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政工事業中的人本教育和管理論文

文思屋 人氣:2.11W

1 人本化教育和管理的內涵

論政工事業中的人本教育和管理論文

1.1 加強高校學生畢業階段的德育工作

畢業生教育職稱論文範文是高校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做好這一教育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身處畢業階段的大學生,遇到的矛盾和困惑非常多。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在進行畢業階段德育工作中,要善於結合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育。

從哲學的高度講,以人為本就是指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要以人的生存、發展等需要為出發點和歸宿點。

人本化教育和管理是哲學意義上的以人為本在學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具體化,就是指要一切以學生為本,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價值性;把學生的健康人格、自由、幸福和全面發展等作為思想教育的終極關懷,培養學生自主、自強、自律的自我意識和觀念;堅持教育、管理、服務相結合,在教育管理的`同時凸現服務的理念,增強服務意識,強化服務的功能,樹立“服務者”角色意識,淡化“領導者”、“上下級”的關係,改變“家長式”、“命令式”作風和“灌輸式”、“強迫式”的方法,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最大限度地滿足大學生成才的需要。

2 人本化教育和管理的現實意義

一方面它有利於增強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實效性,有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和諧的班級關係以及和諧校園。因為人本化教育和管理使學生的個性和尊嚴受到尊重、個人的利益得到滿足、個人的價值得以實現,這樣他們就願意主動和輔導員敞開心扉談心交流,主動自覺接受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它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因為人本化教育和管理也能調動他們學習和參與班級活動、校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他們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3人本化教育和管理的具體措施

人本化教育和管理有很多內容,在這裡著重闡述以下兩個方面:

3.1 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適應環境能力差如今在校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相對較優越,他們為了在激烈的大學聯考競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入學習,衣食住行都是由父母包辦完成的。然而,踏入大學,面對新的集體,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學習特點,一切都得靠自己面對處理時,一些學生內心深處便產生了恐慌和戀家情緒,甚至由此產生失意、自卑、孤獨、焦慮等心理問題。

(2)人際交往缺失 大學生有強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為自己的好朋友。但由於種種原因,如害羞、自卑、貧困等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支援系統,使部分學生害怕和人交往,不願與人溝通,還有少部分同學在與人交往時存在一定的戒備心理。渴望社交和自我封閉的矛盾心理很容易使學生感到壓抑、孤獨。

(3) 經濟上的拮据。家庭經濟環境對學生心理的也有重要影響。經濟上的拮据,常常使生活在貧困中的當代大學生極度敏感和自卑。他們中的一些人經常脫離集體,不願意和同學們尤其是家境富裕的同學交流,更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還有一些人對家境條件好的同學懷有妒忌和排斥心理。當他們學習生活不如意時就極易產生悲觀、失望、消沉等不良情緒。

面對大學生的上述心理問題,我們應採取相應的對策,防患於未然。

(1)定期舉辦專題心理健康講座。輔導員應當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要,聘請專職教師定期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2)定期進行心理測試。不僅每年對進校以後的新生進行心理測試,而且對老生也定期進行心理測試,並給每一位學生建立心理檔案,以便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輔導員應當在班級幹部的協助下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及時發現問題,對心理有嚴重疾病的學生要建立跟蹤和干預檔案,儘可能將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

3.1.1 就業心理教育

輔導員要結合畢業生的實際情況廣泛深入開展談心活動,做好畢業生的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要有針對性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與成才、學習與擇業的關係問題,努力緩解畢業生因就業壓力而產生的不良心理情緒,盡最大限度的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並積極引導畢業生掌握心理調節的有效方法,提高克服困難、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使他們能基本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

3.1.2 在校畢業生的擇業觀教育和就業形

勢教育擇業觀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正確的擇業觀能夠指導畢業生對就業形勢和職業選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準確的定位。輔導員要通過舉辦專題報告會和講座等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動,努力幫助學生轉變以往陳舊的就業觀念,幫助大學生樹立與市場經濟體制、與大眾化高等教育相適應的正確價值觀,樹立處處立業的就業成才觀。高校輔導員還要努力幫助學生正確分析和把握就業形勢,深入瞭解專業前景,引導畢業生確立符合實際的就業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珊莉.以人為本:加強高校學生工作之我見[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 (7) .

[2]孫少艾.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原則的內涵及其依據[J].教育與職業,2006(55) .

[3]林樂香.高校思想教育要以人為本[J].繼續教育研究,2007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