我讀書識字,給我更好的生活,但是我都沒有真正的關心他們。哪怕我只為他們做一件小事情,有一次,媽媽下了班回來,就直接坐在沙發不動了,我問媽媽怎麼了,媽媽說:“腰有點不舒服,可能閃到了,媽媽坐一會兒,就去給你做飯。”我聽過後,我馬上叫媽媽趴在沙發上,媽媽我給你揉揉,媽媽聽後,感動的說我長大,知道心疼媽媽了。有時候,我不聽話,我還亂髮脾氣,媽媽多嘮叨幾句話,我都不耐煩了,我又會反駁她無話可說。現在想想我真的太不懂事了。我都不理解他們的用心良苦,我深感慚愧。

從今往後,我要孝順父母,父母的教導我要認真聽,要尊敬師長,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成為有用之才。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快樂的生活。

《弟子規》的讀後感2

今天上午,我坐在教室裡看書,突然看見一天無所事事,嬉皮笑臉的盛光甫正在向黃鶴薷和宋子非自誇他會背《弟子規》的本事。

我快步上前拿出我的扇子一搖說:“是嗎?您好厲害呀!那請問《弟子規》講的是什麼?”他揚脖說:“就是三個字,三個字的唄,管它是什麼!”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又說:“那就請盛少爺背一段總敘聽聽吧!”盛光甫抓耳撓腮,可就是說不出一句話來。我看他敗局已定,便說:“弟子規,聖人訓,首考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會,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講的是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應有的規範。”盛光甫大吃一驚,聽得目瞪口呆。我又說:“光說不做假把式,光做不說真把式,連說帶做全把式。”老師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於是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人要立志,立仁,自立,併兼學各種經典和生活知識,才能擁有高遠的智慧和實踐的勇氣,智勇雙全的人,必然不會偏離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達到目標。”

我希望人人都能認真閱讀《弟子規》,做一名正直,仁和,守信的君子!

《弟子規》的讀後感3

感恩親情我感激世界上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這都尖於《弟子規》它使我明白,要對自己的父母心存感因。

隨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面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話語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面對父母的斥責,還會摔門而去,根本順父母的感受,當那天在房讀《弟子規》以後,我真正地知道自己錯了,並且錯得很過分。當自己摔而去時,並不曾顧及時父母的感受,沒有看到父母心碎的樣子。

感謝《弟子規》,它使我明白,為人於子,最應感激的就是我們的父母,因為父母比我光明,賦予了世界的生機。父母亦是如此,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為了我們自己背後還有我們支援”;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現在前面,伸出雙手給溫暖;當你受挫折香,還是這雙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衝破挫折走向成功。

我們應該對父母感因,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因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這是我讀《弟子規》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教順父母,不能等。我會用我最真實的,最實際的行動來回報父母。

《弟子規》的讀後感4

《弟子規》是我在上大班時,早晨上學的路上媽媽跟我一起背的,每天一小段日積月累的全文背下來的。學習了《弟子規》,就會知道很多道理。比如: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就是父母叫你的時候,你不能行動緩慢,父母叫你幹什麼都不能拖拖拉拉的。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就是你說出的話要講誠信,不能胡說八道。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讀書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這樣才能專心致志地讀書。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就是把自己不會的東西記下來,有時間向別人請教。

《弟子規》裡面有很多古代孝子的故事,我要向他們學習。還有九篇《三國演義》人物的故事,我很喜歡看。以後我要把《弟子規》裡面的道理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弟子規》的讀後感5

聞過怒,聞欲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舉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意思是如果我們碰到人家說我們的過失我們就生氣,聽到別人的讚美就得意,這樣壞朋友就會來接近,真正的益友就會漸漸疏遠我們。如果聽到別人的讚美,不但沒有得意忘形,反而歡喜接受那麼正直的人就會漸漸和我們親近了。

這幾句話讓我茅塞頓開,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每次聽到自己的優點就會得意忘形,聽到自己的缺點就會覺得很刺耳,像澆了一盆冷水,讀了這幾句話才覺得這盆冷水可以讓我們頭腦清醒,修正自己的缺點,我們不能迷失在鮮花和掌聲中,越是順利的時候越應當有人潑一盆冷水。只有交到真正的良朋益友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不斷修正自己不斷進步!

