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放權的課堂生命的課堂論文

文思屋 人氣:1.19W

從事國小語文教學多年的我,每當站在三尺講臺上,就猶如一個高高在上的“王者”,操控著課堂上的一切,將學生牢牢的“抓”在手心,上課成為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緊張回想事先準備的講解過程”。課堂上,學生按著我的思路附和著,和學生的心卻越離越遠,無法進行語言的交流,無法進行思想火花的碰撞,用盡了全身的氣力,也不能激起一點漣漪,心中充溢著挫敗感,甚至對上課充滿了恐懼。

放權的課堂生命的課堂論文

正在我迷茫、彷徨之時,“課堂現場化”讓我看到了曙光。“課堂現場化”的發起人吳禮明老師走進了我們學校的語文教研。他以“生命是教育最淳樸的語言”的理論讓我充分認識到在課堂中,要交給學生的不是一段文字,一篇課文,而是一種思考,一種盡力作用於學生的思想,讓他們用思想——他們的思想——來形成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的能力。教師應放下身段,放下“權利”,立足學生,關注學生,這樣的課堂才會有活力、有生命力。

在一次練習課中,出現了這樣的一道題:音樂會上,既有_____的流行音樂,也有_____的世界名曲,一曲終了,美不勝收,令人回味無窮。學生在選擇“膾炙人口”和“雅俗共賞”這兩個詞填空時,產生了爭議,有些同學認為應該是:“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雅俗共賞的世界名曲”,有些同學認為應該是“雅俗共賞的流行音樂,膾炙人口的世界名曲”,學生們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望著爭得面紅耳赤的學生。我沒有像以前那樣“強權”似的宣佈答案,而是把權利放給他們,讓他們說出自己如此選擇的理由。有的同學說:“世界名曲所以有名是因為它是好東西,是被人稱讚和傳訟的”,有的同學說:“流行音樂也能登上高雅之堂,許多流行歌手都開音樂會呢?”聽著學生們的回答,我立馬意識到他們對這兩個詞的意思理解不充分,不透徹,於是我決定從詞語的解釋入手。我請兩個學生解釋詞語:膾炙人口就是比喻好的東西受到人們的稱讚和傳訟;雅俗共賞就是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解釋完後,我便問:“現在怎麼填?”許多學生馬上說道:“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雅俗共賞的世界名曲”,大家終於達成共識。

我正為自己讓學生自主地尋找答案的教學措施運用得當,暗自得意、竊喜時,一雙小手又舉了起來。舉手的這個學生觀察很入微,思維也很縝密,愛好音樂,在班上小有名氣,可以說是一個音樂“小行家”。面對他的質疑,我該如何處理?葉瀾教授曾說過:“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動態生成的把握,其教育能力可以說已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突出了教育活動的動態生成性,同時也就突出了教育過程的生命性。”為了綻放課堂的生命,更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我決定繼續“放權”,讓他闡述自己的見解。他慢條斯理地說道:“老師,我認為世界名曲是一種高雅的藝術,不是什麼人都能欣賞的,所以不能填‘雅俗共賞’。”他一說完,全班一下子炸開了鍋,孩子們又各持一見地爭論起來,有些同學甚至大聲附和著。

世界名曲就是高雅藝術,不是任何程度的人都能欣賞的,其實這是一種偏頗,一種現在商業社會炒作的結果。如何讓學生體味世界名曲是雅俗共賞的呢?正在這時,我突然想到了《月光曲》這篇剛學過的課文,文中的`兄妹是窮人,他們沒有什麼文化程度,但他們同樣會欣賞《月光曲》這首世界名曲。於是,我便問這名學生:“《月光曲》是世界名曲嗎?”學生立馬說:“是”,“那麼請你評價一下文中的‘盲姑娘’?”我緊接著問,學生說:“她很喜歡音樂,很喜歡貝多芬。”“那麼她能欣賞《月光曲》嗎?”“能。”看著他一步步進入我的“套”,我很開心自己的這一方法即將成功,但我轉念一想,在這一問題上,我不能只面對他,我要將面推到全班,讓所有的學生都知道這其中的所以然。

於是我便讓這名同學坐了下去,展開了全班性的討論。我接下去問:“同學們,這對兄妹,他們的生活怎樣?他們的文化程度又怎樣?”“窮人,沒有什麼文化?”學生很快說出這些,我接著問:“你能找出文中證明他們能欣賞《月光曲》的句子嗎?”孩子們很快就背出文中皮鞋匠聽到《月光曲》後產生聯想第9自然段的內容。此時此刻,所有的學生心中都有了明確的答案,但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此時得到這一答案還不行,我還要引領學生在課堂上去審讀哲人和大師著作裡的深巨集思想,拒斥現實生活中的平庸和低俗的超然和淡然,全身心體驗生命的深邃和心靈的純淨。於是我告訴學生:“世界名曲正是因為它的雅俗共賞,才得以出名,其實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們,如《月光曲》中的貝多芬曾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而且說如果做到這一點時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這才是這些名曲得以傳唱,成名的真諦”。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心靈上也有所收穫,這是作為一名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說完這些,學生們都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望著那一雙雙明澈的眼眸,我相信今天這一課將深深的影響著他們。

一個小小的片斷,至今憶起,我仍記憶猶新,因為這個片斷,讓我深深體味到教師在課堂上“放權”後,給孩子一點陽光,他們就會給我們一片燦爛的景象,為了這片燦爛,我將繼續“放權”,關注學生,立足學生,打造生命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