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第三女子中學教育的劇場課程價值論文

文思屋 人氣:2.42W

摘要:為提升學生髮展,培養創新人才,學校在整體設計和具體實施高中創新課程時,應分別從課程開發、改進學生學習方式和改進教師教學方式這三個方面進行考慮,通過整合資源的跨學科學習、多元方式的合作化學習和情境建立的體驗性學習等方法,實現“教育劇場”創新課程的核心價值。

第三女子中學教育的劇場課程價值論文

關鍵詞:創新課程;核心價值;整合資源;跨學科

歷經六年,“教育劇場”課程已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以下簡稱“市三女中”)生根,成長為一門成熟的課程。這門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整合資源的跨學科學習、多元方式的合作化學習、情景建立的體驗性學習,已逐漸獲得專家、同行的認同和肯定。在六年學習、實踐、構建課程體系和方案的過程中,學校一直在思考:高中階段的創新課程,在其整體設計和具體實施中到底應具有怎樣的質素,才能提升學生的發展,為未來社會培養創新人才?在課程實施中,教師應當能識別足夠引發學生參與思考、質疑和探究的關鍵問題,遵循有邏輯的問題鏈條,引導學生有序提升思維品質、培養思維習慣,最終培養學生的理解力、思考力。教師應該重視課程設定的複雜性、合理性,以此為基礎,既實現教學內容淺顯易懂,又能對重要問題展開多維度的本質探究。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經由思考實踐,理解學習如何對個人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養自我教育的能力。要達到這個境界,讓學生在學校這片文化場域中獲得滋養,通過新課程構建和實施,來培養學生的理解力、思考力和創造力,這是開設學校新課程的核心目標。“教育劇場”這門課程觸發了學校構建課程的新思考。

一、整合資源的跨學科學習,在課程開發方面為學校開啟思路

“教育劇場”的開設充分利用了校內資源,有效整合了跨學科的教師資源。這門課程沒有專業的戲劇老師,是由市三女中語文、英語、歷史、心理、音樂、美術、資訊多媒體等教師組成的綜合團隊。戲劇本來就是集語言、社會、音樂、美術於一體的綜合藝術,教師們跨專業合作,各自發揮所長,讓這門課程最大限度地融合了校內教師的智慧資源。不僅如此,學校還充分利用了各種校外藝術家、專家資源,如境外姊妹學校戲劇教師、戲劇學院專業教師、社會培訓機構教師、藝術家等進駐學校,因此豐富了課程的內涵。除了整合教師資源,新課程也必需整合學科知識資源。“教育劇場”課程中,學生們自己編寫劇本、編排表演、設計服裝、製作道具、布控燈光、製作道具等。這些綜合活動要求學生呼叫各學科所學以實現任務目標,也更需要發揮合作小組中每個人的特長,如語言表現力、肢體表達力、畫面色彩搭配知識、物件材料重構知識等。總之,跨學科呼叫人力和知識的資源,為不同學科的教師協同創造條件,教師、學生在同一個專案達成中相互交流、啟發,合作學習,共享發展。認識到“整合資源”“跨學科”這兩點是“教育劇場”課程的成功要素,市三女中加快了整合各種資源,開發跨學科課程的步伐。“中西講壇”是學校很有特色的一門課程,取“學貫中西、智通文理”之意,每學期定期由市三女中教師同時開設十幾個講座,先後已開設了六十多個講座。人文藝術類的有“道家智慧與心理療傷”等,數理科技類有“條形碼和二維碼”等。這些講座都是學校教師結合學科和自身愛好而開設的,大大豐富了學校的課程資源。“大學體驗”課程是組織學生到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院校,參加由大學教師與中學教師共同討論開設的課程,體驗研究過程和方法。大學是市三女中跨學科課程開發的又一重要資源。“藝術地圖”課程是美術教師和歷史教師開設的;“茶藝”課程是語文教師開設的;“女生禮儀”課程最有特色,是以班主任輪流執教的形式開設的。這些藝術審美類課程注重藝術品位和生活情趣,為女生所喜聞樂見。學校還開掘了家長資源,開設了“學業職業事業”生涯課程;並繼而開發校友資源,開設了“校友成長足跡”探究課程。整合資源,使學校跨出學校,使學科跨出學科,頓時師資倍增;跨學科使知識在生活中獲得,使學習在專題中進行,頓時課程倍增。

