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學語文教學呼喚生命教育

文思屋 人氣:1.8W

生命教育,是喚起生命意識,培養生命智慧,追求生命價值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種價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種存在形態。點化和潤澤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 語文飽含生命。語文處處有生命,物物有生命。語文讓我們時時感受到生命脈搏的躍動。語文的載體就是生命,是一種不朽文明的體現,那些名篇名作,在我們面前,似乎虎虎有生,並永遠飽含生命。語文載體所表現的內容富有生命和生命的氣息,更重要的是它就是生命的表現形式。不僅是活靈活現的人物有生命,俊逸挺拔的松樹有生命,就是流水玩石也富有生命,就是那些孤立無援的詞語,它們那生命的旋律也在叮噹作響。 語文之所以那麼美麗動人,之所以無處不美,就是因為語文極富生命的特質。沒有一個形象在我們的心靈中不具有生命的特質。一棵小草,一座高山,無論以一種什麼特徵出現,偉大的,生動的,甚至於毀滅的,它都是活生生的,跳躍著生命的脈搏。“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你是否感知到“春色”的勃勃生命?你是否感知到“紅杏”跳動的生命?是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紅杏是要出牆的。一個人物,無論他的最終命運是什麼,他都是以生命的形態存活於我們的生命之中。阿Q無辜地被殺了,但阿Q從來沒有以死亡的形象出現在我們的靈魂中。幾千年來,劉蘭芝依然是那麼青春和美麗地存活於我們的生命中。語文之所以那麼崇高偉大,那麼深刻雋永,就是因為語文不僅極富生命色彩,更是一種對生命的追求和渴望。幾乎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每一個事物,每一個人物,都飽含生命,都是對生命本質的追求。真的語文,將為我們的生命奠基。

中學語文教學呼喚生命教育

 一、尊重學生個體生命的差異。

大思想家盧梭在《懺悔錄》中說:“大自然塑造了一個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句話揭示了一條永恆的真理,即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教育者應當把學生的個體差異當著最珍貴的財富”。語文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學生具有巨大發展潛能,是處於發展過程中人;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獨特性,有著豐富的個性和完整性,是多元化的存在。學生最佳發展與健康成長,他們的生活和命運,與所在學校的教師有極大的關係。因此,“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生命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理論,而是教育的精髓所在。漫畫《話說教育》給我們留下深深的思考:沒有個性的教育必然是失敗的教育。語文教師要真正轉變觀念,關注學生內在生命,拓展其精神空間,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差異、善待差異。我們要把專制的課堂民主化,封閉的課堂開放化,死板的學科內容生活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利用好、處理好突發的生成資源,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是“有思想”的語文、“有情感”的語文和“有生活”的語文。

 二、挖掘文字中的生命情感。

偉大詩人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是應當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所以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文化素質、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方面擔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所以語文教師要挖掘隱藏在語文課程和語文知識中巨大的精神財富,採取有效的手段使其變成生命教育資源,啟迪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人類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使學生在學習中自覺地接受生命教育薰陶,形成具有個性的、崇高的精神品質。

語文文字就是我們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和情感體驗的很好載體。情景交融的詩歌,富含哲理的散文,主題鮮明的小說,哀婉動人的戲劇,都蘊含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古文學習中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淡泊明志”、儒家思想中的“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等內容,應使學生受到修身養性、謙讓、和諧等的教育。如魯迅的《故鄉》、《孔乙己》人物的分析,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對封建禮教的批判和對人物的分析,而要上升到尊重生命的倫理層面:孔乙己的死既有制度對他的迫害,還有“短衣幫”對他的嘲笑和冷漠也是是他走向死亡的催化劑,從而教育學生要相互尊重,相互關愛。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要引導學生學習海倫•凱勒堅強地面對生命過程中的艱難坎坷,對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讓學生感悟人的生命歷程總會遇到這樣那樣苦難和挫折,但只要我們每一個人要勇於面對、勇於接受挑戰,懷著感恩的心學習和生活,生命才會更燦爛。教學《秋天的懷念》時,應深入文字,認真朗讀、品味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神態、語言等語句,領悟文中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文字情感因素很濃,有情親、友情、愛情的主旋律,有愛國、思鄉、懷人的“鄉土情結”,有智者的聲音和仁者的吶喊。充分發掘並利用好文字中的生命情感,將在很大程度幫助學生產生並形成積極的心態和崇高的人格。

三、建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一堂課,教師準備充分,精神飽滿,激情飛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氣氛民主活躍,師生互動心情舒暢,視共同學習為極大的快樂,這是應該倡導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課堂。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師至少把握以下兩點:

1、把微笑帶進課堂,不斷提升情感素養。教師也是人,工作、生活及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可能有不愉快,但一定不能帶進課堂。否則,學生感覺到了老師的不愉快學習也不會愉快。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它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的一劑良藥。微笑意味著友好、平等、尊重、樂觀、自信。帶著微笑進課堂,學生少了壓抑、焦慮從而輕鬆、樂觀、自主、自信地參與課堂。微笑會縮短師生距離,使學教雙方靈感自然產生,對課堂效果起到催化昇華作用。如果老師整天板著面孔,動不動大發雷霆,訓斥學生、學生在課堂上就不會身心放鬆自如地學習的。教師的微笑也可以讓學生看到你的自信和鼓勵,從給在充滿笑聲的快樂氣氛中輕鬆收穫知識。

2、民主、開放、活而不亂的和諧課堂氛圍是師生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催化劑,是構建生命課堂的關鍵。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那種“視學校如囹圄、視師長如寇仇”的教學氛圍必定會使教育失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參與、積極交往應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中學生雖然還沒有形成完備的知識體系,但他們有思想,有自己觀察問題的方式,因此,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尊重他們的想法、觀點,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要真正相信每個孩子在他天賦所在的領域裡優先充分地表現自己,學生就能產生自尊、自信、自豪感”。即使學生觀點出現偏頗,教師也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及教參中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要正確地加以引導,使學生時時刻刻感到自己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感到自己在學術上、人格上與老師是平等的,感到老師的可親、可信。由此可見,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給學生一片生命的綠洲,讓學生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應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