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學文化課後進生的“體育亞文化”形成機制探析優秀論文

文思屋 人氣:3.3W

摘 要: 在強調文化課學習的主流中學校園文化中,文化課後進生為了獲得他者認同和自我認同,往往會形成小群體,併產生一種另類的校園“體育亞文化”。這種校園“體育亞文化”存在諸多問題,學校和教師應積極引導,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中學文化課後進生的“體育亞文化”形成機制探析優秀論文

關鍵詞: 中學生 文化課後進生 “體育亞文化”

由於受到家庭背景、學習天賦、後天努力等方面的影響,中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成績、積極性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別。具體而言,有文化課學習成績較好者、學習積極性較高者,同時,也存在文化課學習成績較差者、學習積極性較低者。在以文化課學習成績好壞論“英雄”的教學評價機制的背景下,文化課成績較好者往往成為教師推崇的榜樣,成為學校、教師、同學一致認為的強者;相反,文化課成績較差者則容易成為被無視的一群人。但我們也經常發現,那些文化課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在體育方面有著較好的表現。他們經常以逃課的方式來參加體育活動或者在文化課上非常消極而在運動場上卻異常積極。這些學生往往會形成一個小群體,併產生了一種另類的校園“體育亞文化”。

一、校園主流文化的“推力”作用

在中國素質教育尚未實現的大背景下,毋庸置疑,中學校園所積極倡導的主流文化往往是“文化課至上”。文化課成績的好壞將成為評價學生的重要價值標準。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共同主導著這種校園主流文化。在主導方強勢的力量下,加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強調文化課學習的校園主流文化得以形成。在這種校園主流文化中,文化課成績優秀者自然成為強者,被推崇為校園中的'榜樣。他們在校園中能夠獲得他者的認同及自我認同。如果從推拉理論關係來說,他們受到了校園主流文化的拉動作用,他們就能夠積極適應校園生活。

與之相反,那些文化課成績較差的“後進生”則無法享受到如同成績好者一樣的待遇。儘管學校、教師、家長、同學都希望這些“後進生”能夠積極融入校園主流文化之中,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當文化課成績無法進步時,他們只能受到校園主流文化的排斥。雖然教師、同學都本著希望和幫助“後進生”提高學習成績的意願,不會有意地蔑視他們,但事實上,文化課後進生不可能獲得如同文化課成績優秀者一樣的精神待遇,甚至會受到個別老師和同學的直接排斥。徘徊於校園主流文化之外的文化課後進生往往難以獲得他者認同及自我認同。當文化課後進生無法在校園主流文化中獲得認同時,他們實際上就是受到了校園主流文化的外“推”力量,也就是說,校園主流文化在有意無意地將文化課後進生排斥在外。當然,這種推動作用來自兩個方面的力量,一是教師和同學等他者確實對他們造成一種貶低、排斥,使得他們無法獲得他者的認同。二是文化課後進生自己逃避學習的心理特徵,造成他們不願意接受文化課學習的校園主流文化,即自我的認同缺失。兩種力量的推動作用,導致他們希望規避這種校園主流文化。

二、“體育亞文化”的“拉力”作用

在社會學看來,人是生活在群體中的社會人。當個體不得不生活於某群體之中時,他們必須通過某種手段獲得他者認同和自我認同,因為這是他們能夠自我確認的方式。當文化課後進生無法在校園主流文化中獲得認同,但他們又必須生活在校園中時,為了能夠獲得自我確認,他們往往就會通過其他路徑獲得認同。對於文化課後進生來說,他們可能有著很多種選擇,例如打架、談戀愛、上網等,這些都是他們尋求其他路徑彰顯自我的策略。就本文主題來講,我們主要探討他們形成“體育亞文化”的路徑,其他方面暫不予討論。