《弟子規》的讀後感6

讀《弟子規》後,我感觸很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在尊師敬長,孝敬父母方面,我們真的做到嗎?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是否想過媽媽在懷胎十月的辛苦,她為了不壓著我們,不能睡一個囫圇覺;是否想過媽媽在分娩時期的痛;是否想過父母把我們從嬰兒培育到現在的辛苦。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外出掙錢,供我們讀書識字,但我們是否真正關心過他們,是否為他們做過什麼,哪怕是很小的一件可以讓他們感動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慢慢長大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叛逆,在父母教導我們時,我們早已厭倦了他們的嘮叨,囉嗦。但是我們是否在誠實守信,嚴於律己方面,做到了問心無愧?

小時候,我們就聽膩了“狼來了”的`誠信度。因為誠信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連最根本的誠信都沒有,那你只能是失敗的一個人。

讀《弟子規》後,令我受益匪淺,認識到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自己真的應該吾日三省吾身,我們要做優秀的子女,優秀的學生,別人優秀的朋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的讀後感7

《弟子規》是幫助我養成良好習慣的“老師”。

它告訴我要尊敬父母、長輩,友愛兄弟姊妹,養成良好習慣……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弟子規》中的一句話。它告訴我們做事不要急急忙忙,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苦怕難,也不可以隨便應付了事。這句話還幫助我改掉了一個缺點呢!過去每次練琴,一開始我還比較有耐心,按照指法一遍一遍地練習。可是一首曲子彈了5遍以上,我就有些不耐煩了,甚至用雙手使勁敲打鍵盤。還有時曲子彈得熟練了,我就沾沾自喜,加快演奏的速度,結果越練錯誤反而越多。每當這時,媽媽總在旁邊提醒我:事勿忙,忙多錯。這時,我便會靜下心來,克服浮躁情緒,稍微放慢速度去彈,這樣演奏的準確性就提高了很多。現在練琴,一遇到難的曲目,我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你看《弟子規》多麼管用啊!《弟子規》真是一本引導我改掉缺點,養成優良習慣的好老師啊!

《弟子規》的讀後感8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弟子規》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李毓秀.李毓秀(1647的介-1729),字子潛,號採三。山西省新絳縣龍興鎮周莊村人,生於清代順治年間,卒於雍正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這本書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它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我對弟子規中的一句話印象最深:“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的意思是:開口說話,誠信為先,欺騙和胡言亂語不可以做。我們應該做一個講信用的人,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說到這個我記得在我的一本書上一個小故事是這樣的,有一位小朋友叫小芳,她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本來她又在摺紙,小珍看見了想讓小芳教她摺紙小芳答應了。第二天,小芳一回家準備一起去外婆加的,但小芳想起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去。然而小珍而沒來。但小芳不後悔,因為她守信了。從小就有優良品質的小芳,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別人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的讀後感9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敬。如果遭到他人言辭上的無禮挑釁或詆譭攻擊,通常會程度不同地,運用語言來自衛和還擊。依我們的生活經驗,在日常交往中所造成的不和,大多也與出言不遜有關。因此,在與人交往時,言語有禮是很重要的。

古人云:誠於中而形於外。要做到言辭上以禮待人,其核心就是對他人的真誠尊重。語言上,如何做到禮貌待人呢?

《弟子規》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抓住別人的一點過錯、短處不放,數落、埋怨,會因此與人結怨,失去人緣。言談時,沉湎於誇耀自己的長處、優勢,不僅無益於達成良好的交談氣氛,還可能會招致對方的反感。

"言語忍,忿自泯."無論是對什麼人,無論在何種場合,帶有嚴重情緒的話,尤其是氣話,都是讓對方難以接受的,甚至會引發各種矛盾。因此我們千萬要控制不滿情緒,免造口舌之禍。不妨採取倒杯水、到戶外走一走等方法抒緩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免造口舌之禍。倘若對方生氣時,我們也應該從和睦相處的大局出發,在語言上予以忍讓和勸慰。

以心換心,說真話、講實話。人心都是相通的,以誠敬相待才是最上之道。

《弟子規》的讀後感10

暑假裡與孩子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它讓我和孩子明白和學會做人的許多道理,如何去學習,如何講究文明和禮貌。字裡行間那小小的三個字,卻蘊含了許多大道理,讓我深有體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孝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行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在身邊照顧,湯藥要自己先嚐,然後讓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聲招呼,以免父母牽掛,要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通過讀《弟子規》希望孩子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品悟出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對照它,我們應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這雖然是一本並不起眼的小書,但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懂得如何做一個好人,不要辜負作者的一片苦心。

