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物流配送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文思屋 人氣:2.01W

一、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學科知識型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存在著許多不足,主要弊端如下: (1)課程設定學科化,知識陳舊,職業技能性差。目前我國物流專業的課程大多是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踐課“三段式”結構模式,課程之間缺乏內在聯絡,教學內容前後重複,知識老化,職業性、技能性差,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2)教學內容理論化,輕視實踐性教學。這樣直接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專業技能不足,無法體現高職生“動手能力強”的優勢,不能有效開展工作。 (3)教學方法單一呆板、陳舊落後。教師主導地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上課仍是滿堂灌。造成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到課率低甚至逃課。 (4)教學手段傳統,現代技術教育不足。由於受觀念和教育經費的限制,大多沒有建立物流實訓室,更缺少現代管理技術軟體投入,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現代管理技能和水平的培養與提高。 (5)教材缺乏、師資隊伍職業能力不夠。我國的物流教育起步晚,適合高職院校使用的技能性、操作性強的教材非常缺乏。現有師資大多是從管理、營銷等專業轉過來或從高校畢業直接來到教學崗位的,沒有物流實踐經驗,不少教師從事物流教學特別是開展物流實踐教學時顯得力不從心,致使教學很難達到高職物流管理培養目標的要求。這種傳統、陳舊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不瞭解專業工作實際,嚴重缺乏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無法很快地融入企業實際工作,致使畢業生就業困難。因此,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進行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勢在必行。

高職物流配送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為了走出高職教育的困境,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檔案)中明確指出: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 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範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教育部關於高職課程建設的巨集觀思路指明瞭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方向。

三、高職物流配送管理課程改革探索物流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專業的必修課,也是核心技術課程之一,而配送管理又是物流專業的主要職業崗位。因而,物流配送管理課程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我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要求,本課程以工作過程為指導,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深化職教思想和職教觀念的改革,優化課程結構,更新教材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新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力求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專業培養目標。

1.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內容設計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要求課程內容應體現能力本位,以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基於企業工作過程進行系統化設計,打破原有的以理論為主的內容結構和排序,重構教學內容,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相應的知識、技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培養學生能在複雜的工作過程中做出判斷並採取行動的綜合職業能力。按照基於工作過程的思想和培養職業能力的教學目標要求,我們打破了原有的以學科知識邏輯展開的課程體系結構,根據物流配送的實際工作流程和崗位要求,將配送課程內容設計為配送中心規劃、訂單製作、揀貨作業、補貨與盤點作業、流通加工作業、出貨與包裝作業、配貨與送貨作業、成本控制與績效評價8個學習專案。每個學習專案均以作業合理化方案設計任務為載體,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行動方式來組織教學,由教師選擇物流企業的實際案例為任務引導,以企業真實的業務資料和業務開展過程來展開教學。通過這8 個專案過程的學習,使學生既學到了該專案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又培養和鍛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2.完善教材結構,建立工學結合的教學資源庫根據課程改革需要,我們改變過去主要傳授顯性知識與抽象技能,缺乏與實際工作直接聯絡的教材體系,以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提高為目的,通過課程開發和建設,構建了工學結合一體化的新教材體系。積極選用適合高職教學需要、工學結合一體化的優秀教材。深入優秀企業調研,更新和完善案例庫。製作多媒體課件,並上傳到網站和學生QQ 群中。建立課程網站,整合網路資源,建立課程學習的平臺。通過努力,建立了配送管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材資源庫,完善了教材內容和體系。

3.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為實現“面向生產、立足崗位、工學結合、注重素質、培養能力”的專業培養目標,本課程積極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和教學模式創新,形成“認識實習+ 理論教學+企業參觀+校內實訓+課業設計+校外頂崗實訓”的複合型教學模式。其中理論教學、企業參觀、校內實訓室實訓是在課內完成;認識實習、校外頂崗實訓是在課外時間或節假日完成的,彌補了課內實踐教學時間的不足;而企業參觀、認識實習、校外頂崗實訓的教學則是由企業兼職教師完成, 有效地彌補了校內教師職業實踐的不足。新型教學模式,體現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特點,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4.以學生為主體,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育思想,採取行動導向教學方法,達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腦體一體、工學一體、知識和能力一起提高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們根據課程內容和高職學生特點, 主要採取任務驅動、專案引導和行動導向等教學方法,注重運用案例教學、角色模擬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案例分析和模擬工作情景的演練,掌握物流配送的操作方法,實現配送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除理論教學之外,上述認識實習、企業參觀、校內實訓、課業設計、校外頂崗實訓等教學活動,均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獨立完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體潛能。

5.完善教學手段,建立工學結合一體化的教學環境基於工作過程的教學,需要教師設定教學情境。在教學中,我們將每一個學習專案劃分為若干學習子專案,進行每一個子專案的教案設計、任務書編制、工作單設計,並提前進行實訓材料的配備,充實教學材料。新的教學情境的重構,把教室變成了 “車間”,為學生建立了“學”“做”一體、工學結合的學習環境。為滿足實踐課教學的需要,我們對“物流與電子商務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進行了升級和完善,建立了“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室”,創設儘量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有機會完成與職業任務內容相一致的學習任務。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以“工學結合式學習崗位”為目標,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6.建立“以人為本”、目標多樣化的評價考核機制高職培養目標和教育的規律性,要求建立“以人為本、能力主線”的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和考核體系。評價標準應包括知識性目標、技能性目標和關鍵能力目標,作為專業課,重點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流配送管理課程採用個體考核與團隊考核相結合、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知識考核與能力素質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建立了客觀、公正、公開、公平的評價考核體系。我校08級物流專業配送管理課程的期末考試, 以課業設計+企業調研報告的方式進行。課業設計由學生個人獨立完成,企業調研報告由學生團隊完成。在小組調研中,學生4人一組,分工協作,克服了企業配合不力、資料收集困難、路途遠、天氣寒冷等重重困難,按時完成了任務。共上交企業調研報告55篇,每篇3000字以上。通過課業設計,檢驗了學生專業知識掌握能力和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通過企業調研,培養提高了學生的交往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分析寫作能力。

四、高職物流配送管理課程改革的效果基於工作過程的高職物流配送管理課程改革, 使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技能對接,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縮短了學習與工作的差距,更好地滿足了社會和企業的需要;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 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養成和健康人格的發展;工學有機結合,實現了教、學、做一體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程設計中強調學生職業拓展能力和可遷移能力的培養,適應了未來崗位多變的需要,提高了就業競爭力。高職物流配送管理課程改革,在我校的教學實踐中也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學生上課出勤率提高了,考試成績也普遍提高;學生在考試中所撰寫的企業研究報告,得到了企業的普遍認可,很多配送方案被企業採納。物流專業的學生在參加全國和全省的物流技能大賽中取得金獎、銀獎和銅獎的好成績, 受到社會和物流企業的廣泛讚譽。我校物流專業的 “雙證率”達90%以上,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年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