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名著讀後感>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集合15篇)

文思屋 人氣:2.82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集合15篇)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棟樑。

中國的兒童和魯迅先生筆下的一樣,是一個傀儡,是一個抬不起頭的奴才。衣褲郎當,精神萎靡,被一些比自己強大的人壓得像影子,畏葸退縮。在家如小皇帝、小霸主,在外面卻像一隻無頭的蒼蠅,“嗡、嗡、嗡”的亂飛。

我覺得中國家庭教孩子應該讓孩子不要任其跋扈,應該與人和睦相處;要讓孩子廣泛的接觸世界,多交好友,不要每天死氣沉沉、悶聲不吭,要像外國的孩子軒昂活潑;不要終日對孩子冷遇或呵斥,也要適當給予孩子誇獎或獎勵;這樣孩子才不會像不會自力更生的家禽一樣,不會生存,會被淘汰。

如果我以後能印給兒童看的畫本,絕不會讓上面的中國兒童帶著橫暴冥頑的氣味,不會像流氓模樣的。不會出現過度的惡作劇的頑童,也不需要畏葸退縮的“聽話孩子”。我們需要的是那些活潑開朗、具有愛心、積極向上的真正的“聽話孩子”。如果是我,我一定要做一個具有英國沉著氣息,德國粗豪氣息,俄國雄厚氣息,法國漂亮氣息,日本聰明氣息,而沒有中國以前衰憊氣象的兒童。

兒童的現狀,便是將來國家的命運。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2

《朝花夕拾》原本叫作“舊事重提”,書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幾篇文章。使他本應該美麗快樂的童年,卻因為籠罩在那個黑暗的社會,時不時會透出一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先生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但是,從表面看,他卻用了一些溫情的言語。如果從更深一點的角度去理解,就不難看出這個舊社會是可鄙、可憎的。

在這本書中,作者使用了許多對比與諷刺的手法。首先,寫出在百草園無憂無慮,才能更加反襯出後來在三味書屋無味的生活,體現出他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還有,魯迅先生日後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用紅筆改過了,講義上畫的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另外,魯迅先生還讚揚了藤野先生對中國學生和日本學生的一視同仁,較好的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抨擊了舊社會,體現出魯迅先生“要人的解放”的願望。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3

通過寒假的業餘時間,我終於一點一點的把《朝花夕拾》看完了,這是一本好書,作者是大文豪魯迅先生寫的,這本書看起來挺薄,其實內容很深奧,在讀時,如果沒有書下的註釋,我還真看不懂呢!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原名《舊事重提》,這本書是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的小故事,一共10篇文章,在讀《朝花夕拾》時,我也學到了很多的寫作手法,在讀時,我發現魯迅先生運用了大量的對比和諷刺的寫作手法,多數是諷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朝花夕拾》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有很多種,裡面比如有:寫人吃人、吃血饅頭等等!在《從百草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先是使用了大量的墨筆寫在百草園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有寫到他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了。這樣,前面寫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

《朝花夕拾》是魯迅爺爺對自己童年的回憶,寫了自己童年往事趣,通過這一件件一樁樁事例來反襯當時社會的黑暗,我也懂得了現在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會把這本書儲存好的,以後讓我的子子孫孫都要懂得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4

我幸運地讀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圖》對於這樣的一篇文章,雖然名叫《二十四孝圖》,但其實並沒有寫出如何孝順父母,沒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臥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拼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於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並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這本書主要技記述了作者對封建社會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給予了尖銳的抨擊,給了我很大的心靈震撼!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

《朝花夕拾》中所描繪的封建社會的場景,與我們此刻的生活實在是大相徑庭,但它卻寫出了對當時那個時候封建社會的強烈憎惡,魯迅犀利的文字並不含蓄而是一劍指出當時社會的腐敗。細細讀來《朝花夕拾》,發現它是透過許多巧妙的手法,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感情的。而每一個情節,甚至於一個極其細小的讓人幾乎無法發現的小情節都蘊含著極深的道理。

《朝花夕拾》體現了魯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寫作藝術。

記敘、描述、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實的議論),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擅長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表面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是反話正說,在敘述中暗含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沒有正面指責與諷刺,但字裡行間處處蘊含著作者激憤的批判和諷刺。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6

暑假,我閱讀了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初讀《朝花夕拾》,讓我十分意外,原本以為名著會讓人難以接近,殊不知,《朝花夕拾》給人一種在與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聊天的感覺,我想著也許才是這本書的獨到之處。細讀《朝花夕拾》,我品味到了魯迅先生從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天真爛漫,甚至忍不住腦補了一幅幅令人嚮往的畫面。魯迅趁大人不注意溜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玩耍,嬉笑,採摘野花野果,真是讓人心嚮往之。

