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名著讀後感>

《西遊記》 讀後感

文思屋 人氣:2.65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遊記》 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遊記》 讀後感

《西遊記》 讀後感1

《西遊記》這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但有時,我行我素的精神有點不好。

那兩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都不適合此時閱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遊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為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話 如今也是一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絕非幼稚的產物,它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有一句話是這樣是說的:“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顛峰,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漸漸沒落了,神話不被人重視,連《西遊記》也少有人問津,只有孩子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於是也只有孩子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為崇高理想而奮鬥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鬥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

復讀了《西遊記》,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遠向大家展示著“自由、神話、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讀了《西遊記》這本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有感觸,我想我不會忘記的。

《西遊記》 讀後感2

“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西天取經上大路,一走就是幾萬裡……”“西遊記動畫片開始了!”我天真活潑的叫著。

從小時候起,我看過的動畫片許許多多,但我對《西遊記》這部動畫片最情有獨鍾,一直對孫悟空那種騰雲駕霧的本領、面對妖魔鬼怪時的勇敢與正義欽佩不已,師徒4人歷盡千辛萬苦、千難萬險去西天取經的故事至今令我非常難忘。到了現在,我已經不像從前只會看動畫片,早已捧起了此名著開始閱讀,並查閱了很多的資料,對裡面的人物進行了全方位的瞭解。

《西遊記》,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優秀的神話小說,也是一部群眾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作者一般認為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這本書原有一百回,每一回的故事都非常生動有趣,總體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其次每一回的名字也非常有講究,例如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把這一回的內容進行了概括,使讀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條理清楚。

西遊記的主要人物有很多,如: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觀世音菩薩、如來佛……這些人物性格特色很是分明,使讀者讀起來栩栩如生。例如: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嫉惡如仇、敢於反抗,熱愛自由、充滿鬥爭精神,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豬八戒這個形象,它雖好吃懶做,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歡,雖然喜歡撥弄是非,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但對師傅卻很忠誠。唐僧誠實善良,一心向佛,膽小怕事,迂腐,鑑別能力差。沙僧在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任勞任怨……

在這本書的一百回中,最令我感到有興趣的便是第五十三回《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這一回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有一天走到女兒國外的子母河邊,唐僧和豬八戒因口渴喝了河裡的水,沒過一會兒他們的肚子越來越大,感到肚子裡似乎有一塊肉球在動。問過路邊的老太婆後,得知喝了此水,三天會生出個女娃娃。豬八戒聽後嚇得大喊救命,唐僧也嚇得直掉眼淚。又得知南面山上的泉水可醫治此問題,他們便去了那面的山上。在那裡,孫悟空與紅孩兒的叔叔打鬥起來,沙僧趁機取水。最終他們在南面山上喝了些泉水後,終於不會生孩子了。從這個一回中,可看出孫悟空的勇敢與機智,以及唐僧與豬八戒是多麼貪生怕死,還有沙僧與孫悟空配合是多麼默契。

通過讀《西遊記》這部名著使我受益匪淺,收穫了很多。我知道了唐三藏師徒四人在取經過程中所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時,他們是多麼的齊心協力,擁有著何等的勇氣驅使他們一又一次的戰勝妖魔鬼怪往西前進,取得真經。我想到,在我們求學路上,一定也會有無數的艱難困苦;在我們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也會遇到許多的溝溝坎坎,我一定也要向他們師徒學習,不怕困難,勇敢面對。我愛《西遊記》,通過讀它使我多亮了一盞知識明燈。

《西遊記》 讀後感3

這個寒假,媽媽推薦我看四大名著,我選擇先看《西遊記》,因為它在四大名著中,是寫得最生動活潑的,《西遊記》讀後感(朱珩之)。記得小的時候,我就特別喜歡聽《西遊記》的故事、看《西遊記》電視,只要電視裡播放《西遊記》,我都會看得捨不得離開。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名著,每個人都能在閱讀的同時,獲取不同的感想和啟示。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一路上降妖除魔,歷經八十一難,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

