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走出國小英語教學的誤區

文思屋 人氣:2.24W
走出國小英語教學的誤區
摘要  筆者認為國小英語教學應該走出華而不實的誤區,應該回歸其本色,應該真實體現英語學科的特點,追求自然的、樸實的、和諧的、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把提高課堂教學落到實處。
關鍵詞    國小英語   教學   本質   誤區  
        一、國小英語教學的現狀
        當我們走進國小英語公開課的課堂的時候,看到的是上了彩,塗了色的英語課堂。教學內容五顏六色,學習形式五彩繽紛,課件絢爛多姿,課堂上熱熱鬧鬧,氣氛活躍,看似一道華麗的景色。但是,就在這熱熱鬧鬧的課堂教學氛圍的背後,個學生參與學習與交流、情境的創設的真實有效很值得懷疑。是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跟得上教學的步伐、課件的動畫大展示是不是每一節課都能走進學生的課堂?
        通過仔細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幾乎都是由幾個優等生完成,其他同學則成為“擺設”;而所創設的情境實質上成為師生 “表演秀”。通過了解,課件在更多情況下的只用於公開課,平時由於人力物力的限制,大多數教師是無法採用的。對此,我有必要思考一下,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應該擁有怎樣的英語課堂?
        二、教學誤區
        (一)“小組合作”的誤區
        1、“小組合作”採用過濫過頻
        有些教師認為“小組合作”就是新課程理念,無論問題難易,都採用合作的形式,有時設定的問題都沒有討論的價值和必要,一節課下來,合作了好多次,忽的就圍坐在一起,其實就是在浪費時間。
        2、沒有給予必要的指導,沒有參與學生的學習
        有些教師認為小組合作就是讓學生自己學習,沒有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也沒有深入傾聽學生學習的情況,甚至有個別教師讓學生在小組裡學習讀單詞或者課文,自己卻站在講臺上看教案,等時間一到,就喊停,學生學得怎樣教師根本就不知道,這樣流於形式,學習效果自然不好。
        (二)“活動化”和“遊戲化” 的誤區
        英語課堂“活動化”和“遊戲化”,是為了給學生創設輕鬆的學習環境,其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語言技能。可是有的教師將“手段”和“目的”本末倒置,整個課堂充斥著一個接一個的“活動”和“遊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語言實踐最終目的卻不能達到。
        例如有一名教師讓學生進行一個快速“接力傳單詞”的比賽,學生為了能在比賽中勝出,傳單詞傳得非常快,快得模糊不清,一溜而過,比賽是很激烈,師生也很互動,可是試問本課的教學目的“讓學生讀準所學單詞”有沒有達到呢?
        教師創設這一環節的初衷原本是很好的,讓學生自主選擇被詢問的人選,可以使課堂更自主,靈活度更大,空間和範圍也更廣了。但是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除了有一部分學生用所學英語在交流外,好多學生只是在教室裡走來走去,有的沒有詢問,有的甚至直接用中文進行詢問,整個課堂生生互動,氣氛活躍。末了,老師讓同學展示自己調查的結果,展示的只是那部分剛有用英語在交流的同學,他們對答如流,效果看起來不錯,但是這個活動有沒有讓大部分學生們達到語言綜合運用的目的呢?只能說這是一場師生配合得不錯的表演秀!
        (三)“課件” 的誤區
        正確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擴充課堂的容量,可以為教學創設更生動、逼真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但是,有些教師由於對課件這個輔助手段認識不到位,對課件的採用是寧濫毋缺,認為只要沾上多媒體的邊就是“現代化”,過頻過濫地採用多媒體教學,沒有考慮它是否有必要運用,或者是否運用得當,因此步入“課件”的誤區,從而貶低了“課件”的價值。
        好多教師在複習單詞的時候,喜歡用課件展示圖片。由於圖片是接連幾張的,所以教師只能站在講臺上操作計算機,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加大了師生的距離。如果我們不採用多媒體課件,把幾張圖片拿在手上,走入學生的中間進行提問學習,這樣既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效果肯定會更好。
        有的教師認為課件的動感越足越好。在一段對話中,裡面的人物是眉毛、眼睛全在動,活脫脫的動畫片。但這是要耗費諸多人力、物力和時間才能完成的。到底有沒有這個必要?很值得我們思考。課改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學生平常的真實的每一節課都能體現新課標精神,都能體現“生本”理念的。如果只能在“公開課”上“擺一擺”,“秀一秀”,其意義何在?平時的課堂能否都用上這樣的課件?       三、走出誤區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國小英語課堂應該是迴歸其本質,創設自然的、樸實的、和諧的、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學習方式,“活動化”、“遊戲化”、“情境化”對於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作用自是不可忽視。課件運用恰當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但並非選擇這些學習方式、教學途徑、教學手段就等同於選擇了新課標提倡的教學理念。我們應應該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國小英語教學的具體內容,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環節,適當選擇“合作學習”方式。對於傳統教學模式受到限制時,可以選擇“課件”輔助。而當學生的精神出現倦怠狀態時,可以知覺選擇“活動”。教師要結合自己的自己的實際,少一份盲從,多一份思考;少一份浮躁,多一份實在,潛心把握新課程的精神實質,這樣才能才能真正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