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校園文化建設在構建素質教育體系中的作用論文

文思屋 人氣:2.05W

[摘要]大學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養成具有其他形式難以取代的獨特優勢。文章闡述了校園文化環境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對如何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校園文化活動形式作了探討。

校園文化建設在構建素質教育體系中的作用論文

[關鍵詞]校園文化 素質教育體系 構建

一、校園文化環境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1.高雅活潑的校園文化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具有教育導向作用。優美高雅的校園物質環境、民主平等的思想政治環境、和諧寬鬆的精神文化環境、團結進取的學術創新環境會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校園文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效果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它的內化作用。大學生身處校園所特有的環境氛圍之下,經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漸積澱為大學生的品質,使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不斷得到提高和完善。

2.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具有提高師生的創造活力和培養創新精神的作用。校園文化作為師生共同營造的一種文化,在教學、科研、文娛等實踐中可以啟迪師生的多種思維方式,引起不同學術觀點的爭鳴。不同學科、不同觀點間的交流切磋和砥礪、碰撞,使學生的思維方式、情感意志、精神風貌和創造潛力得到積極的影響和引導。它的最終目標是讓青年人離開學校時,是一個和諧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專業人才。

3.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具有滿足學生愉悅需求、增強學生凝聚力的作用。課餘開展的各種學術講座、文藝會演、體育比賽、科技競賽、學生社團等校園文化活動,將有共同愛好、共同追求的學生凝聚在一起,交流技藝、探討問題、解決問題,達到開拓思路、共同提高、共同創造的目的。另外,在此過程中形成和產生的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還會產生內在的號召力,增強學生之間的內聚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共同進取的團隊精神。所以說,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不僅滿足了廣大學生的愉悅要求,更重要的是起到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和諧人際、提高能力的作用。

4.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對大學生社會化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顯然不可能僅靠課堂、實驗室完成,還要通過大量的、豐富的課外教育活動,通過師生間、學生間交往以及走出校門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才能逐步得以完成。任何大學都處於一個地域和社群內,不可避免地要與所在地域和社群發生聯絡。通過組織師生與地方共同進行科技開發、共建實踐基地、技能競賽等社會實踐活動,使得地域和社群文化中的積極因素不斷豐富並更新著校園文化的內容,有助於學生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為他們步入社會奠定了基礎,加速大學生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轉變,實現了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

二、創新校園文化活動形式,構建完整的大學生素質教育體系

1.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高校發展的總體規劃,樹立校園文化全員共建意識。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的一種群體文化,它貫穿在學校的教學、管理、生活等各個環節,在無聲無息中薰陶、昇華和鑄就著學生的人格和靈魂,影響著學校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效。校園文化建設絕不僅僅是宣傳部、團委等少數幾個部門的事,也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必須在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黨、政、工、團組織共同參與、分工協作、齊抓共管,優化學校整體的育人環境。建立以學生和教師為主體,集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的建設機制,才能達到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的預期目標。

2.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形成有力的保障體系。有效的管理制度是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校園管理制度的制定應遵循民主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原則,注意尊重和滿足廣大學生的客觀、公正、民主的心理,取得他們的理解和配合,從而將制度管理的剛性與德育教育的柔性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摒棄不良的個人習慣,從規範中獲得文明程度的提高,促進他們人格的健康發展,使素質教育真正得以體現。

3.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腦海中的文化因素、文化品種越多,越有可能通過隨機的碰撞,出現優化組合,激發出創新觀念。校園文化的多姿多彩最能滿足正在成長的青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校園文化活動中的人文藝術活動和學術科技活動要有豐富的內容作保證,並且在形式上也要考慮到年輕人的需求。對理工科大學生要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科方面的教育,對文科學生加強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成規模、質量高、形式新、氛圍好的系列活動才能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吸引到團隊中來,也才能對培養大學生的全面素質起到應有的作用。

4.充分認識校園文化建設中環境的育人功效,為學生創造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學術文化環境。首先,要加強校園自然環境建設,努力做到物質設施具有人文教育內涵。春天桃花似火,夏天荷花映月,秋天丹桂飄香,冬天梅花傲雪,學生身處如此優美的環境之中,情操和心靈必將得到陶冶和淨化。另外,要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帶頭人的培養,聘請校內外的知名學者、專家、教授為各學生社團組織的顧問,使校園文化建設向多樣化、多規格、高層次、多方向健康發展,拓展人文活動與科技活動內涵,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水平。

5.調動教師參與第二課堂建設的`積極性,凸現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高校教師是學校寶貴的教育資源,是文化素質最主要的創造者、繼承者和傳播者,也是高校實施校園文化建設的和人文素質教育的骨幹力量。沒有教師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是表象的,生命力是短暫的。教師所具有的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獨到的學術見解、嚴謹的思維方式、敢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品格、勇於對社會和國家承擔責任的膽魄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和深刻的。教育管理者要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激勵機制,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校園文化陣地建設的積極性,使他們能主動參與到學生的第二課堂中,把人文素質教育內容滲透到課堂內外的各個環節,在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陣地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6.創新校園文化活動形式,校園文化建設要走特色之路。校園文化作為文化教育的一種形式,應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一方面,校園文化活動的創新性應體現在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才幹的高階專門人才;另一方面,校園文化活動的創新性應體現在校園文化活動組織上的獨創性和個性化的特性。各校的情況千差萬別,開展校園文化必須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切忌互相模仿,生搬硬套。只有因校制宜地形成和體現自己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

7.開拓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平臺,發揮網路等載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隨著教育資訊化的發展,網路平臺已成為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新載體。對於網路條件下校園文化的走向問題,要結合青年學生喜愛網路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通過建設電子圖書館、人文素質教育網、校園BBs、校訊通飛信平臺等網路平臺牢牢把握網路文化建設主動權,使網路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陣地。

綜上所述,在當前社會環境對高校發生巨大影響的形勢之下,教育工作者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研究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用繼承中求創新的方式來建設我們的校園文化,使之更好地服務於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