師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和尚,他忠厚老實,心裡只想著保護師傅取到真經,不怕苦不怕累。

豬八戒,大家都知道,他是個貪吃的傢伙。遇到困難時,只想著退縮,讀後感《《西遊記》讀後感(朱珩之)》。他取到真經時,還求佛祖讓自己下凡來玩呢!別忘了,他就是這樣被玉帝貶下凡來的哦。

孫悟空最大的特點是勇敢,他不怕困難,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師父被抓了,他一定會想辦法救出師父,就算是被師父罵了,也不離開,忠心地保護著大家。

唐僧是個囉嗦的人,不畏艱險,在取經的過程中堅定,從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屈服,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終於取得真經。另一方面,唐僧是一個心地善良,容易上當的人。連凶殘的敵人也可原諒,明知道他是壞人,也不忍心傷害他。

整本書看下來,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真假美猴王",故事是這樣說的:唐僧師徒四人繼續去西天取經。一天,他們在荒山裡遇到了一群強盜,孫悟空不顧唐僧的阻攔,幾下就把強盜全打死了。唐僧非常生氣,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可是,沒過多久,"孫悟空"又從雲裡跳下來,搶走行李,還把唐僧推下了馬。沙僧找到孫悟空,一問才發現,行李並不是孫悟空搶的。悟空猜想一定是妖怪變成了他的模樣,於是跟著沙僧回花果山檢視。果然有個假悟空在那裡佔山為王了,但他也說自己是真悟空。為了分辨出誰是真悟空,誰是假悟空,他們兩個又鬧到東海龍王、南海觀音那裡,可是龍王和觀音也沒有辦法辨出真偽,最後,只得請出佛法無邊的如來佛祖。佛祖只用手一指,假悟空就現出了原形,原來是隻六耳獼猴。六耳獼猴慌慌忙忙地想逃跑,結果被悟空一棒打死了。最後唐僧原諒了悟空,師徒四人又一起上路了。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孫悟空對師父可謂是忠心耿耿。如果找到了什麼好吃的食物,他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師父。一路上,他保護師父,斬妖除魔。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獨來獨往,無拘無束,為了救師父,他不惜冒犯天條。他憑藉著自己聰明的才智,與妖怪勾心鬥角,最終成為妖怪們懼怕的對手。每每我碰到困難時,我總會想起孫悟空為幫助師傅唐僧取到真經,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精神,我就會勇敢起來,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裡,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西遊記》 讀後感4

《西遊記》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名著之一,因為它的光怪陸離色彩斑斕,以及迷人的神話色彩。孫悟空更是我最喜歡的英雄形象,一路降妖伏魔,戰無不勝!豬八戒好吃懶做,但心地純正,討人喜歡。這些曾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現在再讀《西遊記》,已經不同於少時那種單純的“喜歡”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種讚歎和感動。

《西遊記》是一部反封建專制的神魔小說,它的傑出的文學藝術成就是當之無愧的同類小說之最。作品對封建統治階層的腐朽醜惡又揭露的大膽、深刻。道貌岸然的靈霄寶殿的主人——玉皇大帝,懦弱昏庸,外強中乾;表面上莊嚴神聖的大雷音寺,公然出現索賄的醜惡現象,充斥著銅臭氣。而師徒四人一路歷經的九九八十一難,除了極少數的如“黃風怪”“火焰山”等象徵著自然災害之外,其餘的禍根孽胎也大多與這兩個最高統治階層的人物有著沾親帶故的關係,這就直接揭示了腐朽的社會制度下官的匪一家的現象。勞動人民生活之悲慘可想而知。這就曲折含蓄地表達了作品的主旨——對封建制度、封建階層的無情鞭笞以及對人民奮勇反抗的歌頌。這部鉅著的深刻的思想性,傑出的藝術手法,無不令人讚歎!

