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與肝病

文思屋 人氣:2.98W
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與肝病

一氧化氮(NO)是普遍存在於脊椎動物各種細胞中的一種生物介質,是細胞間資訊傳遞的重要調節因子,作為第二信使和神經遞質起著各種不同的功能。
  
  1. NO及NOS的概念
  
  NO是脂溶性氣體物質,由NOS催化L-精氨酸生成。體內半衰期僅1~5秒,可被氧自由基、氫醌、血紅蛋白等結合而滅活,於有氧條件下生成穩定的代謝產物硝酸鹽和亞硝酸鹽。NOS是NO生物合成的關鍵限速酶,肝臟有2種類型NOS,原生型(cNOS)和誘生型(iNOS),前者分佈於內皮細胞和血小板等處,合成NO的生物效應以生理狀態下細胞間資訊傳遞為主;後者分佈於肝細胞、枯否細胞、肝竇內皮細胞等處,可被脂多糖(LPS)、內毒素及多種細胞因子誘導活化,產生大量具有細胞毒性作用的內源性NO,參與各種肝病的病理過程。肝病中枯否細胞釋放腫瘤壞死因子(TNF)、干擾素(IFN)、白血球介素(IL)-1等細胞因子,作用於肝細胞、枯否細胞導致NO生成增多。
  各種NOS拮抗劑、鳥苷酸環化酶抑制劑美藍、PTK抑制物及氟美鬆對NO的生成有抑制作用。S-亞硝基谷胱甘肽和硝普鈉可作為NO供體。它們已被廣泛應用於臨床診斷及治療。
  
  2. NO及NOS在肝病中的變化情況
  
  急性肝損傷時,肝臟NO由iNOS基因表達的增多來介導生成。肝病iNOS mRNA的表達在各個臟器如肝、脾、肺、腎、心、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cNOS mRNA無明顯升高,說明了肝病中iNOS的顯著作用。也有人觀察到cNOS在膽汁性肝硬化中含量降低,iNOS無升高。Rockey和Chung經動物實驗表明,肝臟在LPS和(或)胞質變動的刺激下,iNOS產生NO明顯增多,以致肝細胞功能受損害甚至肝臟纖維化。關於iNOS mRNA和NO的.細胞來源問題:Rockey和Chung觀察到,在四氯化碳作用後的肝臟中僅枯否細胞產生;膽管結紮致肝損害甚至肝纖維化時肝臟所有非實質細胞均產生,結紮24小時,枯否細胞產生量最高,此後,肝竇內皮細胞佔優勢。說明肝臟在不同程度及不同型別損害時,iNOS表達各異。
  
  3. NO在肝病中的作用
  
  NO一方面具有特異性殺傷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和肝腫瘤細胞的有益作用;另一方面可通過細胞毒作用損傷正常肝組織,造成肝細胞死亡。
  急性肝臟病變時,區域性升高的NO能擴張小血管調節灌流,降低肝臟酶活性,抑制肝細胞的有氧代謝及低血流下的血小板聚集,與超氧化物結合形成無毒代謝產物NO-3,從而避免氧自由基損害肝細胞,有助於肝臟渡過應激期,對肝細胞起保護作用。Bohlinger等在TNF/D-氨基半乳糖誘發小鼠肝損害時給予NO供體硝普鈉,可見肝細胞損害顯著減輕;用NO生成抑制劑抑制NO生成的同時肝損害程度加重,均說明NO的保護作用。肝硬化伴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BP)時,腹膜巨噬細胞的iNOS mRNA和蛋白合成表達明顯增加,產生大量NO,在iNOS抑制劑氨基胍(AG)的作用下,感染症狀反而加重,說明巨噬細胞的這一反應是機體對SBP的保護性應答。體外實驗證明,黃嘌呤氧化酶可促進肝臟前膠原I mRNA表達合成,硝普鈉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間接抑制I型前膠原的合成,說明NO有抗肝纖維化的作用。NO 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