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百家姓>

百家姓之齊氏起源

文思屋 人氣:1.22W

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四位的姓氏,作為一個人口較多的姓氏它的來源又是怎樣的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的百家姓之齊氏起源,希望能幫助到您!

百家姓之齊氏起源

姓氏源流齊(Qí齊)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為炎帝后裔姜太公之後,以國名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和《元和姓纂》所載,炎帝之裔,太公望子牙被封於營丘,建立齊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臨淄),子孫以國為氏。《通志.氏族略》載:“太公望封於齊,子孫以國為氏。”

齊姓始祖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後,發源于山東省營丘(今臨淄)。姜太公封齊的故事,流傳很廣。主要是說炎帝的後裔四嶽因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呂國(在今河南省南陽)。商朝末年呂國出了一位很有才幹的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國名為姓,稱為呂尚。當時商朝幾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呂尚雖有滿腹經綸,毫無用武之地。呂尚年過七十,仍在尋找顯示才華的良機。這時,西方周圍的西伯姬昌廣招賢士,呂尚聽說到訊息,立即趕去。但他沒有馬上去拜見西伯昌。卻於渭水支流茲泉河邊用直鉤下釣,而且口中唸唸有詞:“短竿直線守潘溪,這個機關誰人知?只釣當朝君與臣,何嘗意在水中魚。”見者無不驚訝可笑。有一天,西伯昌外出打獵,進行占卜,說此行將得一位輔國賢才。西伯昌聽說呂尚直鉤垂釣之事以後,料定他決非等閒之輩,必有天才。於是躬身前往,來到渭水之濱,上前同他攀談。西伯昌聽了呂尚很有見地的談吐,即恭清呂尚同坐一車,親自執鞭駕駛,回到宮中,封為國師,號稱“太公望”。太公望為西伯昌出了許多好主意,使周的實力和聲望大大提高。西伯昌死後,周武王尊呂尚為“師尚父”。對他更是言聽計從。在呂尚的.輔佐下,周武王終於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國力富強,稱為霸主。公元前567年,齊靈公滅蔡國,齊國疆域擴充套件到山東東部,西到黃河,東到大海,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盡屬齊國。春秋末年,齊國國勢衰危,君權逐漸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後裔有以國為氏,稱為齊氏。

2、出自姬姓,為春秋時衛國大夫齊子之後,以祖字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和《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衛大夫齊子之後,其名不可考,齊子為其字。其子孫以祖父之字命姓,成為齊姓一支。

3、出自是姓,為唐代宣城郡司馬齊光之後,改為齊姓。

據《元和姓纂》所載,唐代宣城郡司馬齊光,原姓是,其後代改姓齊氏。

4、出自他族改姓而來:

①據《晉書》所載(下同),武都氐人有齊姓。

②清滿洲八旗姓喜塔喇氏、齊佳氏等均有改為齊姓者。

③清雲南麗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總有齊姓,為納西族。

④今滿、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齊姓。

得姓始祖: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說字望),因為商末呂國人,又名呂尚,炎帝后裔。是商末周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曾垂釣於渭水之濱,被周文王禮聘為輔助大臣。武王伐商時,任統兵師氏(簡稱師),被尊為師尚父,號太公望,又號太師尚父。在牧野會戰中,殲敵立功,是周朝的第一開國功臣。成王時封於齊,建都營丘,授以征討五侯九伯的特權,地位在各封國之上。春秋末年,田氏代齊後,原齊國王族乃以國為氏,稱齊姓,尊姜太公為齊姓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由上文可知,齊姓源起周代的齊國。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認田和為齊侯。至此,齊國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稱田氏代齊。因田氏代齊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流血的衝突,屬於一種和平演變,故齊姓子孫大多仍留居齊國。

