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名著讀後感>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2篇

文思屋 人氣:1.57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年的祕密》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2篇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1

《童年的祕密》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裡,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閱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仔細想一想,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閱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遊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絡,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實際上這本書裡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她。

以前沒當幼兒園教師之前,認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擔任幼兒教師,但自從接觸之後才知道,幼兒教師不僅要有愛心、耐心和照顧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備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我自從當了幼兒教師之後,不斷地向同事學習他們的工作能力,而且園裡也給予我們理論上的學習。這次我閱讀了《童年的祕密》,說實話,剛開始開啟看主要是寫關於幼兒一些行為及其心理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絡不夠緊密,但看著看著,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知識其實是我們作為老師必須瞭解的,而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文中的第二章說道,弗洛伊德用“壓抑”這個詞來描述成人教育兒童的方式,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當一個兒童受到成人壓抑時,他就不能獨立堅強的發展和成長。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圍的人,甚至我們幼兒老師。成人總是認為是過來人,自己給孩子做的決定是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彎路,浪費孩子的時間和我們大人的金錢,其實他們的想法是有一定錯誤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對以後的成長和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我有個相處四年的同學,學習一直是班級第一名,老師佈置的任務從來不拖,剛佈置就要做完。同學們認為她很要強,追求進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才知道,她內心的“無目標”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知道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實際只是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學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為從小父母就是這樣教導她,什麼事情都是父母給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評價於是就成了她對自己的評價,長大以後,別人的目光和評價就成了她對自己的評價,反而失去了自己對自己的真正“感覺”。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時缺乏主見,不知怎樣去處理人際關係,甚至和陌生人說話時也會臉紅......這就是在成人的壓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長道路。而我瞭解的其他同學卻截然相反,不僅處事經驗豐富而且有很強的生存能力。

通過我看這本書結合我身邊朋友的經歷,讓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們老師如果給予孩子不恰當的幫助或以不科學的教養觀去教導孩子,過分地給予些什麼、看到孩子發生錯誤急著想幹預些什麼,還不如做一個觀察者,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他自然地展現和成長,還兒童一個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祕密》給我啟發當然不止只有這些,我相信通過更深層次的閱讀我會得到更多的幫助,對我以後的工作、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我也會給朋友及家人介紹讀閱,讓成人有個更好的方式來教育祖國的花朵。

《童年的祕密》是由義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索利撰寫的,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得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過對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臺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的,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認知的提升!我想,這時,孩子的心裡肯定是最輕鬆愉快的,而我們知道快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動接受教育,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說是孩子了!

所以,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學習對兒童進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將會遊刃有餘,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學生,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對兒童習以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這就是“童年的祕密”。

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所學的內容要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為教師要想把課上好,首先就要把課設計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興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說的客觀的心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觀察,少去說、去批評!孩子不喜歡一個愛嘮叨的教師。

最後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常化邁進。即學會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及喜歡學習。

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內容,雖然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育中未必實用,但卻提高了我對孩子教育的認識,在今後的實踐中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2

《童年的祕密》一書是著名義大利蒙臺梭利於1936年7月第五屆蒙臺梭利會議在英國牛津舉行之際出版的,該書是蒙臺梭利對“幼兒之謎”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闡述了蒙臺梭利的兒童教育觀。《童年的祕密》,讀完此書,使自己受益匪淺,進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兒童教育方面的知識,並且使得自己較為凌亂的兒童教育觀念得到系統的梳理,並使得自己原有知識架構中的錯誤的觀念及錯誤的知識建構,得到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在現實生活中,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成人把自己看作是兒童的創造者。”成人把小孩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他們認為自己不應該也不需要去理解兒童,他們經常要求兒童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做事,卻不管兒童到底想不想做。成人們經常有這樣一種觀念,就是把兒童當作沒有思想的肉體,認為兒童什麼也不懂,自己要求他們做什麼,他們就應該做什麼,而且認為兒童根本不應該知道要這樣做的原因。其實這些錯誤歸根結底就是成人根本不瞭解兒童。蒙臺梭利說過20世紀是兒童的世紀,在現今21世紀,兒童得到了更大的重視,更是兒童的.世紀。而我們要做到尊重兒童,促進兒童健康全面的發展就必須做到時時刻刻設身處地地為兒童著想。

首先,我們應該去理解兒童,時時刻刻地為他們著想。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一個兒童在這世上生存和生活是不易的。他來到這個世上必須經過受精卵、胚胎髮育、出生等過程,在這發育的過程中不容許出任何差錯,否則出生後將不是一個健康的嬰兒,當嬰兒出生時,其必須經過劇烈的掙扎,隨後我們才能聽到一種顫抖的聲音,以前從未聽到過,因為它來自一個以前從未運動過的喉嚨,隨之激動、喜悅之情也瞬間掛上了父母的面孔,因為我們都知道嬰兒來到這個世上是不易的。隨著兒童的成長,由於他們身體,智力等各方面發育都不及成人,他們會經常受到外界的侵擾,如患病等,他們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來也是不易的。

