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綜合指導>

詳細解讀職業生涯規劃

文思屋 人氣:2W
詳細解讀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規劃教育發源於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達到高峰,當時整個美國都在推廣和實施‘生涯教育’。詳細解讀職業生涯規劃,其重點放在人的全部生涯,按照生涯認知、生涯準備、生涯教練等步驟逐一實施,使學生獲得謀生技能,並建立個人的生活形態。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職業生涯規劃已被列入必修課,貫穿於大學教育全過程。   職業規劃並非就是按自己意願去選擇工作,它其實包括五大環節:一是自我評估(知己),即客觀分析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價值觀等;二是職業機會評估(知彼),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目標就業城市、行業、職業、企業相關資訊,結合自己的情況理性評估職業機會;三是確定職業目標、路徑;四是制定行動計劃;五是反饋修正,即根據自我發展、社會變遷以及其它不可預測的因素,主動適應各種變化,及時調整、修正職業規劃。   當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開始介入職業規劃方面的服務;一些大型的招聘會上,也出現了職業測評的攤位。職業測評的結果也成為許多求職者找工作的憑證。國內的高校也紛紛開設了專門指導學生就業的職業規劃課程。   職業規劃是幹什麼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提供的一個《職業規劃系統》顯示,職業規劃大體包括兩部分:一是個人分析,對諮詢者的思考、決策、行事方式深入分析;二是職業規劃報告,清晰諮詢者的工作特質,選擇合適的工作。   事實上,任何人選擇職業時,都會進行諮詢,只不過大多數人並不是找職業指導師,而是聽取父母、朋友、教師的意見。然而,這些意見和建議大多是經驗之談,片面與零碎的,無法全面瞭解長遠的職業發展資訊,無法提供權威的分析,職業的定位也不一定準確。而一些人才職介機構、獵頭公司往往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少會從求職者個人的角度出發。因而,職業規劃才有了存在的必要。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職業由國家和政府統一安排,個人沒有或很少有選擇的餘地,也就沒有職業顧問存在的必要性。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職業道路,越來越重視個人的成功,也就有了對職業顧問的需求。但是,目前各種人才中介活動仍然是粗放的,滿足的是大眾的需求。缺少個性化的、專業化的服務。現在,得到企業認可的獵頭公司是作為用人單位的經紀人出現,但是,國內人才市場還沒有形成求職者個人的經紀人概念。人才找工作,同樣需要提供一種個性化的職業規劃、職業生涯發展。現在人才在選擇自己的職業自主權的之後,確實需要這種服務,因為每個人的發展都會有起點、有機遇、有轉折、有提升,這需要很多專業人士來幫助。職業諮詢顧問這種職業角色應該有關非常大的市場。   職業規劃的意義   在德國、慕尼黑大學,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接受並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個職業規劃大約歷時一週時間,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人生價值、職業需求、職業技能及對未來期望等各方面進行評估,最後給予非常詳細的評分。學生參考此評估去進行職業選擇。   在國外職業被看做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每個人最理想的生存狀態,就是將人生價值與工作聯絡在一起。因為工作能夠給人帶來事業,每個人的價值也才會得到社會的承認。因此,職業規劃對於每個走入社會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慕尼黑大學的一位教授曾經有這樣一句名言,人一生中有許多許多的機會,像街邊乞丐也會有很多機會,關鍵是看你怎麼找到,你遇到能提供你這樣機會的人,他們給你提出合適的建議和意見,最後你會更直接地獲得成功。   目前,從國內的職業規範流程看,諮詢者要與職業規劃師面對面交流後,進行能力、興趣傾向、個人風格、個人動力等長達數小時的人才測評。此後,職業規劃師要用一週左右的時間進行分析、評價,寫出報告,然後,再與諮詢者繼續進行有針對性的交流,解決職業困惑和潛在問題,給出基本的職業建議與最佳發展方向。   不要陷入職業規劃的誤區   職業測試終究是依賴人為開發的系統,只能算是一種參考,對於人的深層道德品質很難真實地測出,被測者也可能會因為暫時性的心情變故或取悅於人的心理而影響到測評的準確性。當然,更主要的依賴使用測評工具人的專業的水準和經驗。職業規劃不應該成為唯一的出路。從職業諮詢、規劃的流程看,自我認識是職業生涯設計的基礎,職業規劃受內外環境的影響很大,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職業規劃也需要不斷地調整。   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為明晰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著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職業規劃最大的作用就是將一個人過去的所有工作經歷、興趣、資質、性向等等集合成一個富有意義的模式。因此,可以說,職業規劃的目的是建立目標、樹立信心,職業規劃只是走向成功的輔助手段,能否成功還要取決於個人的努力。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   眾所周知的原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市場的多元化發展,高校擴招的影響,大學生就業成為一個相對的難點。當然,也從側面反映我們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的脫節。重理論,輕實踐,重高精堅人才的培養,忽視了基礎職業人才的培養。唯文憑論的後果。   並不是說,我們國家對大學生的需求達到了飽和,實際上按人口的比例來計算,我們的受教育水平並不高。而是用人單位與大學畢業生之間出現了斷層。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大學生尋不到適合的工作。這需要社會多方面的努力與協調。比如從專業的設定上、課程體系的建設上,學校與企業的深入溝通上、學生的社會實踐上,當代的大學生很少能體會到生存的艱辛。過去進了大學就等於有了鐵飯碗,分配是國家的事,還有就是家長的事。可依賴的因素過多,造成學生得過且過,並不是很關心社會的發展,市場的需求。一句話,就是“斷奶的時間太晚”。很多這樣的例子,像有些企業招聘時,要求是要有從業經驗。但是,某位大學生在校時組織社團活動,參加社會公益性活動,廣泛地涉足多方面的知識,恰恰成為企業招聘的物件。這就說明,工作經驗並不一定是在企業中做過多少年,除了某些對專業要求特別強的行業之外,如醫生等。大多數的企業重視的是你是否具備與人交往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學習借鑑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   我對大學生的期望是不僅要學好基本的文化知識,為將來的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而且要放眼世界,始終保持與時代的脈搏同步。要知曉生存的危機,在選擇專業時,就應清楚地知道我將來要做什麼,我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學習與提高,這個工作的實際狀況是怎樣的,除了學校教給我的知識以外,我還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與知識,多利用身邊的資源,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豐富自己,提高自己,努力縮小與工作的距離。有備而無患,這樣才是主動地迎合社會,而不是等著、埋怨。   閱讀本文您還可以閱讀:職業生涯規劃五大關鍵要素  做一份有用的職業規劃書(責任編輯: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