唐僧集團是中國封建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一個縮影,師徒四人性格各不相同,而他們合在一起,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人民大眾。

作者把孫悟空安排做這一集團的領袖人物,他身上的反抗性、鬥爭性表現的最為明顯。他自始至終都在追求自由,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我們都對“自由”懷著最為深沉、真切的嚮往,當看到孫悟空為追求自由而如此大膽、如此執著時,我們都會深受感染,“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八戒身上的缺點顯而易見:好吃懶做,貪財好色。可是,自從《西遊記》問世以來,他為何就有那麼多的“粉絲”呢?童年看八戒,只知道他是一個開心果;現在看八戒,融入更多的理性分析,我們會發現,八戒從來沒有傷害過普通百姓,從來沒有向妖精討過饒,從來都對師父忠心耿耿。八戒的本性是善良的,他的缺點讓他更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們也可以有缺點,但是人的本性,必須得是正直善良的。

作品雖然對唐僧的不識忠奸給予了善意的批評和嘲諷,可他的堅韌、虔誠、慈悲依然得到了作品以及歷代讀者的尊敬。從某種意義上說,四人之所以能夠排除萬難,完成取經大業,其精神支柱乃是唐僧。從唐僧身上,我明白了世間萬事,非韌不立,無志不成!

沙僧身上有最多的中國傳統農民的影子,吃苦耐勞,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安分守己西天征途中,沙僧作為一個後勤工作者,始終把擔子牢牢壓在自己的肩上,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做好每一件小事,可謂居功至偉!作品想通過沙僧告訴我們:唯有腳踏實地,勤懇務實,才能取得人生的大成功。

《西遊記》在用奇特的語言敘述一個怪誕的故事的時候,還在表現著這個世界的諸多不幸,以及諸多不幸的人應當如何實現自我救贖,實現了對“三界內、五行中”的人的終極人文關懷。令我們在歲月的輪迴中體悟到“超度”過後的感動。

《西遊記》 讀後感5

近期從書櫃隨手拿起了西遊記,出於書中人物、情節的吸引,我又學習了一遍,《西遊記》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有趣又過癮;現在讀來又有一番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留存的,魅力曠日持久的輝煌名著。

一開始作者在書中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迥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這其中,我較為喜歡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到達了西天,取得了真經,成了我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這種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讚賞。

書中描寫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個磨難,讓我聯想到了他們具有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某些事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以後現實中對待事情我認真去做,因為我去做了,並且堅持到最後,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

鼓勵追求自由,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本領修煉期,回到花果山,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由麒麟轄,不由鳳凰管,又不由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為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暗示我們挫折不可怕,師徒四人經過種種磨難後成功了,讓我懂

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積極樂觀才能成功。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國小畢業升國中,國中畢業升高中,高中畢業考大學,大學畢業繼續深造,又何嘗僅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這是我讀《西遊記》從中得到的啟示。

英雄有時很給力,“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英雄”一詞有書上解釋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為,能不能理解成,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為崇高理想而奮鬥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鬥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 重讀《西遊記》,這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遠向大家展示著“嚮往自由、戰勝困難、豪氣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學習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復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渴望在呼喊吧,不管怎麼說,西遊記真的很好看。

