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從企業需求談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文思屋 人氣:6.22K

摘要:大學生就業困難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文章分析企業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具體要求,提出在教學中加強和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思路和建議。

從企業需求談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企業;大學生;職業素質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用人單位主要從成本和效益出發,更多地考慮招聘大學生能否帶來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現場經常見到,面對著設計精美、內容充實的一摞摞獎勵證書, 用人單位並不感興趣。他們在面試現場向學生提問的往往是,“你參加過哪些社會活動?”“你在哪裡實習,做什麼?”“你做過專案嗎?”“現在是否有比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單位用人,從過去看重學歷轉到學歷、素質能力並重,甚至專以素質能力為重。

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職業素質與能力需求,對學生髮展有著很好的導向作用。因此,從人才市場對人才的素質與能力要求出發,高等教育要在培養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注重培養行業職業發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質。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能力是決定職場成敗的重要因素,是職場制勝、事業成功的法寶,是真正提高畢業生的擇業就業競爭能力,提高職業變化的適應能力的根本途徑。

一、企業招聘人才的主要標準和尺度

職業素質是企業在人才招聘過程中衡量應聘者能力的主要標準和尺度。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是人才素質的一個子集,同時也是人才素質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謂人才素質,是指人在德智體美諸多方面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質、科學素質、道德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人才素質具有諸多的衡量標準,例如科學素質或者說專業素質大致可以用學歷和工作經驗來表徵;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來衡量,而心理素質和對社會或者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則與個人的情商有關。這些衡量標準在用來衡量人才綜合素質的同時,也可以作為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一個客觀衡量尺度。

世界經合組織的柯林·博爾提出,21世紀人才必須有三本護照、三種生產能力和三種財富。三本護照分別是:學術性護照,職業性護照,事業心、進取精神、創造能力和協調組織能力的護照;三種生產能力分別是創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種財富分別是創造性、健康和交往。這“三個三”實際就是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綜合素質的高度概括。

能力結構指高素質人才對於從事專業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組成。從人才全面發展的目標及21世紀對大學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學生成才戰略來考慮,21世紀大學生在能力結構方面應具備知識的自我更新能力、資訊的靈活處理能力;良好的適應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溝通交際和組織管理能力。

調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學生不瞭解、迫切希望知道用人單位招聘、錄用、使用人才的素質與能力基本標準。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向就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素質能力現狀與用人單位要求相去甚遠,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大學生素質能力不足。社會對大學生“眼高手低”、“紙上談兵”、“好高鶩遠”、“高分低能”等負面因素的評價,說明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素質能力與社會、與用人單位、與工作實踐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大學生自身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技能不高,是造成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業最看重大學生什麼素質

企業已不再單純用高學歷、高分數的標準來衡量大學畢業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優良的人品、團隊意識、吃苦耐勞、敬業愛崗的獻身精神等來評價大學生畢業生。

(一)優良的個人品質

對企業而言,員工的品質就是企業的“品質”。所謂做事先做人,有德無才要誤事,有才無德要壞事,德才兼備方成事,這是對每一個大學畢業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業寧願要高品質即使專業知識成績差的人也不願要專業知識優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為專業知識欠缺一些可以通過企業各種培訓、深造機會彌補,但低劣的人品卻是無法彌補的。

(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企業發展離不開團隊合作,個人成長也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幫助。企業的興衰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成員相互協商、相互尊重、相互凝聚的程度。所以企業非常看重大學畢業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大學畢業生也只有將個人融入團隊,個人發展才會更加順利。

(三)敢於拼搏、吃苦耐勞的精神

企業和社會非常欣賞勤奮、上進、肯吃苦的年輕人。大學畢業生在未來的道路上,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在學生時代就要有長期忍受痛苦的思想準備,要耐得住寂寞、敢於拼搏、敢於冒險、吃苦耐勞、經得起各種困難的考驗、不斷進取、並有百折不撓的精神。

(四)紮實的專業技能

學習成績不是企業用人的唯一標準,但是仍然是企業衡量大學畢業生的一項無可替代的重要標準。熟練掌握或精通某項專業技能,打下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永遠都是大學畢業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只能稱為“人材”,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的大學畢業生可稱為“人才”,而能為企業和社會創造財富的大學畢業生方能稱為“人財”。

