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高師音樂學專業舞蹈課程設定時非合理性現象論文

文思屋 人氣:2.28W

一、A寄校音樂學專業舞蹈課程設定現狀

關於高師音樂學專業舞蹈課程設定時非合理性現象論文

(一)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課程設定的依據。A高校音樂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複合型藝術人才。”

音樂學專業課程設定情況表

二、AS校舞蹈課程設定的"非合理性"現象

(一)師範性特色缺失,課程設定與培養目標

相出入高師院校的舞蹈課程設定一直以來都有沿襲專業藝術院校的課程模式,這與高師院校的培養目標不符。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要求培養“高素質複合型的藝術人才”,確立以音樂學習為主,兼學舞蹈知識的目標。然而,從A高校具體課程設定來看,音樂專業裡的舞蹈課程設定和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有所出A:其一,課程設定與基礎教育的銜接不夠,師範性特色缺失。其二,課程結構過於強調音樂學科本位,舞蹈課程居於“從屬”地位,不能體現音樂舞蹈“複合型”藝術師資的培養目標。其三,內容過於追求舞蹈學科本位,追求單科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音樂與舞蹈課程之間缺乏橫向聯絡、滲透和整合。其四,重舞蹈實踐課,輕舞蹈理論課。

(二)課程結構安排失衡,舞蹈課價值無從體現

首先,從現有的課程設定來看,舞蹈課程設定總體呈現課時比例過小,開設門類過少。與音樂學專業其它學科基礎課程相比,舞蹈課程只佔總課時的5%左右。對於初涉及舞蹈的音樂生來說,在課時量過小、難度大的情況下很難形成一定的舞蹈素質。其次,課程結構安排缺少延續性。現疔音樂學專業的舞蹈課程只集中在第一、第二個學年開設,後期沒有開設與舞蹈相關的藝術實踐活動。這樣的結構安排,等於在舞蹈課程結束後,音樂生就終止舞蹈學習。經過大三、大四兩年的淡忘期,學生原有的舞蹈素質逐步走向消失。舞蹈藝術實踐活動的欠缺,不利於學生舞蹈素質的提升和舞蹈能力的持續發展。

(三)課程內容單一,與基礎教育脫節

課程內容單一首先表現在專業化傾向過高。長期以來,高師舞蹈課程內容的設定一直受舞蹈專業院校的影響,專業化傾向過高,重視知識技能的學習,忽略綜合能力培養。《形體訓練與舞蹈編導》課程內容安排:第一學期包括基本功訓練以及芭蕾把杆組合。第二學期是古典舞身韻以及部分舞蹈編創練習。從以上教學內容看,課程從形式上和內容上過於追求舞蹈學科本位,追求單科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缺乏與其他課程的有機聯絡。舞蹈課程內容的單一化,與中國小基礎教育的需要不相適應。

(四)課程實施忽視音樂生專業優勢

同舞蹈學專業學生比,音樂學專業學生身體的'軟度、開度都難以達到藝術舞蹈對人體的苛刻要求。但是,音樂生對節奏的把握以及對於音樂的感受能力卻有較大的優勢。然而音樂學專業中的舞蹈課程,教學實踐過分強調舞蹈課程本位,不能夠將音樂生專業優勢運用到舞蹈學習中去。“音樂學專業的舞蹈課程始終未能從單一的“依附性”教育理念中解脫出來,舞蹈課程與音樂本專業課程是大小“兩張皮”的生硬組合。>舞蹈教學實踐忽視了音樂生專業優勢。

三、A寄校舞蹈課程設定"合理化"對策

(一)明確課程性質與目標

1.突出“師範性”特色

課程目標是培養目的的具體化,是課程活動各個環節開展的依據。進疔課程設定合理性探討,首先必須要明確目標,即培養學生具備何種舞蹈素質。師範院校的辦學性質是普及型的“通才教育”而非專業院校“專才教育”。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將來的工作物件是普通學生,因此,相比於學生掌握過高過深的舞蹈技能而言,更需要關注基礎性的知識技能,注重普及性舞蹈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舞蹈課程應加強與基礎教育之間的銜接,突出“師範性”特色。

2.強調“複合型”藝術師資培養

立足“複合型”教師培養,重視舞蹈課程的學習。舞蹈課程作為音樂學專業必修課程,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音樂舞蹈綜合藝術素質的複合型教師。在課程設定上,應該注重課程的綜合性、均衡性、多元性,避免只強調學生某一方面的素質,培養“複合型”藝術師資。

(二)調整課程結構,提高舞蹈課價值

1.精簡學科專業課程,增設舞蹈課程

音樂學專業課程結構設定學科門類過多,缺乏整合,舞蹈課程在整個課程結構中所佔比例過小,舞蹈課程的價值無從體現。提升舞蹈課程的價值,一方面要調整音樂學專業課程結構,精選專業主幹課,適當縮減或下調實用性不強的課程,專業深度過高的課程。另一方面,增加舞蹈課程在音樂學專業中所佔的比重,增設舞蹈課程。

2.強化與擴充套件藝術實踐課程的比重

藝術實踐是學生將舞蹈知識付諸實踐,拓展舞蹈能力的重要途徑。學校應該多為音樂生提供各類藝術比賽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參加這樣的藝術比賽,並給予相應的學分。其次,畢業實習也是學生進疔藝術實踐的重要場地。將舞蹈元素運用到音樂課堂中,包括校外文藝活動,各類舞蹈節目的排演等,這些都是磨練學生舞蹈技術技能、編創能力、組織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豐富課程內容,設定綜合課程

新形勢下音樂學專業的舞蹈課程,應避免課程內容的單一化。以“厚基礎、寬口徑、一專多能”的設定原則,探索綜合性舞蹈課程。其一,課程內容不僅要儲存舞蹈學科特有的系統性,關注學生舞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還應當把適應性強的、遷移性廣的課程內容列為重點。其二,課程內容應面向基礎樂理與視唱練耳、鋼琴等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而忽略了當今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一一多母音樂文化的教育。多母音樂文化教育既是全球一股強有力的理論朝向,又是頗為深刻的實踐革新,它是教育,注重與基礎美育教育相銜接,突出“師範性”特色。其三,應結合本專業特點,突破陳舊框框,開發創新性的、綜合性、音舞結合的藝術課程。綜上所述,課程內容的設定必須轉變專業化過深的傾向,從基礎教育實際需要出發,多種課程門類進疔整合,精選普及性舞蹈教育必備的知識結構,設定與基礎教育相適應的綜合課程。

(四)開發專門針對音樂學專業的舞蹈

教村音樂生在入學前普遍沒有接觸過舞蹈,加上年齡、身體條件各方面的限制,在軟開度上難以達到藝術舞蹈對於人體的苛刻要求。但是,音樂生對節奏的把握以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普遍較好,對音樂語言的敏感性大於肢體語言。因此,結合音樂學專業特點,開發專門針對性的教村顯得尤為重要。音樂以流動的有節奏的音響為媒介來表達人的內心情感,而舞蹈則通過形體有韻律的動作抒發人的內心情感。舞蹈與音樂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音樂的節奏是把握舞蹈韻律的依據,在節奏的帶動下,學生能更加輕鬆的把握舞蹈的基本動律,使舞蹈動作更加協調,更富有活力、富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