《西遊記》 讀後感6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西遊記》這部古典名著,深刻地領悟到——人要有勇氣,遇到困難不畏縮,不逃避,要有抗爭精神。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孫悟空等人護送唐僧去往西天取經的故事。途中,師徒幾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斬妖魔,除鬼怪。唐僧一次次被擒,前往大雷音寺的路上佈滿荊棘,但他從未想過要放棄;孫悟空一次次被誤解,但他最終都沒有離開他的師父,在面對天庭的十萬天兵天將也不曾害怕與退縮;豬八戒雖然好色,但是很忠誠從未背叛過自己的師父;沙悟淨是我認為的最辛苦的人,他挑著擔子走了十萬八千里路,任勞任怨,是師徒幾人中最能吃苦耐勞的人。最終,經過他們的努力,總算到達西天取得真經。小說故事情節發展曲折,引人入勝。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需要如唐僧師徒那般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但也要有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勇”和他智鬥二郎神的“謀”。勇氣對於一個人來說很重要,畢竟在現代社會中,各行各業的競爭很激烈,機會總是留給有勇有謀的人。曾經的我就是一個很膽小的`人,我從來不敢主動與別人交談,上課也不敢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班主任是一個很細心的人,他總會留意班上同學的行為。不久,我就被他叫到了辦公室。當時,他給我講了《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並告訴我,做人就應該像孫悟空一樣有膽識,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要勇敢一點。聽了老師的話,我恍然大悟,漸漸地,我開始主動與他人講話,上課也敢主動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了。如今,當我自己讀《西遊記》時,再回憶起老師的話,感觸更為深刻。勇氣,真的很重要。

我們除了要像孫悟空那般有勇有謀,也要像沙悟淨那樣勤奮、吃苦耐勞,像豬八戒一樣忠誠、能幹,同時也要像唐僧那樣有目標,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正如在學習生涯中,我這一葉扁舟,總不能在學海中漫無目的地漂泊,我必須有前進的方向,有需要到達的彼岸,才能夠不懼風雨、堅定不移地前行。

在我剛成為一名國中生時,我很迷茫,很懵懂,沒有自己的目標,完全不知道在這三年的國中生涯裡該做些什麼。我就像一直在一個黝黑的小道上摸索,看不清前方的路究竟有什麼樣的風景。兩年就這麼渾渾噩噩地過去了。在讀了《西遊記》這部著作以後,人生的道路兩旁忽然多了幾座燈塔。我從唐僧身上領悟到自己為什麼過得如此空虛,浪費了這麼多的時間——因為我沒有目標。如今,我九年級了,漸漸地明白了自己該做的事,制定好了目標,前方的道路豁然開朗,生活漸漸充實。我看見勝利的旗幟就在前方的高山上,只要我肯努力,能吃苦耐勞,不被旁的事物所迷惑,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最終,我定能摘下那面旗幟,登上人生巔峰。

成功不僅需要一個人勤勞、勇敢、有目標,而且也需要有淵博的知識。多讀書,讀好書總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不僅要學會閱讀,還要從書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而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未來社會的棟樑,不僅要熱愛自己的祖國,還要像唐僧師徒幾人那樣勤勞勇敢,有恆心,有毅力,有迎難而上的精神。同時,更要學會吃苦,有句俗話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西遊記》 讀後感7

“白龍馬蹄朝西,跟著唐三藏和他三徒弟……”,我是聽著這首兒歌走近《西遊記》的,先是看《西遊記》動畫片,接著又多次看電視劇,真正看到原劇還是這個暑假。

無論是動畫片還是電視劇,我最喜歡的片段要數《三打白骨精》,在原著中叫“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剛開始看的時候,有的句子還不太懂,爸爸叫我聯想看過的電視去聯想,這才讀懂大意,也喜歡上了這本書。

這個章節共出現了五個人物,雖然文章不長,但每個人物的特點都寫了出來:白骨精的貪婪狡猾,孫悟空的勤勞勇敢,唐三藏的善良堅定,豬八戒的懶惰妒忌,沙和尚的忠誠老實。

貪婪狡猾的白骨精。

她為了吃到唐僧肉,第一次變成姑娘沒騙成,第二次變成一個老太太又被識破,第三次還要去,結果她的貪婪讓自己喪命在孫悟空的棒下。

白骨精如果不去招惹悟空他們,完全可以躲在山洞裡過豐衣足食的生活,可她非要去動唐僧,明知道他是金蟬子轉世,應該猜得到他的身邊會有很厲害的“保鏢”,可她經不起“十世修行的原體”的誘惑。