本文所探討的“體育亞文化”不同於校園體育工作主導下形成的體育文化。學校倡導的體育文化是校方、體育工作者積極引導學生以鍛鍊身體、活躍校園文化為主要意圖的體育文化,而本文討論的“體育亞文化”則是指文化課後進生小群體所自發形成的體育活動形態。與校園體育文化所不同的是,這些小群體的體育參與行為在校方看來有些“過激”,即他們並不完全遵守體育鍛煉的要求。具體而言,經常會出現以逃課的方式或者以偏激的體育行為來進行體育運動。要麼通過體育運動來打發上文化課的時間,即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文化課後進生在上文化課期間偷偷在操場打籃球或者踢足球等;要麼在文化課學習上非常消極,而在體育運動上異常積極;甚至會相約聚集一起逃課到操場進行體育活動。上述體育行為無疑不是校方所倡導的。但之所以會出現類似情景,則說明他們在有意地規避學習。久而久之,這些小群體可能會形成一種非常另類的“體育亞文化”。實際上,他們樂意聚集到一起在本不是體育鍛煉的時間進行體育活動或者消極學習積極鍛鍊,就表明他們被校園主流文化推出去,同時被他們所形成的“體育亞文化”拉進來,即形成了一種推拉關係。

三、“體育亞文化”存在的問題

從發展體育運動的角度來看,這些“後進生”所形成的“體育亞文化”,對他們的體育參與起到了相當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說,他們是體育運動的“狂熱者”,但從他們個體全面社會化發展的過程來說,無疑他們的行為是不適當的。

首先,他們的行為是以抗拒文化課學習為前提的。這些學生是因為無法獲得校園主流文化的認同,逃避到體育行為中去的。這樣可能會導致他們越來越偏離文化課學習的軌道,儘管以應試為主導的校園文化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作為學生,文化課知識的學習還是非常必要的。以任何理由的逃避,逃避到任何領域,都不是一種最佳的選擇。

其次,這種“體育亞文化”就體育運動本身的發展來說,也是存在問題的。雖然文化課後進生的“體育狂熱”表明他們積極地投入體育運動,但他們並不完全是在體育教育工作者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際情況往往是,他們經常並不琢磨體育動作的規範性和嚴肅性,僅僅以發洩自己在文化課學習中的不成功及試圖在體育活動中尋求自我證明。因此,他們的許多體育動作和體育思想並不能成為體育運動的榜樣,也就是說,他們的體育行為是存在偏差的。

四、結論和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文化課後進生在校園主流文化中受到排斥後,他們自己營造了一個小群體,形成了一種另類的“體育亞文化”。但不可迴避的是,這種亞文化存在很大的問題,不利於他們的全面發展。即使就發展他們的體育能力本身來說,也是存在問題的,因此,我們應該能夠通過一些方法儘量將這些文化課後進生引導到正常軌道上來。

第一,校園主流文化要照顧到文化課弱者。

在以主要學習文化課知識的中學校園中,校領導、教師要多制定一些方案來關注文化課學習方面的弱者。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本著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精神進行教學,切不可按統一標準進行教學,尤其是不能僅僅按照優秀生的學習進度來進行教學,否則必然會傷害到文化課弱者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通過變通教學方法、補課等多種措施,讓文化課後進生迅速追趕上來。同時,在教師的日常用語中,切不可給暫時學習後進者貼上“差生”的標籤。社會學中的標籤理論告訴我們,如果個體一旦被貼上“差生”的標籤,他們就會進一步朝向所貼標籤的方向做出行動,即開始認同標籤。基於此,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要輕易給任何人貼上“差生”的標籤,相反,要給那些暫時在某方面後進的學生貼好的標籤,使得他們通過努力積極認同自己。

第二,學校要正確處理好文化課學習與體育運動的關係

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積極引導體育能力強的文化課後進生獲得自我認同,從而轉變為文化課學習的自我認同。一般來說,學生的智商沒有太大的差別,只要能夠積極引導,大多數學生在文化課學習上都能夠獲得一定的進步。如果教師能夠通過說服教育等手段,讓他們獲得自我認同的信心,相信他們同樣就能夠在文化課上獲得一定的進步。

對於未成年孩子的中學生來說,無論他們的文化課成績是好是差,相信他們還是有著較強的可塑性的。因此,學校和教師都應該儘量避免將文化課後進生排斥在主流校園文化之外,積極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文化課學習自信心,並獲得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航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胡靜.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08.

[3]潘前.美國中學生體育運動發展現狀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3).

[4]李鑫.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