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作文評語>

高中生優秀作文帶評語

文思屋 人氣:2.43W

導語:人要有意氣,有自己的意志和氣概,要意氣風發。人不能沒有意氣,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堅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給予它自信的陽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優秀作文帶評語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高中生優秀作文帶評語

高中生優秀作文帶評語1

寬恕別人等於善待自己

廊上的風信子叮叮噹噹作響,風就來了,一直穿過長長空空的迴廊。高高揚起手臂,我順勢將它拉在手裡,十指相扣著放在我的臂彎,輕輕地緊緊地把風挽在手裡。

偏偏我家以前就忝列於那臨街密密麻麻樓群中的一處。街窄,房子也密。臨窗一瞥,大樓灰色的牆壁偏擋了視線,相隔只數米,房子一年四季照不到陽光,人同這房子一樣落寞地潛身這裡。一日,終於,起風了!不想這風攀爬著,迂迴著來到了這裡,玻璃窗跟著那風一顫一顫又一顫,我將手伸入那兩幢房子的夾縫中,竟是伸入風的軌道,緊緊地,急急地,

一股股地在掌心、指間摩挲,竟然有些感動。那深,那長,那窄,那迂迴,擋不住的只有風了。

老房子的四季輪迴之中,風穿梭在孤寂的日子裡。風微微而過,春來了,北方春天的風難得溫順,常夾著塵沙一起來。而在這裡,它偏又改了脾氣,穿越一層又一層的屏障,風在窗前過往,細膩地撲在臉上。遠遠望去,那風中,只望得滿眼的綠色,不知你有沒有好好聞上一聞,醇醇的,來自春天,來自遠方。

老房子的冬,風來時,窗就不能再打開了。風徘徊著,彷徨著,你聽得出它憂鬱、感傷、抑鬱、憤怒的呼喊。它矜持地壓低著他表述感情的聲音,呻吟著,囁嚅著,疲憊地、痛苦地呼嘯而過。我懷疑它帶著一個類似於《呼嘯山莊》中的故事,執著於一種悲傷,一種憤怒。可它偏像個老者,細膩不粗獷,甚至有些溫情而非粗暴,體貼著我這少年人的心懷!

可巧,搬家過後一個星期,就迎來在這新房子中的第一個冬天,我驚奇地發現,在這房前空闊的院中狂舞著的風這般暴戾而快活,在這房前空闊的院中狂舞著的風原來是個少年。

當風再來時,送來一抹綠和一縷陽光。我看著風一點點鑽進積雪中,鑽進土壤中,開始春的篇章。我看它在天地間遊走,冬去春來,來時來了,去時去了。來了,陽光雨露一併帶來了;去了,有如“灩灩隨波千萬裡”,颯颯瀟瀟。

當風又去,不知對遠方的.那一絲遐想,能不能給夢一絲斑斕?

【點評】

作者居然能捕捉到風的蹤跡,把它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味、有情有義,真是不簡單!具體而言,把風信子吹得“叮叮噹噹作響”,玻璃窗“一顫一顫又一顫”,可謂有聲;“遠遠望去,那風中,只望得滿眼的綠色”,可謂有色;風來了,我“緊緊地把風挽在手裡”,風“攀爬著,迂迴著”,可謂有形;可以聞到風“醇醇的”味兒,可謂有味。細膩的筆墨,將風的形象刻畫得極為充實。

押題提醒:本文適用於“歲月如風”“ 帶來的遐想”“醉在自然”“走近”等相關話題的作文題目

高中生優秀作文帶評語2

這也是一種美麗

文人悲愁,因秋日裡百花凋零,人鳥聲俱寂,因秋日裡草木皆衰,日月光暗淡。文人悲秋,成了一種習慣,這悲,悲的悽切,悲的飄渺,悲的沉重。然而,這悲,亦是一種美麗。

悲,亦可理解為悲愁,悲和愁在詩人的眼裡就是讓人心碎的東西,就是讓人流淚的東西。它很殘忍,一顆原來好好的、安安穩穩的心,會被它漸漸地啃噬,咬得血淋,啃得模糊,再捧高了狠狠向下摔去。這是我對於悲愁的體會,但正是這份刻骨銘心的悲痛,讓你無形中多了一份美,一分韻質。

想那黛玉,她含淚而生,淚盡而亡,她“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從她常含淚水的眼中,我感受到了她的悲愁,她的恬靜的、文雅的、不俗的悲,怎能忘卻,那雙常含著淚的眼睛,那裡裝著她的悲愁。很難想象,沒有了悲和愁,黛玉的形象還會在人們心中如此美麗。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不知黛玉讀到李清照《武陵春》中這最後一句時會是什麼模樣,但我知道,那必定會是美得令人心碎的容顏。說愁,怎能不令人想起李清照。是作為女性獨有的多愁善感嗎?是那“人比黃花瘦”的身骨嗎?是那一段“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孤苦嗎?是那一闕“更是離人損”的寒涼嗎?李清照一腔愁情地愁並美麗著。女性的悲愁,悲愁得溫婉而細膩,像潺潺的溪流,流淌在她們的字裡行間,是一種別樣的悽美。

而男子之悲愁呢?他們有力的膀子能否撐得住這心靈的悲愁?蘇軾不能,“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他一生三任妻子,王弗,王閏之,王朝雲,他無法留住,她們去了,蘇軾卻只能空思量。辛棄疾不能,“君來正是眠時節,君且歸休,君且歸休,說與西風一任秋”。納蘭容若不能,愛妻盧氏西去,只因他的冷漠,他的薄情,當他悔悟,卻也只能“常憶燈前呵手為伊書”。男子之悲,較之女子更加沉重,美得讓人無法經受。

就是這別樣的美麗,於悲愁之中凝固了人生的殘缺,正如斷臂的女神,只因她的殘缺成就了美的神話。人生因這份悲愁而有了殘缺,縱使它殘忍,它令人痛,令人心碎,但這,也是一種美麗,無法抗拒,無法壓抑的美麗。

【點評】

文章從文人悲秋入筆,以優美簡潔的文字闡釋了悲愁的內涵與底蘊。繼而以林黛玉、李清照、蘇軾、辛棄疾、納蘭容若等人物為載體,用詩意的語言分析了女性的悲愁之美,以及男性的悲愁之重。最後,以人所共知的斷臂女神作比,鮮明地提出“悲愁也是一種美麗”的觀點。縱觀全文,無論是首尾的安排,還是材料的選取,均絲絲入扣,切中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