勤勞勇敢的孫悟空。

在師父和師弟們肌渴的時候,他不顧疲勞,一人前去化緣。

面對凶惡狡猾的白骨精,他毫不畏懼,上去便打。

後來明知道師父會怪罪自己,會被師父念《緊箍兒咒》,他依然奮不顧身去和妖精鬥,最終被師父趕走。

善良堅定的唐三藏。

當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時候,唐僧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性命!”悟空第二次打白骨精的時候,唐僧道:“……我這般勸化你,你怎麼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此是何說”,由於唐僧的善良,使他被八戒的話騙了,堅持認為悟空打錯了好人。

懶惰妒忌的八戒。

八戒的好吃、好色、好玩、懶惰是他的特點,他是很少去化緣的,這一章裡他就沒有去,等著悟空送吃的來。

而且他很妒忌悟空的本事,總是在師父面前搬弄是非,“師父,哥哥的棍重,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甚麼《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帥兄打殺的,定是她女兒。

這個定是她娘尋將來了”……就是因為八戒的多事,才讓悟空受了冤枉。

忠誠老實的沙和尚。

這一節裡寫沙僧的不多,只有“沙僧攙著長老”一句,他在本章中沒有說一句話,只是老老實實地照顧師父。

這五種人物在我們的身邊都能找到,這樣的世界才複雜而多彩。

這個章節不僅講述了一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些道理,要學習悟空的勇敢和勤奮,要學習唐僧的善良和堅定,要學習沙僧的忠誠老實,不要學白骨精的貪婪和狡猾,八戒懶惰和妒忌,當然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悟空雖然勇敢和勤奮,但他也有一點個人英雄主義,八戒雖然懶惰妒忌,他有時候也很機靈……,每個人都是有優點和缺點的,只有發揚優點,避開缺點,才有可能成功,唐僧師徒四人之所以最後取得了真經,是他們能團結在一起,發揮了師徒的優點,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才成功的,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西遊記》 讀後感8

西遊記是吳承恩所著,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優秀的神魔小說,也是一部規模巨集偉、結構完整、用幻想形式來反映社會矛盾的巨著。

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三回到全書結束,講述了五百年後,觀音向孫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須隨唐三藏到西方取經,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孫悟空遂緊隨唐三藏上路,途中屢遇妖魔鬼怪,二人與豬八戒、沙僧等合力對付,展開一段艱辛的取西經之旅。作品寫於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通過故事提出批評。此作品共一百回,六十萬餘字。分回標目,每一回目以整齊對偶展現。故事敘述唐三藏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經過九九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取經的過程。

本書共分為三大本分,分別是: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和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本書的作者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人,漢族,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大約活了82歲。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

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但只他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他除勤奮好學外,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步入青年時代的吳承恩是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年青人。

吳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屢試不第,很可能與他不願作違心之論以討好上官有關。品嚐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小說裡的唐僧是虛構的人物,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玄奘法師是有區別的。小說裡的唐僧,俗姓陳,名小名江流,法號玄奘,號三藏,原為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悽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朝皇上選定,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西遊記》 讀後感9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很多時候,書是人類精神的支柱就算是在這網際網路遍佈的時代也不例外!《西遊記》這本書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這本書的裡面有著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凡人神仙,在這裡面你可以看見一個小世界,你也可以看見一個為平等自由而奮鬥的代表者,在形形色色的眾妖中的付出者。拿起《西遊記》這本書看一看,心底會一片透徹一片感悟。

我第一次接觸《西遊記》是在一個暑假,那時家裡的電視正上演著豬八戒與沙和尚的戰鬥。當時我只是覺得豬八戒很醜很奇怪,明明長著一副豬的嘴臉卻說著人話,以至於我好長一段時間都在排斥《西遊記》這本書。

