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開發的基礎、前提和關鍵

文思屋 人氣:1.71W

    【論文關鍵詞】化學 探究性教學 生成性教學

淺析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開發的基礎、前提和關鍵

    【論文摘要】積極轉變觀念是開發生成性教學資源的基礎,精心設計預案是開發生成性教學資源的前提,課堂應對策略化是開發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關鍵。這三個方面又是高職化學探究性教學實現教學資源生成拓展的基礎、前提和關健,化學探究性教學使課堂教學創造性地生成教學資源成為必要和可能。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走過的路程,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高職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化學探究性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建構與個人知識結構相貼近的知識經驗,再現和理解知識的產生背景、產生過程,並發現新知識、新結論、新規律,從而實現教學資源的生成拓展。

    一、積極轉變觀念是開發生成性教學資源的基礎

    在高職化學探究教學中,生成性教學是指在師生交往互動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大學生的需求,以即時出現的有價值、有創見的化學問題或教學情境為契機,善於調整或改變預先的教學設計,挖掘學生的潛能,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從而達成或拓展教學目標。高職化學探究教學使得生成性教學成為可能,同時課堂教學中創造性地生成教學資源也成為高職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

    葉瀾教授說“課堂教學就是駛向未知領域列車”,形象地說明了課堂教學現時生成這一特徵。生成性教學強調的是課堂教學伴隨師生不斷生成而推進的,探究式教學就是讓教師要發揮教學的能動作用,從課程實施的“忠實取向”走向“相互適應取向”和“創新取向”,要拓寬課程領域,廣集課程資源,注重教學資源開發。在教學觀上,打破單一教學模式和接受性學習方式,建立教學相長、交往互動的師生關係。作為高職教師應從高高在上的角色中走出來,參與學生活動,與學生一道成為教學資源的共同實施者和開發者。探究性教學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為人師表首先應該積極轉變自身的觀念,教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學的過程,是通過不斷的學習達到自我提高和完善,實現教學互相促進和諧統一的過程。更要倡導向書本學習、向學生學習和向學習,通過各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及時提高和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以適應不斷更新的高職教學要求。應該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要加強書本知識同現實生活與實踐經驗的聯絡,教學中應適時的加以拓展和探究,使現實生活成為化學教學資源在課堂中生成的'重要來源。

    二、精心設計預案是開發生成性教學資源的前提

    高職化學的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師的下,學生以類似化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來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知識的獲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師的強制性的灌輸,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親身體驗出來的。化學探究性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充分預設高職教學特殊的學情,把教材、學生及課外資訊等作為一種教學資源進行重組預設。從辯證的觀點來看,一方面,生成性教學的課堂生成是可知的,將主要精力用在服務於學生主體學習的預案設計上,對學生在化學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另一方面,課堂生成的細節教師無法預知,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使教師對各種情況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預設還是應留有彈性,使預設空間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教師要適時把握這些不確定因素擁有的無窮的價值,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精心預設則著眼於區域性環節的精雕細啄,課堂上教師不經意間追問一個問題、演示一則實驗、創設一種情境,看似“信手拈來”,實則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精心預設預案可以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沉著穩定,遊刃有餘,邂逅生成,演繹精彩,提升師生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生命質量。

    在講授高職教材“氨氣的性質”時,有同學提出“能否用固體代替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蘊含的思維價值卻是巨大的,有必要生髮開來,引導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全面深人的思考與探究。引導學生獨立實驗查驗結果,發現他們的“噴泉”效果不如老師做的,通過探究學生髮現他們只注意到的作用,沒有考慮強鹼對實驗儀器(玻璃)的腐蝕作用,更沒有考慮酸根離子對物質性質的影響,沒有考慮氨氣純度及實驗的安全性等問題。老師此時可以告訴他們,燒瓶裡滴了幾滴濃氨水,增強了實驗效果。

    三、課堂策略化是開發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關鍵

    在教學雙邊參與的動態程序中,教師應準確洞察學生心靈的祕密,敏捷地捕捉學生在課堂稍縱即逝的變化:不斷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裡湧現出來的各種資訊,見機而作;對有價值的資訊資源應及時納人課堂臨場設計的範疇之中,適時調控,充分利用,啟用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生成。這就要求教師有策略地應對課堂中出現的各種情況,這是教學資源生成的關鍵。

    “疑”是人類心理活動的內驅力,是引導思維、啟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會打破學生心理上的平衡,引起學生的動機、注意力和情感態度的及時變更,並重新組成認知行為的心理動力系統,保證認知活動的順利進行。啟發性的問題內隱足夠的條件,難度要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這樣才能真正鍛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並在探究過程中不斷開發出生成性教學資源。例如,課堂教學課中,在濃硫酸與銅的反應產物及儀器的連線時,學生突然提出了這樣問題:“濃硫酸中本來就有2%的水,實驗中所檢驗的水一定就是反應中生成的水嗎?”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成性資源。對這位學生的問題加以肯定,然後,啟發並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他們證明反應中確實有水生成(不是原濃硫酸中的水),思考能否用原裝置進行定量測定。結果課堂氣氛熱烈,富有啟智性,師生間能夠進行平等的交流。不僅讓學生的個體資源和集體資源得到充分展示,而且可以鍛鍊學生的膽量並激發其思維活力,從而激發出他們對化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化學實驗是“課堂生成的搖籃”,老師若能坦然面對,引導學生根據現象分析其原因,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教師靜靜地聆聽學生的心聲,細心地梳理一下學生的思維,如果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共同探究,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及時扭轉被動局面,取得意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