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自主創業>

潘慧萍:一位女僑眷的創業路

文思屋 人氣:2.28W

潘慧萍:“從創業開始,我就一直在負重爬山,向前的每一步都很辛苦。好在因為有僑辦的幫助,走的是上坡路!”

潘慧萍:一位女僑眷的創業路

別無選擇的堅持

對潘慧萍來說,2003年是一個分界點。在此之前,她是領導眼中的得力下屬,由她負責的一套水迴圈處理系統曾經為工廠節約鉅額資金,十佳青年、十佳女工、優秀團幹部等種種榮譽圍繞著她。她也是個幸福的妻子,把家中的經濟大權和所有的煩心事交由丈夫賀偉中處理,安心地依靠著樹一般偉岸的丈夫。

一切在丈夫被診斷為肺癌時發生了改變,那一年,丈夫突然得了肺癌並且已經腦轉移,潘慧萍不得不從常州變壓器廠的管理崗位內退,猛然掉進動盪、充滿挑戰的商界。“我們最初設想自己開服裝公司,是因為他有這方面的經驗和資源。”丈夫賀偉中住院後,潘慧萍進退兩難。“做服裝,我這方面的業務完全不熟悉,連最基本的外貿訂單都看不懂。但是,如果不開公司,我又到哪裡去籌每月2-3萬的醫療費?”

最終,堅強的潘慧萍選擇了自主創業。“沒有一個女人會願意要這種堅強。”潘慧萍說,“堅持下去不是因為我堅強,而是因為我別無選擇。”

潘慧萍承受著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壓力。白天,她在公司邊學習邊工作,“外貿單是英文,連最基本的面料種類、規格、品質都看不懂,只能一個一個單詞去查詞典。”晚上,她再趕到醫院陪夜。癌症病人最怕晚上抽筋,有時甚至有生命危險。賀偉中生病期間,潘慧萍幾乎時刻警醒著,沒有睡過一晚囫圇覺。有一次,潘慧萍晚上做噩夢大喊“救命”,賀偉中使勁想要推醒她。半夢半醒的她以為丈夫抽筋了,嚇得一坐而起,連燈也沒來得及開就給他做起了按摩,嘴裡還不斷地安慰著:“別緊張。放鬆,放鬆!”

就是這樣,憑著堅持和滿腔的愛,潘慧萍一次次把丈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被原本為醫生判斷為三個月的生存時間延長了五年。而潘慧萍一手創立的公司,也慢慢地從十幾個人的小公司拓展為擁有中東、義大利、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國客戶的貿易公司。

可以依靠的“孃家”

佛教禪宗有一句話,“凡牆都是門”。只要勇敢直面,凡是橫亙於前的“牆”都可以坦然逾越。潘慧萍勇敢,是因為心裡知道,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常州僑辦總會伸出援助之手。

潘慧萍的母親臧玉美是新加坡歸僑,作為長女,她在與常州僑辦的接觸中,慢慢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孃家。2003年,潘慧萍創業之初最艱難的`時候,是僑辦的工作人員幫她聯絡場地和人員。有一次,一張來自義大利的訂單交期已經很緊了,又是年底,有一部分訂單工廠來不及生產,當時很難找到加工工廠。“這可是使用信用證交易的A級客戶,交貨期趕不上,以後從銀行收款就會留下一系列後遺症。”潘慧萍心急如焚,僑辦的領導知道後,親自和她一起跑工廠落實生產。

“更多的時候,僑辦是一種精神力量的存在。”潘慧萍說,她至今對2012年冬天,江蘇省僑辦領導和常州市分管副市長在市僑務部門領導的陪同下專門到公司走訪慰問的情形記憶猶新。儘管那時候的潘慧萍還欠著100多萬的債,但“1000元的慰問金,我一直沒捨得用”。2012年汶川大地震,潘慧萍第一時間趕往常州市僑辦,把錢捐了出去。她說:“把錢留給更需要的人。”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僑辦讓她感恩,也讓她堅強,而潘慧萍想把這種力量再次傳遞出去。

接受採訪的時候,潘慧萍總是說,她不是最成功的,沒有太多的故事可寫。其實,草根創業的故事更能引發普通人的共鳴。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有能力作自我翻新,這需要一顆永不放棄的心,無論是對家庭還是對工作。悲觀的人止步不前,但45歲才開始創業的潘慧萍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