再長大一點,我從課本中又瞭解到了一些有關於《西遊記》的故事,我才開始對《西遊記》這本書有所改觀。但那時候,我對人物的認識與大人的有所不同。那時候的我覺得《西遊記》中的許多人物很矛盾,甚至是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性格。我最覺得矛盾的就是唐僧這個人物,大人們總說:“唐僧造福了天下百姓。”可我不以為然,因為我覺得唐僧是個貪生怕死之人。每當孫悟空打死一個人時他總是阿彌陀佛的念一句,然後開始怪罪於孫悟空,當孫悟空說那些人是要對唐僧動手他才出手時,唐僧就變本加厲念起了緊箍咒,硬是要將一切歸於孫悟空的頭上。這是我那時的理解,可是如果從現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又會發現唐僧這麼做是為了教育孫悟空,慈悲為懷不能衝動行事。所以,直到今天我對唐僧這號人物也是摸不清楚頭腦,但不管怎樣他堅定的目標與意志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整本中我最欣賞的人物是孫悟空,即使在兒時也是如此。他喜歡自由如果有人膽敢約束他,他便會毫無顧慮的開始“大鬧天宮”。我喜歡他的敢作敢當,在二郎神列舉他的罪名時他爽快回答:“實有!實有!”他從不逃避現實,相反他喜歡活在現實之中,給人當頭一棒讓人很是驚訝。他是正義的象徵,他就像是為平等自由而生的使者,在妖魔鬼怪橫行的世界中奮起反抗最終也修成了正果。

有人評論說孫悟空是正義的化身,可我覺得孫悟空不過是為了自己的自由而幫助唐僧去西天取經的,他一路上斬妖除魔一半是因為不得已而為之,還有一半應該是他認為這些妖怪某一天可能會與他爭奪花果山,於是頂著幫唐僧斬妖除魔的名義,大開殺戒,至於正義化身什麼的不過是大人為之安的一個美名而已。

其實如果將《西遊記》從頭讀到尾你會發現,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唐僧師徒二人對於西天取經這個目標堅定不移,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對於《西遊記》來說不論你從什麼角度去理解去觀看,它始終都是以一個社會的方式來呈現在你眼前的,從這個社會中我看到了一個道理:有的人也許生於高處卻不一定是好人,正如唐僧師徒來到西天后,卻被佛祖門下的人收取費用一樣;有的人也許生於底層卻不會因此墮落,他會為自己而戰正如孫悟空;有的人雖然面貌醜陋卻忠於職守沒有半點背叛之心,正如豬八戒;有的人雖然默默無聞但他們卻盡心盡力毫無保留的幫助你,正如沙僧。

加油吧!堅定你的目標與方向,你要堅信成功路上必有一些人會為你默默付出,等到成功之時也不要忘記,他們幫助過你。

《西遊記》 讀後感10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裡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在打白骨精這一回裡,他三次打死變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著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裡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說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裡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愛的,就是《西遊記》。它光怪陸離,色彩斑斕,它又振奮人心。讀完《西遊記》,最感動於孫悟空,我驚歎這個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則描繪了英姿颯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為崇高的理想而奮鬥的人。

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範,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與一切進行鬥爭。他和天兵天將,神仙菩薩打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看似很熱鬧,很精彩,我卻隱隱感到一層悲劇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廣大,在與命運的搏鬥中總顯得無助,單薄。人是無法與由這時代決定的宿命對抗的。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顯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與命運進行生死搏殺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會像貝多芬那樣為了多留給後人一些精神糧食而去扼住命運的咽喉,更不會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樣高呼一聲:時代整個兒脫節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為大多數人為了瑣屑的目標而努力,所以當今真正的英雄幾乎沒有,沒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訴人類更高層次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們昭示了人的價值,英雄的浮士德則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訴了人們生存的價值。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 他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真正意義上的英雄總是出現在人類發展的時代交接點,在千年更替的時刻,人類不該對英雄主義精神漠然視之。現今社會太需要這種千金難求的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