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著名日記>

報社記者實習工作日記

文思屋 人氣:2.18W

報社記者應該有嚴謹的工作態度,追求事情的真相,不能以偏概全。報社記者實習工作日記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報社記者實習工作日記

第一篇:報社記者實習工作日記

7月12日

今天是報社實習的第一天,起了個大早趕到報社,卻被告知帶我的老師不在。在外面消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下午再次來到報社,見到了我的記者老師,比我想象中的年輕多了,見到老師的第一感覺就是他並不怎麼理睬我,於是我與n多實習生們坐在報社的熱線室裡,靠讀報紙消耗了大半個下午,下午5點多鐘,別的實習生一個個離開了,我以時間猶豫要不要回去,結果王老師讓我改一篇新聞通稿,這是我第一次要寫一篇可以上報的新聞報道哦,心裡忐忑不安的,改完以後讓老師修改,他批改的還不錯,就是有點慢。聽到這些,我還是很開心的,期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的機會,努力!

7月14日

這是我做實習生的第三天了,終於迎來了我的第一次採訪,不過這次採訪帶我的是另外一位記者。一開始我跟他來到醫院採訪一名因公受傷的協警,採訪完畢後,她說還有事情要做,帶是還要採訪這位協警的父母和領導。於是接下來的採訪任務就交給了我一個人。其實採訪不是很困難的,因為感覺他們都很友善的,對我這個實習生也很尊重,所以這次採訪很順利的就完成了。而且因為今天跑去協警同志的單位又去了他的家裡,很有幸的坐了一次警車,很興奮呀!

7月16日

今天是實習的第五天,我跟學校的另一名實習生一起去採訪泰國政府官員的閉學式,由於各大媒體的記者都有到場,所以給我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他們提問的時候我會跟在旁邊記錄,慢慢了解應該提怎樣的問題,恩,今天的收穫的確讓我很受用。

7月17日

今天去採訪了一位工作超級出色的公交車司機,免費坐了一次廈門公交車。今天又是一次獨立採訪哦,不過通過前幾次的小小經驗再加上這位公交司機和藹可親,所以採訪過程也是非常順利的。由於有很多群眾聯名寫表揚信來表揚他,我今天還做了很多個電話採訪,著實是一個內容豐富的一天。看到公交車司機陳師傅獲得的各種榮譽,真是感慨,只要是努力奮鬥,一定能得到認可。

7月18日

實習一週了,才是第一次跟帶我的老師去採訪,悲劇啊!採訪的是一個外地打工者,他家有一隻能把酒變醋的陶罐。由於我是學理科的,裡面的生化原理,我一看便明瞭,但是老師還是要求我以不知然的把它寫出來。這讓我有點小小的罪惡感和無奈。

7月19日

今天的採訪可謂歷經奔波卻無收穫,意外相遇卻獲頭條呢。本來去採訪幾家公司的糾紛問題,但由於社會的陰暗元素,以及中國這個注重人際關係的基本國情,此問題以一個“高層”之間的通話而被埋沒了,折騰了一整天,跑了三個單位的`採訪迫於壓力而不得報道了,社會黑暗啊!!!不過今天值得欣慰的是中午休息時在途中收穫了一條要聞。頂著烈日去採訪一個女子攜子跳塔的事件,當時消防隊正在救援,拉了警戒線,我穿越警戒線而後面圍觀的群眾被攔住了,他們問:“她怎麼能進。”警察說:“人家是記者”這句話倒是讓我很激動開心的。

7月22日

這天天氣酷熱啊,也是在中午最熱的光景,我跟著王老師去杏林採訪一個民房被汙水淹沒的事件,通過多次的鍛鍊,老師看起來對我很是放心了,到達地點竟找了一個就是的另外一家媒體的記者坐在樹蔭下閒聊起來,讓我一個人去採訪房主。對於這種小事件也許我已經熟悉了,所以也就自己跑去問東問西了,得空小聊幾句,好歹忘卻一絲驕陽。

