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著名日記>

三進三幫民情日記3篇

文思屋 人氣:4.17K

黨員幹部進農村,幫助固本強基,壯大實力。以下是三進三幫民情日記3篇,歡迎大家的閱讀與參考。

三進三幫民情日記3篇

三進三幫民情日記第一篇

X月,我來到位於萬州區鐵峰鄉富強村進行“三進三同”活動,走訪了當地鎮委、鎮政府、村委會和農戶,採取上門調查、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深入基層瞭解情況,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現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鐵鋒鄉富強村幅員面積12.19平方公里,地處萬州區北部山區,距萬州、雲陽、開縣三地均半小時車程,區位優勢明顯。全村有耕地面積3000餘畝,林地面積8000餘畝,森林覆蓋率達70%,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38戶共2338人,其中勞動力900人左右,外出務工800人左右。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市、縣、鄉政府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彩電、摩托車、手機普及範圍廣,農村廣播電視實現了“村村通”,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是資金短缺、專案啟動資金週轉不靈。調查顯示,由於受資金投入不足瓶頸制約,直接導致村建工作進度緩慢。

二是缺乏專業的種植養殖技術指導和高效益的農資專案,傳統耕作多以家庭為單位,規模小,產量低;

三是資訊渠道不通,農副產品市場銷路窄。山區農民所獲資訊的渠道極其有限,對科技、市場等資訊的獲取量幾乎是空白。

四是農村勞動力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由於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農民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五是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導致的“空巢村”現象凸顯。

三、發展建議和意見

(一)加大土地開發利用。一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促使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就地謀業,既能取得勞務收入,也不耽誤農時。要結合全市涉農培訓,加大對農民的各種培訓,把諸如科學種田、市場行銷、法律法規、進城務工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傳授給他們,提高其綜合素質、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增強他們在科學種田、誠實打工、文明生活的本領。二是大力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民以土地出資的形式,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從而發揮閒置土地的效益。三是要密切結合富強村發展的實際,在嚴格依法辦事和長期穩定土地承包關係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依法按程式推進市場化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切實解決耕地拋荒問題。

(二)加大扶貧幫困力度。一是大力培育艱苦創業精神。二是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要依據自然條件、資源優勢,著力選擇具有特色的優勢專案,把潛在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產業發展專案,使產業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規模化、規模經濟外向化。三是大力培育發展致富的帶頭人。充分發揮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傳、幫、帶”作用。要把那些素質高、思想好、帶動群眾致富能力強的人及時選拔到村幹部的崗位上來。四是要加快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富強村的社會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優撫、社會幫困等工作。

(三)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一是要搞好規劃。針對富強村建設和發展的現實需要,在不影響總體規劃實施的情況下,有關部門應對當前富強村急需安排的專案作出靈活安排,並做到盡最大可能地保護生態環境,盡最大可能地便利村民生產生活。二是要明確重點。要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既是改善農村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會催生更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以農田水利為重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三是要加大投入。政府要結合新農村和“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建設,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通過國家投入,帶動集體、個人投入。

(五)著力培育支柱產業。建議富強村結合“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建設,放活山林經營,發展林下經濟,以開發林業、林果、林地種植和養殖、林產品加工、森林旅遊等為主要途徑,著力培育以林業為主的特色支柱產業。同時,也要加大對勞務經濟的扶持和引導。

三進三幫民情日記第二篇

按照市委“三解三促”“三進三幫”活動領導小組的指示精神和市交通運輸局黨委的統一部署,響應“聽民生、察民情、解民憂、聚民心”大調研活動,今天,我與市局領導一起來到“三進三幫”活動掛鉤的盱眙縣馬湖村進行調研,走訪瞭解村裡的情況。

剛到村口,村裡王書記等一行就熱情地迎了上來。我們跟他們談了我們這次活動的目的,王書記激動地說:“好啊,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心!上級部門對我們農民的關心真是無微不至呀,讓你們深入基層瞭解群眾的困難,反饋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我們發展致富,對我們來說,真是雪中送炭,這對我們村今後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走在通向村部的路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闊整潔的道路和路左側整齊別緻的小樓,家家戶戶門前乾淨整潔,樓頂上都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一家村民樓前的草坪裡甚至安裝了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個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環保衛生意識較強,生活條件不錯。

走進村部,村黨總支、村民委員會、馬湖社群、馬湖社群民兵營四塊牌子掛在村部牆上,在一樓特別設立了“農家書屋”,供村民農閒時閱讀。會議室裡,村“兩委”日常工作步驟及程式和“四議、三評、兩公開”工作法醒目的張貼在牆上,顯示出村班子民主管理和資訊公開做的比較到位,班子團結,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較強。我們與村支“兩委”負責人、村民代表就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進行了座談交流,宣講了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共同探討了解決問題和困難的措施和辦法。

走訪中我瞭解到,馬湖村裡民風淳樸,20xx年人均收入近7000元,年集體經濟收入2萬多元,主要來源為荒山出租租金,組織部曾幫建10萬元。村裡基本沒有上訪戶,比較穩定,主要是鄰里之間的小矛盾,村裡都能及時解決。村裡有38戶低保戶和10戶特困戶,致貧原因主要是因病喪失勞動力導致,村民主要大病統籌都已實施。村民關心的熱點是道路和農業集中區的環境整治問題,全村顯現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團結和諧的良好態勢。

