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名著讀後感>

《駱駝祥子》讀後感[1500]字

文思屋 人氣:2.5W

最初的祥子是一個精力充沛,認定人生中充滿希望,必將被生命饋贈的熱血青年。他將順遂、富貴視作觸得到的真實,他相信,只要他還有力氣,只要他還能拉一天車,只要他還有“自己的青年的肌肉”。 “他以為這只是時間的問題,這是必能達到的一個志願與目的,絕不是夢想!”,他還不懂得“失望”。

《駱駝祥子》讀後感[1500]字

祥子的人生就像是這樣,希望,失望,希望,失望,在如此迴圈往復之中,希望日趨微弱渺茫,而失望不斷被放大,以至成為生命的全部。當買第一輛車的時候,祥子雖略有失望,但得到屬於自己的車的欣喜與驕傲戰勝了其他的一切,“就是那不盡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諒了,因為已經是自己的車了”,他越來越自信,因為他相信“自己和車都是鐵做的”,只要有了自己的車,生活便有了出路,有了讓他心滿意足的答案。

等於是祥子全部的信仰,是他生命的依附體,以致於在他失去了第一輛車之後,內心的挫敗與怨恨強大到足以擊垮他先前的信仰與操守,從前的他不跟別人搶生意不講價錢,而今他成了一個見縫插針、唯利是圖的人,如文中所寫到的“像一隻餓瘋的野獸”,儘管身上仍有使不完的勁,然而內心最堅實的信念已經崩塌——他自己的車沒了。

第一次的挫敗不至於將年輕的祥子推向絕望深淵,他有怨和恨,有無奈和無助,他覺得“過去的事像個噩夢,使他幾乎不敢再希望將來”,然而這種失望很快被重新煥發的希望所掩蓋,他又開始期盼成功,最終的目標一直沒變,只不過他開始試圖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丟掉原則,拋棄信念,尋找一條捷徑。他開始 “不想別人,不管別人,他只想著自己的錢與將來的成功”。

與虎妞有了某種祥子自以為“可恥”的關係之後,祥子開始自輕自賤起來。而祥子的第二輛車又被孫偵探搶走,突如其來的政治鬥爭讓一個本本分分的洋車伕再一次遭受殘酷的打擊。這又讓我想到《茶館》中處處貼著“莫談國事”的字條卻最終被迫捲入大變革浪潮中成為政治變革的棋子的人物命運。這時的祥子開始對一切感到麻木,文中寫道“他沒法矯正過去的一切,那麼只好順著路兒往下走吧”。

到虎妞難產而死,祥子無奈變賣第三輛車安葬虎妞之時,也是祥子對拉車、對人生由滿腔熱情演變到徹底頹廢麻木的時候,成了一個徹頭徹尾行屍走肉的孤魂野鬼。“他不象先前那樣火者心拉買賣了,可也不是故意的偷懶,就那麼淡而不厭的一天天的混。”從前的`祥子活生生地死了。

然而,自始至終,他都沒有徹底絕望,正如斐多菲說過的,絕望之於虛妄,正與希望相同。生活說到底是何其殘忍,不再給他希望,亦找不到絕望的理由。他不想從前,亦不談明天,他只能苟且地在虛空中活著。“他不再有希望,就那麼迷迷忽忽的往下墜,墜入那無底的深坑”,除了行屍走肉般地活著,他沒有其他選擇。一個失掉人生信仰的人,活著,與死又有何異?

餘華在《活著》序言中寫道: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活著》中的福貴默默忍受生命中的相繼而來的多重遭遇,卻始終“挺著”。雖然,祥子也一樣堅強活著,然而自暴自棄卻使他一直一直地“沉下去”,同為社會底層的福貴和祥子,活著的形式和過程,卻不盡相同,因而可以這麼說,是“外部之惡”與“內裡之惡”導致了祥子的最終結局,他在現實的殘酷中消磨盡希望、熱情、意志,也自己拋棄了原本的自己。

電影《活著》在大陸一直遭禁,原因是“詆譭社會主義法制,詆譭政黨執政能力”, 《駱駝祥子》也多次被迫刪改,硬生生將底層百姓的人生境遇全盤歸結於個人。“底層青年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固有的社會制度、社會模式、人們的思維模式,並沒有給底層有上升通道,相反上升通道越來越窄。”《程新友:中國正在墮入“下流社會”》一個社會最可怕的不在他物質和基礎設施多麼落後,而是底層人民的生活失去期盼。社會階層板結在當今社會是極為嚴峻的問題,於是也便不難理解福貴、祥子的悲劇性命運了。

正如黃碧雲在《後殖民志》寫的:生活的考驗,極為嚴酷,還未打倒什麼,我們首先已經被打倒了。我們對我們相信的主義,或遠離,或重新演繹。……我們慢慢會知道,原來我們的知識與信念,亦不過是一時一刻,正如我們的生命,有開始,有結束,有限制。

如果永遠無法還原社會的本來面目,活著也註定沒有希望和失望,只有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