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全球化背景下的企業管理哲學階段性特徵分析

文思屋 人氣:2.32W

摘要:在開放競爭的時代,中國企業要經受住來自內外強大的競爭壓力,重要的一條是思想觀念上的到位。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到一個企業的成功經營必須構築好自己的經營管理哲學的重要性,認識到構築這種企業經營管理哲學的迫切性,更應認識到構築企業管理哲學的階段性,建立起適合目前經營特點的管理哲學體系。

全球化背景下的企業管理哲學階段性特徵分析

關鍵詞:管理哲學 特徵分析 階段性構建

 一、企業管理的高度——構建合適的企業管理哲學

大凡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套管理哲學,因為哲學基本上就像一隻羅盤,能指引企業經營的正確方向,幫助企業迎接挑戰,可以獲得職工、消費者、社會的大力支援,從而幫助企業追求成功。“愛的迴圈”的提倡者吉田忠雄是YKK拉鍊公司的總裁,YKK拉鍊公司製造的拉鍊佔世界總產量的35%,他將利潤分成三份:三分之一是以質量較好的產品以及低廉的'價格交給消費者;三分之一交給銷售我們產品的經銷商和代理商;三分之一用在自己的工廠。“不為別人得益著想就不會有自己的繁榮。”如果我們撒播善的種子,那麼,善還會迴圈歸還給我們的,善在我們之間不停的迴圈運轉,使大家都得到善的實惠。

企業管理哲學不僅僅關係到企業一般的經營理念,而且涉及到企業對內和對外的一種生存的哲學思考,它關心的不僅僅是管理層面的因素,還有企業倫理等方面的內容,它是企業的辨證思維方式,是企業處理企業與社會、員工、顧客和相關利益群體各種矛盾的方法。不僅在國內可以適用,而且在國外也能大行其道。這也正是我們在跨國經營時代所應強調建設具有很強適應性的企業管理哲學的根本所在。

 二、中國企業管理哲學建設的必要性

1. 中國企業跨國經營迅猛發展的需求

經過“改革開放”20年的發展,中國不少企業已經初具規模,已經具備了開展海外投資的條件。中國已被聯合國評為新興的海外投資國,其中一批優秀企業,如海爾集團、上海廣電、萬向集團、杉杉集團、東方集團等,都已不同程度地走向跨國經營。在討論企業跨國經營的有關問題時,筆者以為,中國跨國企業的企業文化與理念體系構建是比較重要的一方面,它對企業在邁向跨國公司的重大轉型過程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我們更應該強調構築自己的企業管理哲學和管理文化,以免被別的國家文化所同化而失去自己的獨立性。

2.西方企業在中國本土經營的成功啟示

據統計,世界上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國登陸,中國企業面臨著全球跨國公司的技術、資金、人才管理、經驗和哲學的嚴峻挑戰。加入WTO後,形勢更加複雜。中國企業的競爭對手都是具有超強實力的巨型企業,它們有著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強大的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世界跨國公司咄咄逼人的進攻勢頭,使中國處於起步和初級發展階段的跨國經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還有一個更為突出的挑戰是中國的企業在西方多國公司面前是亦步亦趨還是自我崛起,這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制度問題,也是一個企業發展高度問題,任何一個問題不能妥善解決好,都會影響中國企業的長久生存。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借鑑西方公司的做法。西方公司不僅願意採取國際統一的標準化管理,而且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入鄉隨俗創立相應的管理模式。比如:把人員流動作為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一個不變因素;擴大招聘範圍,不只侷限於招收名牌大學畢業生,著眼於立足本地和長遠發展的需要;改變過去的一貫做法,減少外國經理的數量,多給中國員工晉升的機會,避免中外衝突;與中國的大學合作,建立自己的培訓機構等。這些做法對於中國的企業怎樣在本土各地經營以及走出國門開展異地經營都是很好的借鑑。西方公司在中國經營的本土化成功,直接打壓著中國企業的生存空間。如果我們仍一味模仿西方公司的經營方式,不去做挖掘深層的本土和異域的生存土壤的努力,形成一種更能符合中國本土和國外文化的企業文化和哲學,中國公司的生存、發展道路將會變得比入世前更為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