書中,魯迅使用了大量對比與諷刺的手法,例如在《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先生使用了許多明亮,快活的文字來描寫“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再寫到作者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學習,反襯出了“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枯燥與乏味,體現了魯迅對私塾的不滿。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既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又不需要遮遮掩掩,但就是能走進讀者心裡,也許才算是真正的名著吧。

童年已經漸行漸遠,留下的只剩瑣碎的記憶,本書是魯迅先生對逝去歲月的回憶,還有無奈的感傷。細細品味《朝花夕拾》,也讓我開始去尋覓童年的時光了。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7

《朝花夕拾》不過是一本極薄的本子。它是有些文言文的好的味道。它的作者是魯迅。

我似乎很小的時候就聽聞魯迅的大名了,相比於巴金,果然知道的更早些。可相比與巴金,我也更喜歡和了解後者些。不過兩人的文筆,應該差不多,不過性格不同,時代相同的關係。

每每聽聞魯迅先生的偉大,便總念著要去讀一讀。

倒真的去看了,第一遍沒甚感覺,只覺平淡得出奇。倒不會跟其人去說魯迅先生如何偉大,文筆如此動人之類的話了。

不管如何,多讀讀總是好的。於是有讀了第二遍,或許是真的對魯迅先生的作品涉獵不多,依舊認為平平無奇,但掩卷一會,倒想出一些端倪來了。

本來是不懂《朝花夕拾》的題目,現在想來竟是魯迅先生慢慢回憶少時的事,時光淌過也就磨滅了輕狂,所謂文章平平淡淡倒是覺得魯迅先生其中還有一絲如有如無的.惆悵。

不過還是不甚懂。但只覺得了原來能夠寫出這種文章也是不容易的了。若是自己在多少年後也這樣回憶往事,可也能寫出這番話來?

憶起第一次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害怕“美女蛇”倒真真是好笑了。是聯絡自己所浮想一下罷了。

這是略略對《朝花夕拾》有些回味,大概這些散文不過就無聊之作。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8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魯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它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的童年。晚年的作者回憶著他的少年時代,猶如清晨開放的花到夜晚才摘取,雖然失去了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使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我彷彿看到了童年的魯迅,雖然有些不愉快的'的事情,但卻時刻透漏出來那份天真燦爛的感覺,我看著,陷入了沉思……

我喜歡在有空的時候回憶往事,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彷彿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一件件永遠難以忘懷的事情,一張張親切熟悉的面孔,是我將我現在的一切煩惱拋在腦後,沉浸在其中,回味著……

在這漫長的12個年頭中,許多記憶已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悄然離去,只有記錄著自己所得所失的成長足跡會永遠駐存在記憶之中。童年就像咖啡,濃郁可口,細細細品味時很苦澀,但苦澀中又帶有些甜美,卻回味無窮。

童年的那些瑣碎回憶,就像一本令人難忘的日記,你不經意的以翻,會讓你感到流連忘返,當我們有空時不妨品品成長這杯咖啡,翻翻這本成長的“日記”,你會發現自己成熟了許多。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9

記得在看《藤野教師》一文時,我是弄不明白魯迅教師為什麼似乎一直對日本人很友愛。有本書上說,魯迅教師最後抱病也請日本醫生給看病。我其時就犯糊塗,他就不怕日本醫生密謀他嗎?學習心得

朝花夕拾》是魯迅獨一的散文集。文集生動地記載了作者從童年到青年這段時期的唸書和生存經歷。《狗?貓?鼠》記述了童年時對貓和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想了保姆長媽媽的憨厚仁慈。《二十四孝圖》對荒謬屈曲的封建孝道舉行了反攻。《五猖會》回首了兒時一次看廟會的經歷。《無常》栩栩如生地形貌了鄉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了單純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唸書的日子。朝花夕拾讀後感600字《父親的病》在敘述父親抱病恆久治療的過程中,對庸醫誤人表現出了深深的憤怒。《瑣記》記述的是作者去南京唸書的經歷。《藤野教師》懷念日本留學時期的教師藤野,並記述了作者棄醫從文的顛末。《範愛農》回想和哀悼了青年時代的摯友範愛農。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0

之前在語文課本上,陸陸續續讀過一些《朝花夕拾》裡的一些文章,這些文章讀起來特別有味道,往往讀過之後就很難忘記。這次,我翻開《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細細地讀著,裡面的每篇文章都特別精彩,讀後令我有感而發。