在走訪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開展“三解三促”“三進三幫”活動是切實加強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融洽黨群幹群關係的實際行動,是鍛鍊幹部,轉變作風,聯絡群眾的一項經常性、長期性工作,是紮實推進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抓手,非常及時和必要。要想把此項工作做好並做出成效來,讓群眾滿意,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就得定下心來,貼上身去,想群眾所想,急百姓所急,紮紮實實地為百姓做一些實事、好事,切實解決百姓的困難和問題。

2、通過這次訪農情、知農事、做農活,聽取農民兄弟的心聲,真正瞭解他們內心的苦,聽到他們的實話,加上我對有關強農惠農政策的講解,他們帶著熱忱的期盼,給予我極大的信心和支援。通過走訪座談,我深刻感受到了“關注民生,促進發展”八個字分量 ,也感受到幫助農民兄弟排憂解難,促群眾致富是多麼地迫切和必要。

3、在活動中,要爭做百姓的貼心人,做群眾的好朋友。只有把百姓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以理服人,才會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援。

4、今後,要抽出時間做到多走訪,多調研,多到第一線去了解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資料,從而制定對策,幫助解決問題。

5、要加強學習研究,積極拓展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農村工作錯綜複雜,包羅永珍。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對各方面的問題要充分考慮,建議和方案一定要符合村、組實際。

三進三幫民情日記第三篇

乘車經過米家山大橋不遠就來到了大坪仡佬古鎮,積聚著丹砂文化、漢磚文化以及和合文化的現代仡佬民居建築群映入眼簾,雖然一如打造之初般整齊,但是屋簷和窗櫺上卻積滿了灰塵。顯然,這些作為景點存在的建築人們疏於管理,就如一位美女懶於梳妝。

車子繼續前行,我們先後來到了九天母石寨和龍潭村落。一幢幢仿古仡佬民居以及傳統仡佬民居景觀依舊,其間偶有遊人流連,但是居住在這些古老建築中的人們卻一臉漠然,並不理會這些慕名前來的觀者。與他們聊天,也只是有一搭,沒一搭的進行,但在隻言片語中,依然找到了他們淡漠的原因——他們認為,打造旅遊是政府的事,他們的生活並不因為旅遊而發生改變,大家仍然需要在土裡刨食。

濮裔市以及羅多氏、河只氏部落的建築為了便於管理和維護,目前已打捆承包給了一位農家樂經營者。這些古老的建築都掛上了一串串的紅燈籠,在風中搖曳的點點紅色給這裡平添了許多魅力。不少來九天母石觀景的人們選擇在這裡休閒娛樂、吃農家菜,這裡儼然就是一個旅遊接待中心,但是,我依然覺得作為旅遊景點,這裡缺失著什麼。在濮裔市的牆面上還貼著“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標語,這是首部仡佬族故事影片《遠山仡佬》在這裡拍攝時留下的,這讓我想起了我與《遠山仡佬》投資方北京中視美星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發行總監郭靜的一段對話。

“你們這裡都有哪些特產?”“多了,百合粉、大蟲草、冰糖大蒜……”“除了吃的呢?比如你們這的民族服裝很漂亮,有賣的嗎?”“民族服裝目前可以訂做。”“那得要多久才能拿到啊,我明天就要走。其他的手工藝品有沒有賣的?給北京的朋友帶點。”“手工藝品是有,但是要趕集的時候才有可能遇到賣的……”對話到這裡已經進行不下去了,我甚至無法與郭靜遺憾的眼神對視。

聯想到郭靜的遺憾、古鎮上積灰的建築、寨子中居民的淡漠,我突然明白了那份缺失是什麼,那就是旅遊商品的.開發和當地群眾旅遊商品意識的培養。

對於景區的打造,政府已連續四年進行持續的投入,景區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旅遊商品的開發有關部門已經在著手產品的設計以及廠家的聯絡,但我認為,除了在批量生產部分代表性商品的基礎上,還應著力於培養景區群眾的旅遊商品意識,既把景區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當成主打產品自覺維護,又具有自主研發、製作並銷售手工藝品的能力,而和諧包容、樂觀向上、能歌善舞的人也成為景觀的一部分。而這種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依賴於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有關單位的全情投入。近日,林產辦組織了部分幹部群眾赴湖南學習金銀花規模種植管理及銷售經驗,麻陽河自然保護區務川管理站接著組織了一批保護區的群眾赴四川省學習藤編技藝,各鄉鎮也在積極組織種養業專題培訓,以期提高種養大戶的發展水平……如果在龍潭村也經常性的組織手工藝品設計、製作培訓,並通過舉辦各類技能競賽增加培訓的針對性和趣味性,是不是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旅遊商品的缺失問題?而且這樣產生出的旅遊商品將兼具民族地方特色及審美個性化,對於旅遊者來說,更具有紀念意義,將更願意購買,也就直接給當地群眾帶來收益。

有了既定的旅遊收益,群眾就會產生配合旅遊工作並主動融入旅遊發展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再將仡佬族民間歌曲、舞蹈以及體育競技專案確定目標人群進行常規性培訓,經過一段時日的積累,這裡展現給遊人的將是一個風景如畫、人文如詩的美好景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