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綜合指導>

新年了給心理大掃除

文思屋 人氣:2.9W

        轉眼又到了歲末,回首忙忙碌碌的一年,是體會成長的快樂還是湊合的無奈呢?在職場奔波,也許激烈的競爭和冷酷的考核快把你壓彎了腰,沒辦法,這就是工作!

新年了給心理大掃除

        一切都還得繼續。週日晚上焦慮過後,新的一週照樣開始;實在不想再看見老闆那張臉了,每天還得照舊必恭必敬;覺得現在的工作毫無意義,卻也只能先湊合著幹吧。

        還能改變什麼?只有心態。其實,心態變了,心理健康了,人就會跟著變。在職場上"混",我們要的不就是升職、漲薪、被認可嗎?那麼,身心健康一定是第一位的。君不見,網易代理執行長孫德棣、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都因為工作壓力在38歲時英年早逝;一份《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結果》的調查報告表明,70%的被調查者都被職業倦怠侵襲著。沒有了健康的身體,愉悅的心情,我們何談升職、漲薪?所以,在這個歲末年初,給疲乏的心理來次大掃除吧,把壓力釋放,把倦怠清掃,把憂鬱趕走……

分析篇:

        資料表明,職場上2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抑鬱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增長,每十位男性中就有一位可能患有抑鬱症;而女性則每五位中就有一位患有抑鬱症。

抑鬱正在侵襲你  

        "無論工作上的壓力多大,老闆和下屬多難搞掂,我總是能夠給別人一種愉快樂觀的印象。可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痛苦悲觀、思慮龐雜、自卑消極,無法排除的精力、體力、腦力的下降和嚴重頑固的失眠就結伴而來,我知道自己不對勁,但是無論休假、喝酒、鍛鍊……這種不對勁的感覺總在我左右徘徊,聽著枕邊人睡夢中均勻的呼吸,作為一個男人,我竟然會莫名奇妙地落淚……"

        這是一個正在接受抑鬱治療的外企員工,對大夫敘述自己患抑鬱症的歷程。

        職場上,抑鬱患者每年增長11.3%

        事實上,像他這樣面臨抑鬱處境的人不只是少數。有資料表明,職場上2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抑鬱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增長,每十位男性中就有一位可能患有抑鬱症;而女性則每五位中就有一位患有抑鬱症。

        據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劉鴻偉介紹,抑鬱症的高發年齡集中在27~33歲左右,以70年代生人居多。究其原因是由於中年人在生理上已由旺盛期進入緩慢衰退期,在"內憂外患"的衝擊下,心理和生理開始出現偏差。

        "大家工作壓力都很大,為什麼是這群人得抑鬱症呢?誰更容易罹患這種灰色疾病呢?"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研究所的有關專家表示,對抑鬱症正式的醫學研究中並無顯著的性格差異,有些人家庭美滿、工作順利,也不抽菸、喝酒,卻仍罹患抑鬱症。從職業特點看,從事高度緊張工作、心理壓力較大職業的人和腦力勞動者易患神經症。

        抑鬱症者通常呈現:情感豐富細膩、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個人慾望強烈、思維能力發達、內省力強、道德感強、紀律性強等心理特徵。他們的思維方式多屬封閉性的,固執己見,過分講求秩序,喜歡作"惟一的"、"最好的"選擇或判斷。他們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辦事要求面面俱到。強烈的願望與現實能力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人們常用"小心眼兒"、"死心眼兒"、"好面子"、"想不開"等字眼兒來形容這些人。

        而就從事的行業來看,通常從事創意型態的工作者,如高科技從業人員、廣告人、演員、記者等,患抑鬱症的可能性較大。此外,隨著社會競爭日益加大,大學畢業生和外企白領的壓力也居高不下,罹患抑鬱症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因此職場白領在處理龐大工作壓力的同時,更要小心抑鬱症悄悄上身。

初期症狀常被誤解

        ibm的一個員工勇敢站出來說他是個抑鬱症患者後,他在公司吃飯或搭電梯時,常被同事拉到一旁問:"你看我的症狀……這樣是不是得了抑鬱症?"由此可見,許多人對於抑鬱症仍帶著恐懼與不安。因此,當你發現自己失眠、胃口不佳、胸悶、容易疲倦,並對許多事物失去興趣時,你就該靜下來思考,這些或許是抑鬱症初期的表現症狀。