7月26日

很多天精神不振了,今天又被帶去採訪了,在途中,聽著其他記者聊實習生的話題,當別人問我帶我去的倪記者我是不是他的實習生時,倪記者說道:“這是王記者的,我的實習生都不會寫,據說她寫的還不錯,就借來了。”雖然感覺這樣說我就像一件物品,不過我還是很開心的,至少我是一間物有所值的佳品。

7月28日

今天去海上參觀空海聯合救助演習了,在海上整整漂了一下午,吹著海風,頂著一個半明媚的太陽,雖然溼溼黏黏的,但是很舒服呀,今天第一次登上救助船,發現船上也很舒適的,第一次近距離觀看了直升機救人,好奇心得到極大滿足,感覺這是一個很不錯的經歷。

第二篇:報社記者實習工作日記

從7月13日開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報東莞站實習了45天。我的專業是國小英語教育,但來到報社實習做文字記者,我並不覺得矛盾,反而發現兩者有許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種傳播,新聞也是一種傳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慮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做新聞也要“因材施教”,搞黨報的時刻記著自己在對黨和領導說話,辦都市報的總想著老百姓關注什麼。

45天,洗去了我的書生意氣。新聞對我而言已不再是純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對社會現實的記錄和反映。新聞有地域之分;新聞人有國界之分;新聞機構不可能不考慮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會影響。從新聞線索的獲取,到根據報紙的定位和風格判斷新聞價值,再到採寫編評,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周全。

但是,作為一名實習記者,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寫好新聞。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沒有博爾特般的行動速度,就趕不上日報的出版進度;如果新聞敏感性不強,就會因錯失新聞而捶胸頓足;如果沒有駕輕就熟的採訪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無功而返;如果社會經驗和閱讀經驗不足,就會影響記者的創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發表了28篇文章,近4萬字,涉獵了許多題材,如現象、會議、報料等。會議現場我跑了許多次,如東莞擬增加出租車聽證會、特約研究員會議等,慢慢跳出了對會議的膚淺認識,即某某單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開某某會,然後打個腹稿,在會議訊息主體部分寫上某某領導說,或某某與會人說。

工作後跟會,我會先把工具箱備好——若干支不同顏色的筆、筆記本、錄音筆、名片、膝上型電腦等——然後思考為什麼突然召開這次會議,發生什麼事情了,會議中有哪些新聞,新聞背後有沒有新聞。一方面,我會盡量蒐集全面的新聞材料,另一方面,寫作時根據事實本身,採用最優處理方法。這種工作模式或許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義,但是記者的大腦每天都在激盪,不就是為了做好新聞嗎?

除了會議新聞,這些日子還接觸了現象報道,如《公路綠化樹過高竟引來車禍?》、《買本雜誌真的好難》、《暑期學生打工頻遇陷阱》等。

現象報道曾一度令我倍感頭疼,因為我不單無法像報道會議一樣輕易獲知何時何地何人做了何事,還時常懷疑它的真實性。如在採寫《酒店影樓不搶“七夕”蛋糕》一文時,我撥打了幾個酒店和影樓的電話瞭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紗攝影預訂的情況。最後發現,這些酒店影樓並不重視這兩個傳統節日。當段老師打上“酒店影樓不搶‘七夕’蛋糕”的標題時,我立馬困惑了。因為我覺得它的真實性是模糊而不嚴謹的。東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樓,而我只採訪了不到十家,這可能只是區域性事實,而非整體事實。沒有任何一個權威的調查告訴我,酒店影樓真不搶。隨後,在與段老師的交談中,我第一次認識了微觀真實和巨集觀真實,也更堅信新聞真實性是做一切新聞的出發點。

當然,在實習中,我發現自己讀的書太少了,社會經驗太淺了,採寫編過程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

跑報料新聞時,一次遇到珠寶店盜竊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霧海中,四周圍找知情人,最後得到的是殘缺的事實。

這次實習讓我增長了業務知識,體會到了新聞採編的艱辛,自己的新聞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謝報社的每一位前輩,尤其是帶我的郭老師,曾指導和幫助過我的馬老師、譚老師、歐老師、段老師、劉老師等。這段難得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今後的奮鬥目標,必將充實我今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