(五)不斷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過去的一般能力要求,發展到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特殊要求。那些善於運用自己的大腦去不斷探索、開拓和創新的大學畢業生是企業最看重的人才,因為他們永遠不滿足於現狀,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強的目標挑戰。

(六)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企業和社會對大學畢業生最基本的素質要求,也是畢業生成才的基礎、事業騰飛的起點。企業和社會希望並要求大學畢業生把選擇的“職業”當作長期追求的“事業”,要熱愛、投入和執著,要與企業同甘苦、共患難、榮辱與共,而不僅僅是賺錢謀生的“工作”和臨時落腳點。一個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的大學畢業生,不一味只關注企業能夠為自己提供什麼,而是考慮自己能夠為企業帶來什麼價值。

(七)較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畢業生是否能夠在艱苦或不利的環境中很快調整自己的狀態,保持旺盛的鬥志,朝氣蓬勃,積極進取。大學畢業生要學習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培養自信、豁達、樂觀的思想素質,堅強、果斷的意志品質和廣泛的興趣愛好,進行友好的人際交往,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實健康,自我個性意識穩定發展,從而增強自我調節心理狀態的能力,能經受各種挫折和壓力,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競爭。

總之,具有良好的人品、紮實的基本功、吃苦耐勞的精神、強烈的`事業心、不斷創新的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及有明確追求目標的大學畢業生才是企業和社會所需要的。

三、加強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教學建議

大學生職業素質與能力的培養,要結合學校層次、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結合學生就業主要趨向,通過市場調研和歸納,梳理出學生所需重點發展的專業技能、通用能力和個人素質,提高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通過課程教學,達到滿足學生未來職業與人生髮展的能力要求,使學生做好就業與職業發展的充足準備。

(一)重視人才市場與用人單位的調研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地域和歷史時期,對人才的要求和評價標準也不一樣。要總結出適應實際要求的專業技能、職業素質與能力的勝任模型和標準體系。在課程教學中,要求教師密切聯絡實際,不斷更新人才市場資訊,把握市場需求,建立有針對性的人才素質與能力培養體系,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和適應能力。人才需求的素質與能力體系的建立,可以通過對目標行業企業的職場人物訪談,收集近期畢業生反饋資訊和用人單位的評價,調研人才市場需求資訊等途徑獲得直接的一手資訊。知己知彼,有針對性提升學生各方面技能。

(二)為學生提供系統科學的素質能力評估工具

每個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結構各不相同。通過相應的測量與評估工具,讓學生了解自身當前的各項素質與能力的狀態和水平,準確清晰地瞭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合自己的學業規劃、素質與能力的拓展計劃。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經驗,建立適應本校學生實際的素質與能力的評估體系和評估標準,科學設計評估流程和測量辦法,建立素質與能力的評估記錄,為學生提供實際幫助,為學生未來就業提供相應評估報告。

(三)借鑑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各項適應人才要求的素質與能力,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獲得未來職場和人生的成功。通過討論分析貼近學生的職場成功人士,有助於學生理解與接受,有利於學生模仿和建立榜樣目標。在教學實際中,通過引用和分析典型案例,可有效幫助學生建立相關素質能力概念,進而理解和掌握各種提升途徑與方法。如果能讓學生在課外親自蒐集和分析相關例項,在課堂上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與探索,共享交流各種資訊和思路,無疑可以提高實際教學效果。

(四)加強課堂內外的團隊訓練

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過程,各種技能是在實踐體驗的基礎上逐漸掌握形成的。因此,團隊拓展訓練是培養學生各項素質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師在訓練學生各方面素質與能力的教學過程中,建議主要採用拓展訓練的教學方式。拓展訓練活動專案的選擇與組織,一方面可以借鑑心理學教育學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直接採用企業培訓的成熟經驗。這部分教學,除了授課教師外,亦可以根據學校條件實際,聘請企業人力資源和企業培訓專業人員參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和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冬蓉,嚴曉蘭.論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J].南昌大學學報,2007,(5).

[2]荊秋慧.大學生職業素質訓練的目標與方法[J].大學生就業,2005,(8).

[3]徐美燕.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職業能力[J].教育與職業,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