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數學課堂在“有效”中綻放論文

文思屋 人氣:9.84K

【摘要】新課程改革給教育教學開闢了嶄新的天地,“有效課堂”, 成為我們每位教師,每位學生都追求的一種課堂。作為一線的國小教師,我“跳出數學”看數學,以“求實創新”為主旋律,踏著“和諧有效”的四部曲,讓學生主動參與趣味數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積極探究,互動交流, 激勵評價、實踐應用……, 使“有效”在數學課堂中綻放。

數學課堂在“有效”中綻放論文

【關鍵詞】有效;綻放;匯入;探究;評價;實踐應用

新課程改革給教育教學開闢了嶄新的天地,“有效課堂”成為我們每位教師,每位學生都追求的一種課堂。可見,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更是教學的生命,實現國小數學教學目標是我們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一線的國小教師,我“跳出數學”看數學,以“求實創新”為主旋律,踏著“和諧有效”的四部曲,讓“有效”在數學課堂中綻放。

1有效的匯入,激發興趣

常言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可見,一堂課能否成功關鍵在於新課的匯入,因為善於巧妙、新穎而有趣的的匯入不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激起其進一步學習的慾望,而且還能起到聯結新舊知識,溝通師生情感的作用,進而達到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教學匯入時,我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董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老師不用計算,看了就能判斷哪些數能被3整除(是3的倍數),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不是3的倍數)。這時,教室裡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考倒老師,求知慾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老師對學生的考題都能正確的判斷是否是被3整除,學生感到十分驚訝。這時,學生學習的慾望就更加強烈了。老師再進一步置疑:你們能向老師那樣一眼就準確地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是否是3的倍數)?學生個個都被難住了。

此時,掌握新知變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真正實現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匯入時,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設“憤”“悱”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

2有效深層探究,引領提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倡導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勵學生質疑創新,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創造力。同時探究性學習是教師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需要,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培養學生自我發展的途徑。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於交流,讓學生主動參與—在觀察、猜想、探索、驗證和動手操作過程中,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質疑、釋疑、解疑的過程中,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2.1有效立足基礎,培養意識。

《標準》指出:“應用以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並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先創設情境,為學生帶來一個和尚分餅的故事,引發猜想(你知道哪個和尚吃得多嗎?),指導學生親自‘分餅’,動手摺一折,塗一塗,比一比,從這些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促進學生的感性認識逐步理性化,再用以有的知識“商不變的性質”來解釋,探究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然後在應用。

2.2有效激發探究,自主發展。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之者。”要讓學生樂學,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促使學生活躍思維,大膽猜測,勇於探素,深入渴望獲得新知,使學生愛學習,向學習的慾望。正如教學《長方體的體積》時,我創設知識障礙(師:求長方體豆腐的體積,只要用刀把豆腐切開,看它包含著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如果老師很想知道我手中的這本數學課本的體積,用刀切這種辦法,可行嗎?我們能不能探究出一種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呢?),揭示課題(板書課題:長方體的體積)。然後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用12塊小正方體擺成長方體,全體學生就主動進行分工,動手操作、計算、觀察、填表、思考、討論,驗證了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過程是知識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究過程。”

因此,創設氛圍,探究現實、有意義、富有挑戰的學習內容,能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行,主動參與到教學探究活動中,思維和智力處於積極的狀態,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喜悅中探索,教學活動效果最好。

2.3有效質疑,實現創新。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問題是創新的種子。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恰當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頭腦中產生一個或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索新知的基礎上大膽質疑,積極探索,發展創新思維,提高創造力。例如教學《長方體的體積》,在探究之前,學生腦中就會產生問題:

(1)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什麼有關?

(2)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麼呢?

這樣,學生就很好地帶著有效的問題邊他動手實驗邊思考,積極探究長方體的體積,有效地發展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創造力。

3有效全面評價,協調發展

《標準》提出“在評價學生學習時,應讓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而不僅僅侷限於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課堂評價的目的在於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對學生的數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即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又要關注他們在學習中的變化。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要將過程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學中,我知道學生喜歡激勵的語言,課堂上我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性評價,如學生回答不了時(師:老師相信你會說,),還多用“你真愛思考”,“你想的棒極了!”,“你的想法很獨特,繼續發揚!”“能用聯絡的方法看待問題,真了不起呀!”“你的發言真精彩!”“你的發言我還想聽。”“如果你大聲讓全班同學都聽見就太好了!”“你的想象力太豐富!”……等語言,我這樣評價對學生既是一種信任,又是一種鼓勵,學生也倍感親切,師生的溝通更自然,才會積極思考,暢所欲言。

除此外,我鼓勵學生正確自評、互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有了更多發言的機會,長久以往,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會合作與交流,促進學生在新型的人際關係與交往互動中得到和諧的發展,教生共同參與的課堂才會產生共鳴,才能充滿激情,充滿活力。

4有效拓展實踐,整合能力

《標準》明確提出:要學習有用的數學,旨在說明要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絡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觀點,他概括了“學以致用,然後知不足”的思想。可見,實踐應用是就指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絡起來,運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實踐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做個有心人要設法讓學生的所學能夠在生活中加以運用。

例如《2、5的倍數的特徵》的實踐應用的練習設計:

4.1套圈遊戲:把下面的數按要求填入圈內。

283536405510849572 10083

師:中間的圈填什麼?

生: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4.2生活中的數學

⑴體育課上五年一班48位同學在操場上做遊戲,如果每2位同學一個組,能正好分完嗎?如果每5位同學一個組,能正好分完嗎?為什麼?

⑵看商品猜價格

①童車:(價錢130—135元之間,是2的倍數)

②腳踏自行車:(價錢350—360元之間,是5的倍數)

③電動自行車:(價錢1950—2000元之間,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4.3數學遊戲

口袋裡有0—9十張數字卡片,摸出幾可以和“5”組成2的倍數?摸出幾可以和“5”組成5的倍數?

教師設計這樣的實踐應用,要有利於幫助學生鞏固、掌握知識,更有利於學生應用的數學意識及實踐能力的培養,也重視開放性練習的設計,讓學生能多角度地進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拓展學生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數學,本身是美麗的;學習數學的過程,也應是幸福的 。我們教師只有積極學習,精心預設,大膽創新,提高教學藝術,以人為本,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很好地實現國小數學教學目標,有效課堂才能綻放出誘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