        天力亞太顧問公司職場心理師龍鯨女士表示,在她任職心理顧問的多家國內外資企業裡,許多職業人直到出現輕度自閉、嚴重的精神疾病甚至出現自殺傾向後才被發現是患了抑鬱症。許多對於抑鬱症不甚瞭解的人認為,抑鬱症患者只是"想得太多",在職場上更易引起周圍同事或老闆"逃避責任、不思進取","自私自利、意志薄弱"等負面的評價,甚至帶著歧視眼光認為他們是"神經兮兮"的"問題員工".這些誤解使得瀕臨抑鬱症邊緣的人或是抑鬱症患者,心理上承受著更多的壓力及痛苦,使得他們怯於就醫,或者只是私下去找心理醫生。

        北大的醫學博士劉鴻偉指出,抑鬱症本身就是一種疾病,如同感冒發燒一樣普通,但是有的病人在被診斷為抑鬱症後,自作聰明地認為只是心理問題,寧願進行心理諮詢,而不願採取藥物治療,怕對藥物形成依賴。殊不知有些諮詢機構的"心理醫生"既無心理知識,也無醫學知識,輕信他們,有可能會延誤病情,對治療極為不利。

摘下有色眼鏡

        曾有一位外資諮詢公司的副總,在簽署抑鬱症住院通知單時,猶豫了6個小時,可見平日於職場上叱吒風雲者,一旦陷於抑鬱深谷時,也無法果決明確地思考。那麼你要用什麼態度面對這個來勢洶洶的灰色風暴?抑鬱症患者往往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世界和他自己的。為了改變這種錯誤觀點,洛杉磯精神醫療中心的加里。埃默提出了"三a法",即明白、回答、行動。因三詞的英文字母均以a開頭,故稱"三a法".

        明白:首先要承認自己精神上抑鬱;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變化,言行舉止有無異常,以及感覺思維的差別和身體反應等。

        回答:要學會每當產生一個錯誤時,及時地予以識別並記錄下來。先寫下自己的錯誤想法,再寫下一個較為實際的選擇答案,其目的是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想法。寫完,詢問自己:"這會是真的嗎?"然後再問自己:"從另一個方面該怎樣看呢?"

        行動:如果你感到不被人注意,那你就換一個新方式;如果你在工作中不能得心應手,則應修一門課程來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或者尋找新的工作。還要多計劃一些活動,使自己的生活規律化。

         交際療法:研究表明,善於與人結交者比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在精神狀態上要歡快得多。美國某精神健康研究室最近發起了一場運動,口號是"朋友乃良藥".他們認為,社會支援甚至可使人更容易擺脫抑鬱症的困擾。

要向同事或主管坦誠求助嗎?

        奔波於職場的你,若罹患抑鬱症時,應該向同事或主管坦誠求助嗎?多數醫生認為,不要貿然行動,要視公司文化是否夠包容且願意瞭解抑鬱症患者而定。

        前面所提的ibm員工本身就是個抑鬱症患者,目前仍在服藥當中。他的老闆並未因此而懷疑他的工作能力,更在他失意時鼓勵他,甚至要求其他員工每天提醒他吃藥。他因此非常感謝他的老闆,在工作上更加賣力。

        而病友的答案則大多是否定的。一位抑鬱症患者表示,許多主管對於抑鬱症並不瞭解,同時又握有權力的優勢,常會讓患者承擔更多的壓力。抑鬱症病友胡怡中以過來人的經驗認為,關鍵在於主管而不在公司,一個大公司或許可以接受抑鬱症患者的存在,但面對部門的績效壓力,主管的態度將成為決定性的影響。

        一位證券行業的中層主管,原本工作能力很好,但罹患抑鬱症後,無法處理過去時間緊迫、壓力巨大的櫃檯業務。他與主管溝通後,將其職務調整至人事部門,管理出勤等壓力較輕的工作,當他接受治療恢復後,則又調回原本的部門。

        總而言之,還是要看組織的氣氛來判斷是否告知職場同事。專家認為,若是重度的抑鬱症患者最好還是暫時離開壓力源,畢竟生命要比賺錢來得重要。

TAGS:大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