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綜合指導>

不工作是美麗的

文思屋 人氣:3.31W
不工作是美麗的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有部流行小說叫《工作著是美麗的》。那個時候,人們接受的教育是,一個人如果不工作,就叫遊手好閒。但現在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

    “學瘋男”和“老鼠女”

    上個週末我參加了兩個PARTY。巧的是二者居然都和因興趣而轉型的生活方式有關。

    少波要走了,這次是雅典。這些年,少波一直不間斷地忙碌在念書和與唸書有關的各種事宜中——北大中文系畢業以後,他一度為電影癲狂,於是去電影學院唸了個碩士。當然,他大學畢業後就參加了工作,而且是一份在旁人看來是穩定而有前途的工作。以往他念書,同時也工作,這次比較決絕,他乾脆辦了停薪留職,拋妻去國地去希臘,只是為了去他心儀已久的大學讀藝術史博士。在朋友眼裡,少波是個不折不扣的男“學瘋”——一沒有功利目的,僅僅因為興趣,讀書讀到40歲,這不能不讓人訝異,就連少波那很見過世面的父母,都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為了興趣,與工作拜拜,成了少波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

    另一個聚會,是為了給同事送別。這位女同事從美國留學回來後,一直在外企工作。13年的工齡,讓她擁有了兩套住房,同時攢下一筆數目不小的備用金。她把其中一套住房出租,在她的計劃中,租金用於並不奢華的日常生活,而備用金可以抵擋突如其來的不測。她早已厭倦了“老鼠賽跑”的生活。她說:“當我向老闆辭職信,宣佈結束過去時態的生活方式時,感到從未有過的輕鬆。”套用瓊瑤的話說,我的這位女同事心有千千結,據說她小時候的很多興趣,都以“前途”之名被父母扼殺在搖籃之中,真是“傷心一牛車”。

    總之,這是兩個讓人心緒不寧的PARTY,參與者多是懷著複雜心情離開的。

    暫時不工作的選擇權

    一小部分三四十歲的中國人選擇暫時不工作,這漸漸成了一種時髦。

    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同事告訴我,如今她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生活充實但不刻板。“我曾經喜歡的油畫和集郵,又重新回到我的生活。你不知道這對我多麼重要。”她甚至懊惱沒有早些選擇這樣的生活。

    在現在的中國,工作者依然美麗;而那些暫時不工作的人,恐怕不僅是美麗的,而且值得羨慕。當然,什麼都有代價,這種選擇通常有幾個前提。

    第一,他們曾經努力地工作過,並因此積累了一定的財富,擁有了一定的財務自由。第二,中國人對生活的安全感以及對未來飽滿的信心漸漸強大起來,於是有信心實踐暫時不工作的自由。

    如果說在匱乏的經濟環境下,工作概括了中國人生活的全部意義的話,那麼如今工作逐漸變成生活的部分內容,至少對這些人是這樣的。當然,更多的中國人依然在工作,而且是超時工作,為了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多的的財富,但這些“工作狂”如今已能和不工作的時髦人士和平相處,這在中國絕對稱得上是一種進步。
 
TAGS: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