春秋後期,有史料表明,齊姓開始向河南、河北等地播遷。秦漢之際,齊姓在北方的分佈之地更多,並在高陽郡、中山郡、汝南郡等地形成大的聚落,後經繁衍,逐漸形成了齊姓高陽郡望、中山郡望、汝南郡望。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軍閥紛爭,夷族入侵,中原一帶,十室九空,因高陽、中山二郡遠離中原,而汝南郡地處中原腹地,汝南齊姓跟中原其他姓氏一樣飽受戰爭之亂,無奈只得舉族逃難。此際到唐初,汝南齊姓幾遭滅頂之災,遷徙於南方勢在必行,本渴望戰爭一結束,即迴歸故里,無奈戰火連綿,和平之境遙遙無期,只得安家定居,子孫留籍異鄉。

唐代,由於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高陽、中山二郡的齊姓繁衍的尤為昌盛,可謂枝繁葉茂,高官不斷。而前期播遷到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的齊姓也發展起來。

宋元之際,由於趙構偏安江南,齊姓在南方分佈更廣,而北方之齊姓在外族統治後,反而戰爭較少,故此際北方齊姓依舊繁衍的很盛。明初,山西齊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明清之際,有少數齊姓渡海赴臺,進而播遷海外。

清乾隆以後,河北、河南、山東之齊姓闖關東者甚眾。如今,齊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東北三省和河北、河南為多,上述五省之齊姓約佔全國漢族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歷史名人

齊映:瀛州高陽(今屬河北省),唐代大臣。22歲高中狀元后,歷任監察御史、刑部員外郎、判官等職,累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後被貶職,卒年僅48歲。

齊抗:定州義豐(今河北省安國)人,唐代大臣。歷仕監察御史、侍御史、戶部員外郎、倉部郎中等職,後被唐德宗拜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為官必求至精,無遠智大略。

齊唐:會稽郡(今浙江省紹興)人,宋代官吏、學者。少貧苦學,殿試中頭名狀元,官至職方員外郎。有《學苑精英》、《少微集》。

齊泰:明初大臣。初名德,賜名泰。明溧水(江蘇省溧水)人。洪武十七年舉應天鄉試第一,次年成進士。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擢兵部左侍郎。太祖臨終,召授顧命,輔皇太孫,建文帝立,命與黃子澄同參國政,不久晉兵部尚書,建議削藩。“靖難”兵起,他請削燕王屬籍,聲罪致討,力主伐燕。後建文軍屢敗,齊泰等被罷官,復受帝召還,旋遭貶。迨京師失守,齊泰奔走外郡以圖興復。被執京師,不屈而死,禍及九族。

齊慎:河南省新野人,清代將領。因鎮壓白蓮教、天理教、張格爾叛亂有功,升至提督。戰爭英軍攻鎮江時,戰敗,被革職留任。

齊萬年:西晉時氐族豪帥,氐羌人民起義領袖。元康六年(296年),關中氐羌人民響應郝度元反晉,推齊萬年為帝,擁眾數十萬屢敗晉軍。九年,被西晉軍隊擊敗並被俘。

齊季若:唐代進士,貞元中陸贄主試,試明水賦、御溝柳詩,與韓愈、歐陽詹、賈稷、陳羽等人同榜。“皆天下偉傑之士,號曰龍虎榜”。

齊天覺:宋代學者,字莘夫,青陽人。家貧,好讀書,倦則依幾而臥,三十年未曾睡覺。經史子集,無不精通。曾任溫州天富知監,後遷知襄陽、宣城二縣,再改贛州僉判。

齊德之:元代人,醫學家。曾任醫學博士,充御藥院外科太醫。結合自己多年外科瘡腫診治之臨床經驗,編成《外科精義》三卷,受到後世醫家的推崇。

齊召南:浙江省天台人,清代大臣、學者。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科,累官至禮部侍郎。熟於三禮,尤長於地理之學。與從兄齊周華合稱天台二齊,其弟齊世南亦進士及第,可謂一門學者。有《水道提綱》、《歷代帝王年表》等。