《弟子規》的讀後感11

《弟子規》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寬容誠信、知恩感恩的人,教導我們用一顆善良、包容的心去感受社會的美好,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養人們積極樂觀的態度。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先人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文化遺產。給予了我們很多的訓示與啟迪,教育我們如何做一名正人君子,其中,最為突顯的就是一個“信”字。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做人要講求信用,說話辦事不能花言巧語,要實事求是,為人真誠,這才是立身之本。“言必行,行必果。”這是誠信的基礎。我們國小生從小就要懂得這些道理,認真做事,真誠待人,將來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教會同學們要自信。多向進步的夥伴學習,看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就應該審視自己的不足與差距,就要有勇氣趕上。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敢於挑戰,就會實現自我的價值和目標。

學習《弟子規》,讓同學們在孝道、習慣、禮儀、誠信、學習、感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讓我們從國小做誠信明理之人,長大後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弟子規》的讀後感12

弟子規讀後感:我覺得《弟子規》真能把孩子們的壞習慣改為好習慣。

放假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留的作業裡面有一項背弟子規的作業,我在放假的第七天,我背會了,說實話其實很難被,後來,媽媽給我把下面的解釋,讀了一遍,我才一點兒一點兒背下來的,媽媽說;"背《弟子規》其實一點也不難,只要認真,再把低下的解釋讀了,基本就能背下來了。"

這時,我按媽媽的方法去背,這背了七天,我背完之後,我決定把以前的壞毛病都改掉,要把壞毛病改稱好習慣。

第二天早上,我八點多起床了,一看媽媽去上班了,我想:我今天可以給媽媽一個驚喜,我起來穿好了衣服,梳完頭,我就開始幹活了,等媽媽回來我就打掃到一半,這時,媽媽要幹活,我說:"媽媽,不用你,我來就可以了。"

媽媽說:"你今天怎麼這麼聽話呢?"

我說:"我以後天天都會這麼聽話的。"

我覺得《弟子規》真能把孩子們的壞習慣改為好習慣。

所以,我希望將來我一定要我的孩子也背。

《弟子規》的讀後感13

本人假期裡讀了一本名叫《弟子規》的書。它是以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人,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述作為綱領,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編寫的。

所謂《弟子規》就是很有意思的三字經,它有意思有兩點:一是它讀起來很朗朗上口。二是:它在快樂閱讀的時候還告訴我們很多道理。比如其中的幾句話:“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就告訴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少年惜時勝黃金。少年兒童時期時長身體、育品德、學知識最重要的關鍵階段。光陰易逝,日月如梭,所以必須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早起,做好一天的學習生活準備。放學後抓緊時間完成當天作業,保證睡眠時間。因為健康得身體是未來成才的基礎,是自身幸福快樂的保證。從小要養成兩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我聽同學說,有個公司拍出18萬年薪,卻無一人滿足要求,因為要求的第一條就是熟背《弟子規》。這就說明大家對《弟子規》還不夠重視。讓我們這一代熟背《弟子規》,不再讓這種事發生!

《弟子規》的讀後感14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往今來,書一直是人最好的朋友。人們從書中增長知識,從書中懂得人生百態。書就像一道美麗的色彩,讓人生多姿多彩;書就像一種美味的調料,少了它,人生的酸甜苦辣就會變得不完美。讀書好,讀好書,讀一本好書能讓人受益終生。從我認字起,就開始了閱讀之旅,然而我讀的眾多書中,最令我受益匪淺的書是一本經典誦讀——《弟子規》。

它告訴我們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那麼還能做什麼呢?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教導我們。漸漸,我們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高。然而,他們卻越來越老,背也彎了,他們不再英俊,不再美麗,然而飽經滄桑的臉上卻寫滿了對子女的愛。

它告訴我們不僅僅是父母,兄長老師們也對我們充滿了關心愛護。所以我們應該去回報他們,尊重他們。對於比我們小的弟弟妹妹們,我們也應該去呵護他們。此外,現在社會上的人越來越冷漠。在金錢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歪門邪道。也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拜金主義,誠信變成了一種珍貴資源。所以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誠實守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這本書告訴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多多。

《弟子規》的讀後感15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看到這裡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麼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