童年是美好的,魯迅的童年卻特別精彩,每讀裡面的一片文章,就讀出了真實的感情,猶如親身經歷著魯迅童年裡發生的每一件事。而且,我將魯迅的同年和我的童年相對比,發現我們的童年有一些相似之處。

魯迅童年的時候,家道已經衰落,大人們必須為生活奔波。魯迅由於做錯事情,經常被長輩責備,這些都讓他感到難過。

我出生在平凡的家庭,爸爸媽媽必須為柴米油鹽、衣食住行而辛勤工作,根本沒時間陪我,在我做錯事後,他們會大聲責備我。魯迅,在文中流露出渴望得到家長的理解,我也希望家長理解我。

這坌書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是《狗、貓、鼠》,魯迅沒有朋友,只有小狗、小貓、小老鼠陪他玩。文中寫道,魯迅和一隻貓結仇,其實,和魯迅憂愁的不是貓,而是他生活的那個家庭環境。

讀了這本書,我讀懂了魯迅的童年生活,也思考著自己的童年生活。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1

一口氣讀完朝花夕拾,心裡還真不太過癮。雖說魯迅寫的文章很難讀懂,但從中能體會到好多奧祕呢!!!

第一篇的《貓鼠狗》我看到了魯迅的童真童趣,魯迅看起來挺嚴肅的,真沒想到他的童年那麼精彩~~

接下來的《阿長與山海經》更讓人回味無窮。阿長——一個樸實,善良的婦女形象。雖說她有點迷信,嘮叨“滿肚子麻煩的禮節”但說到她給“我”買“三哼經”還是滿肚子感動的。本篇文章也體現了“訊哥兒”對“阿長”的感激之情。

…………

我最喜歡的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了兩個極端:一 有趣的兒童樂園—百草園,二 當時和現代兒童最不想去的學堂(學校)。但兩個極端卻不相撞,不矛盾。我想這就是魯迅寫作特點吧!

……

最後一篇是《範愛農》。我想真是本書中最具有諷刺意味的一篇文章吧!

作者從某個人的角度來揭示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以上就是我讀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感受。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2

兩人的情感經歷並沒有遭遇太大的波折,只是在一個不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女人還是要回去遙遠的未來,相夫教子,即使對眼前的男人有多少的不捨。因為這一切都是宿命,他們不能違背的自然規律。

一直以為感性的男人不理智,理智的男人不感性。方中信何嘗不是一個例外呢?為了愛人不受煎熬,他寧願獨自流落在一九八五年,承受失去愛人的痛苦。而他也在愛人離去三年後悄然逝去,而在墓碑上最後留的那六個字,更是令人肝腸寸斷,衝擊著每個人的心靈。

有這樣一個男人,這樣的愛自己,已經足矣。

或許作者是殘酷的,她不該把陸宜還給未來。可以給他們45天,就應該給他們一生。

也許他們本就不該相遇,一切在50年前就已經成為了註定。

人生何嘗又不是如此呢?現實中看過太多的離合。不該遇到的偏偏遇到,如果相遇是一種錯誤,也寧願只要片刻的溫存。所謂此情只待成追憶,有回憶的人總是幸福的。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3

“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4

細細品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它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平淡生活的不平淡的意味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讓我憧憬,讓我向往。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我家屬於郊區,附近有一大片的田野,小時侯,總去那裡享受著和煦的陽光,秋日裡的習習微風,把那裡的油菜花摘得一朵都不剩,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我和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努力得讀書,因此,也不能在沉醉在兒時的天真散漫中了,少了幾分親切,少了幾分自由,也少了幾分對大自然的熱愛。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以下那個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夢,體驗一下那時魯迅的美好童年。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5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寫他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本文主要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百草園中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讀著這篇文章時,我覺得魯迅先生的兒時是快樂無憂的,讀著讀著,我彷彿回到了小時候。我兒時住在鄉下,每到春季或秋季,我常喜歡在小路上奔跑,在家門口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老鷹捉小雞”這種看似無聊的遊戲。可是我們很快樂,因為曾經的我們感覺只要有朋友的陪伴就是快樂,就會感到幸福。

但是從我離開故鄉上國小後,這樣的日子就徹底結束了。我進了國小之後,週末就很少和朋友們一起玩了。一是因為離得遠,二是因為沒時間。其實一二年級的作業也不算多,只是那時的我不想寫罷了。每到週末我先看電視,然後吃吃東西,玩玩手機,直到第二天才開始寫作業。現在回想起來和魯迅先生對比一下,也真是慚愧極了。我決心學習魯迅先生勤學好問的精神。

魯迅先生的兒時是充滿歡聲笑語的,他一生都在追求知識,尋求真理,我要向先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