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名著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500字三篇

文思屋 人氣:1.86W

[篇1:<童年>讀後感500字]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值得自己回憶的美好時光,那就是童年,但前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童年卻十分悲慘。

童年讀後感500字三篇

<童年>這本書的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其實就是作者,裡面講述的故事既充滿黑暗,又有一絲光明,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輝。

一直讀下去,我進入了作者兒時的世界。作者三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帶他回了孃家。可他的外祖父貪婪而殘暴,兩個舅舅又十分冷血,為爭奪財產害死徒工小茨岡。外祖父不停地剝削僱工、放高利息貸款,但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斷了他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作者可憐的母親改嫁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我一直以為童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階段,可讀到這兒時,我才知道不是每人都擁有快樂的童年,我不禁感到我比阿寥沙幸福多了。他的童年黑暗而壓抑,而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我,給我陽光,給我溫暖。所以我的童年,充滿歡樂。

就當我同情作者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處境終於迎來了縷縷陽光。他的外祖母像天使般把他引向光明。正如文中所寫:“在她沒來之前,我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她出現後馬上把我領到光明世界……是她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難的生活。”她給予作者知識與希望,使他學會堅強。

即使這樣,作者的童年也讓我感傷,同時我也意識到,我們今天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但是,逆境出人才,高爾基的童年磨礪了他。嚴峻的生活反而使他奮進的腳步更加堅定。最終他成為了一位意志剛強、是非分明的偉大文學家。他的成功是由於他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他的不斷奮進。他由始到終都相信自己能跨過生活路上的坎坷。於是,他用智慧除去陰霾,用知識照亮人生。

<童年>使我受益非淺。我們應珍惜生活,知足常樂。對明天充滿希望。如果要獲取幸福,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奮鬥。如果坐享其成,那麼伴隨著太陽的東昇西落,人生也一事無成。

由衷地敬佩高爾基,我會像他為了理想而不停努力。我相信,迎接我的一定是一個光輝的未來。

[篇2:<童年>讀後感500字]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童年>它與<在人間>及<我的.大學>被人們稱為“自傳體三步曲”。高爾基的童年悲慘,令人憐憫。書中阿廖沙父母雙亡,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最疼愛他。外祖父不太喜歡他,他還經常受到外祖父的打。倆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勇敢的走了過來。這令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人心的醜陋。

相對於我的童年來說,那簡直就是天差地別!我們的童年是如此的燦爛幸福又美好,如此的無憂無慮,沒有煩惱沒有多少苦痛。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得什麼叫做 “打”,因為他們從未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時候。他們豐衣足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姥姥姥爺的心肝寶貝,從來都是想要什麼就可以有的。只是在父母的庇佑下不受風雨,從不受到飄蕩,獨立的滋味。而阿廖沙的童年卻是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沉重。

可是,阿廖沙在如此一個黑暗汙濁的環境中,仍然保持著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而我們處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下,為什麼都不能同他一樣呢?

阿廖沙教會了我們,要珍惜眼前這美滿幸福的生活,抓住我們無憂無慮的時刻,要努力學習是就要不斷前進,要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

如今,眼看童年要流逝,迎來的是我們從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好好珍惜童年,讓我們努力進取,讓我們記住並永遠留住我們的童年吧!

[篇3:<童年>讀後感500字]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ròu tǐ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父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哭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洩。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魯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