二、多元方式的合作化學習,成為學校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切入點

“教育劇場”是開展合作學習的範例。比如,建立了課堂學習小組的基本教學模式。“教育劇場”每次都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小組的形成方式是隨機的。每一次上課,學生都在新的小組裡與同學進行合作,使每一個同學與班上其他同學交流合作的機會大大增加。比如,激發學生思考維度的多樣性,催生其多種形式的自我表達,生生交流的主動性得以提升。有時,學生展現出的是對某個問題思考的結果;有時,學生展現的則是對某個問題或現象的困惑。不論哪種形式,只要是態度誠懇的思考,都被尊重和包容。比如,學生成為課堂主角,體現了主體地位,教師不再是權威身份,而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在“教育劇場”課堂上,最常見的活動形式是教師分配好任務後,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開始自己演繹,每個成員輪流成為舞臺的.主角,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產生了更多的學習樂趣。學生既可以是導演、編劇,又可以是演員、觀眾;教師是主持者,也是最願意觀賞、傾聽的好觀眾。“教育劇場”的課堂,充分體現了師生在課堂裡的平等對話關係。“教育劇場”課堂上體現了真正的合作學習的價值和精神。教師在合作學習中需要準備的是:一是對理念和實踐操作的內化和創新;二是對學生合作技能、合作方法的規則制定;三是對學生小組分工進行培訓和監督;四是對合作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教學設計。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學習方式,由於其效果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但這種方式絕不僅僅是拼幾張桌子,小組討論五分鐘那麼簡單。“教育劇場”所體現的“多元方式的合作化學習”,“多元方式”才是關鍵所在,如何激發思想交鋒,如何讓每個人討論,如何讓討論激烈而規範,如何能讓討論盡興而又完成教學任務,怎樣才能體現師生平等、生生平等,如何把握正能量和負能量的交鋒,都是目前合作學習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三、情境建立的體驗性學習,引起了學校改變教學方式的新探索

“教育劇場”中的情境創設、角色代入的體驗式學習,目的未必是去解決問題,而是提供學生認知社會的多元化視野,提高她們主動認識事物的情境理解力、理性分析力和換位思考力,這也是其他學科可以借鑑的教學方式。比如,化學學科的問題本來就源於生活,源於自然,源於某一現象,如“桂林山水甲天下,因為石灰石的存在,才成就了這千姿百態的石筍、石林與鐘乳石”“因為霓虹燈中的稀有氣體,才點亮了我們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當教學、生活和大自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課堂就不再枯燥乏味,就把所要學習到的零碎知識與化學理論、化學思想轉變成一個個探究世界相互聯絡的不同側面的過程。物理組教師發現,“教育劇場”能讓學生對一些比較深刻的哲學倫理問題開展激烈討論,是因為從身邊事入手,設計了情境,而一些女生認為物理太難就是因為太理論。因此,物理組開設了“物理中的美學”系列午會課講座,涉及建築中的物理、美術中的物理、音樂中的物理等內容,為物理創設了更廣泛的學科情境。英語組教師認為,“教育劇場”的情境是社會大情境,而英語的情境教學是可以拓展出去的,於是他們開設了英語的新課程文化之旅。教師引領學生踏入世界舞臺、文化聖殿,逐步形成英語教學中獨特的“文化之旅”校本課程與教材。現在,其“文化之旅”“科技之旅”“閱讀工坊”“英語Drama”,都已成為學校的精品校本課程。“體驗式學習”是從杜威“教育即生活”開始,至今已是老生常談了。如果教師只把體驗式學習定位在書本知識,在課堂上搞點情境教學,那就很難有實效。“教育劇場”之所以能夠有效,因為它是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驗室,構建了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大情境。化學組的“生活之趣”體驗的是化學之美;物理組的“物理和美”體驗的是生活;英語“文化之旅”“科技之旅”“閱讀工坊”體驗的是文化浸潤。設計課堂學科場景,體驗學科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科後的人文體驗。常說中國學生缺少人文精神,這其實也是中國學生學科創新不夠的原因所在。“教育劇場”所體現的情境建立的體驗性學習有它的深層含義,對學校改變教學方法帶來了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