齊周華:浙江省天台人,清代旅行家。好遊覽,足跡遍及天下。為保呂留良而受磔刑(俗稱五馬分屍)。有《五嶽遊草》等。

齊彥槐:字夢樹,號梅麓,江西省婺源人,清代官吏、學者。嘉慶進士,曾任江蘇金匱知縣,有治績,以知府後補。以詩文書法知名於世,精鑑賞。有《梅麓聯存》等。

齊承彥:直隸天津人,清代大臣。道光舉人,初為刑部主事,在刑部多年,以勤慎稱。同治四年,累官至刑部尚書。

齊燮元:直隸寧河(今屬天津市)人,北洋派直係軍閥。曾任江蘇督軍等職,抗日戰爭時淪為漢奸,任綏靖軍總司令等職。抗戰勝利後被國民政府政府槍決。

齊如山:直隸(今河北省)高陽人。又名宗康(1875-1962)。早年入北京國文館學習德語和法語。後經營商業。曾三次旅歐。辛亥革命後,致力於戲曲蒐集整理與研究工作,並任教於北平女子文理學院。1931年參加組織北平國劇學會,後增設國劇宣習所,編輯出版《戲劇叢刊》、《國劇畫報》,並致力於北京民俗的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去臺灣。病逝臺灣。在大陸時曾與梅蘭芳合作多年,是梅劇的舞臺編劇與導演。為京劇理論家、戲曲家。

齊白石:湖南湘潭人,著名畫家。早年為木工,後定居北京,專業賣畫、刻印,擅作花鳥蟲魚,亦畫山水人物。篆刻初學浙派,後多取法漢代鑿印。解放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7年逝世,終年94歲。

郡望堂號

1、郡望

汝南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北)。轄區相當於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東晉治懸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

高陽郡:本戰國時高陽邑。漢桓帝置高陽郡,治高陽(今河北省高陽縣東一帶)。晉曾置高陽國,治博陸(今蠡縣南)。北魏置青州高陽郡,仍治高陽。隋廢。

中山郡:戰國為中山國,國都顧(今河北省定縣)。後被趙國所滅。漢高帝置中山郡,相當於今河北省北部地區。一度為魏所滅,復國後遷靈壽(今平山東北)。公元前296年為趙所滅。

2、堂號

簡禮堂:周朝初期,把姜太公封到齊國。過了五個月,子牙來朝廷彙報工作。宰相周公問他:“你們國家這麼快就緒了?”子牙答道:“我簡其君臣,禮其從俗。”意思是簡化君臣之間的交往,一切禮儀從俗。”周公聽了讚揚說:“推行政策法令,如果過於繁瑣,人民就不敢接近你;只有平易近人,人民才能真心擁護你。”

此外,齊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汝南堂”、“玉芝堂”、“中山堂”、“寶綸堂”、“高陽堂”、“賜硯堂”等。

宗族特徵

1、齊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於北,而盛於北。

2、齊姓在唐代時尤為風光。此期出現了齊姓歷史上的兩位宰相,即齊映、齊抗。兩位宰相均出身於官宦世家。且齊映為瀛州高陽人,齊抗為定州義豐人,為齊姓高陽、中山郡望做了很好的註腳。

字輩某支齊氏字輩:國定天新順,官清民自安。坤賢乾和少,子孝父心寬。

山西齊氏字輩:元國普世昌,德堂建正文。

浙江衢州齊氏字輩:寬厚守正,允錫康祥,巨集恩敷沛,奕世延長。又續:智仁聖義,中和名揚。

湖南溈寧長沙齊氏派語:舊班派語:文之顯達,華輔朝章,敦仁垂裕,世業榮光。新班派語:忠厚傳家永,詩書流澤長,遠行湏篤敬,庸德在倫常。

南京齊氏字輩:萬家更化日,喜多慶同生。

山東章丘齊氏字輩:雲生家道遠,和多玉會昌。

遼寧昌圖齊氏字輩:祥建景世成,一永國治興,耀振先賢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