從自然環境的角度看,兒童在這個世界上要經歷巨大的痛苦。胎兒是在一個沒有任何襲擊、沒有絲毫溫度變化和絕對安寧的液態環境中長大的,當他來到這個陌生的與之前環境完全相反世界上時充滿的只是痛苦,而我們卻無法體會和理解他的這種痛苦,我們只知道他是活的,一個可愛的生命來到了這個世上。當兒童長大時,由於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及我們成人,在生活的環境中有很多事情會難倒他們,我們不能因為我們自己能做到就給他們以不屑。

從社會環境的角度看,兒童並沒有得到我們真正的關心。當一個兒童剛出生時,所有人關心的卻是他的母親,因為她經受了很大的痛苦,難道兒童沒有經受過痛苦嗎?當新生兒到這個世上時,醫生僅把一種毫無表情的目光投向這個新生兒,看他是否是活的;父母會用一種溫情的和興奮的目光凝視著他,用自我滿足的心情歡迎他的到來;其他等待著新生兒誕生的人急切地欣賞他,讚美他,撫摸他。卻沒有一個人認為這個新生兒是受過痛苦的,他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來好好地休息一下。隨著兒童的長大,他們在社會中是弱者,通常我們給予他們的是喜愛和同情,我們又何時真真正正站在他們的角度來了解過他們呢?我們為兒童著想並不僅僅是用兒化的聲音和他們說話,也不僅僅是用溫柔的語氣和態度來對待他們,我們應真正地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

其次,我們需要去理解兒童,時時刻刻地為他們著想。從個人的角度看,無論從什麼方面,我們都清楚,我們都是熱愛兒童的,只是我們愛他們的方式錯了。真正的愛其實就是理解,如果我們真正愛一個人,我們會包容他的缺點,既然我們愛兒童,我們也應該理解他們點,愛他們的缺點。即使是成人,也是有很多缺點的,更何況說兒童呢?兒童們通常犯了錯也不知道錯了,而我們卻會認為這是低階錯誤,怒氣沖天地對他們加以責打,責打後又有什麼作用呢?這種行為最大的作用只是發洩了我們自己的憤怒而已,我們無恥地把兒童當成了我們發洩的工具,而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只會使一個兒童留下心理陰影,更怕面對一些自己不確定的事情而已。我們口口聲聲都會說自己有多愛多愛兒童,但到底有沒有想過,我們愛的方式是錯的呢?很多成人都會說當小孩大了就會明白自己對他的愛了,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兒童成年後依然無法理解成人的行為呢?或許有的成人用這種愛使某個兒童獲得了成就,就說自己的這種愛的方式是正確的,或許這個兒童接受其他方式的愛能獲得更好的成就。在很多時候兒童是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的,我們要加以理解,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給他們講清楚為什麼是錯的,有什麼後果,以後不能再犯這種錯誤了,但很多成人並不是這樣做,他們卻期望兒童事事都做的是對的。記得我小時候犯了錯誤我父親就責罵我:“怎麼什麼都要教呀!”我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兒童,認為兒童和我們是一樣的,犯了錯就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而不知道兒童根本不懂這些,還需要我們去教。俗話說“不知者不罪”,為什麼兒童犯錯我們要這樣懲罰呢?就算兒童再三犯錯,我們也要知道他們是不能和我們比的,他們的記憶,思維都不及我們,我們應有耐心。或許有的時候我們真的要用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兒童,但我們一定要問心無愧,我們要知道這時我們是站在他們的角度看他們的未來,我們是在真真正正地在為他們著想,而不是為了發洩我們自己個人對他們的不滿。否則用錯誤的方式去愛他們反而會影響他們的一生,還不如不愛。要掌握正確愛他們的方式就要先理解他們,從他們的思想、利益出發來與他們進行朋友而不是長輩間的交流,從而在他們不會的事情上對他們加以指導,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從社會的角度看,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我們的繼承者,我們有很多未完成的事都需要他們替我們去完成,我們需要理解兒童,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使他們成為比我們更有成就的人。在當今社會,兒童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作為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確應該去了解他們,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而很多時候我們所做的創造良好的環境只是在生活中說幾句關愛兒童,在節日中制定兒童節,對幼兒園、國小多一些照顧而已,難道我們真正做到了關心兒童嗎?當我們面對兒童時,我們會忘記他們是兒童,需要我們的關心。如在公共汽車上碰到兒童,我們作為成人會為他們讓座嗎?而教科書上常寫的都是要尊老愛幼,公共汽車上要主動讓座,當我在公共汽車上看到一個小朋友給老奶奶讓座時,我感到無地自容,我覺得我們對下一代有點欺騙的色彩,讓他們懂得了良好的品德,而我們自己卻做不到,我們沒有資格教他們。要做到關愛兒童必須時時刻刻為他們著想,為他們的生活創造良好的氛圍,不管是有文化的人還是沒有文化的人,都必須有這個意識,關愛兒童,人人有責,因為他們不僅是父母的孩子,還是國家的孩子。

綜上所述,無論從兒童的角度還是從我們自身的角度看,我們都應該熱愛兒童,關心兒童,而要做到這點,我們必須要了解兒童。如果知都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要什麼胡亂地去愛他們,那並不是真正的愛,並不能促進一個兒童良好地發展。要用真正的愛去對待他們,我們必須時時刻刻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