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國保稅區國際物流發展面臨的題目及其對策

文思屋 人氣:1.92W
中國保稅區國際物流發展面臨的題目及其對策
[摘要]國際物流功能在中國保稅區建區十幾年來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保稅倉儲,國際配送,轉口貿易等功能一直得到促進與加強,但也碰到了一些新的題目。加強中國保稅區物流業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創新保稅物流園區監管模式是其必然選擇。  [關鍵詞]保稅區;國際物流;發展
  
  從1990年5月國務院批准建立第一個保稅區到現在,中國已建有上海外高橋、天津港、深圳福田、沙頭角和鹽田港、大連、廣州、張家港、海口、廈門象嶼、福州、寧波、青島、汕頭、珠海等15個保稅區。十多年來,全國15個保稅區的保稅倉儲、轉口貿易、商品展示功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具備了一定規模的國際物流基礎。截至2001年末,已有13180家外商投資企業在保稅區登記註冊,投資總額超過170億美元,這些投資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資本的國際化為物流國際化奠定了基礎。事實上,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國各大保稅區國際物流確實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保稅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是發展國際轉口貿易、裝配貿易、開拓國外市場及出口創匯、發展外向型經濟、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最早視窗,它的國際轉口貿易裝配貿易發展勢頭至今仍然不衰。從嚴格意義上講,保稅區屬於海關監管“境內關外”的綜合性對外開放的特定區域,在特定的範圍內實行封閉式治理,中國的政策優惠度最高,主要是為外商和國內企業商品保稅倉庫分撥和投資加工轉口或研究開發提供方便。保稅區主要發展國際貿易、轉口貿易、港口倉儲、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以及金融服務等業務。在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密切國際經濟聯絡的過程中,保稅區通過引進資金和技術、拓展國際貿易、擴大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從而推動中國對外貿易的不斷髮展,在更深的層次上加強了中國與國際市場的連線。
  
  一、保稅區區內物流存在的題目
  
  1.物流業務需求量小,尚未達到規模效益的要求。保稅區物流業的發展遠景從根本上說取決於保稅區物流企業的現狀與未來,而保稅區物流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在於要形成具有規模效益的物流量。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各保稅區目前的物流量還未達到規模效益的要求,保稅區內現有的主要物流企業業務量仍不飽滿。這種狀況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由於內資工商企業、跨國公司本身缺乏對保稅區物流的需求,而是由於保稅區物流企業的專業水平、提供能力、運作質量及其競爭力等還不具備明顯的上風。美國規模最大的物流倉儲企業之一的威特團體董事長曾直言道:“外商之所以沒有大規模進進中國物流市場,主要由於目前中國物流業發展還較不完善。人們還沒有弄明白什麼是物流,怎樣的物流才有價值,中國的物流企業也存在著經營專案混亂、專業性不強的弱點,同時中國物流體系更缺乏一個信用保障機制。”
  
  2.物流服務的水平不高。目前,保稅區管委會及所屬機構固然在為區內企業提供服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從總體上看,與物流相關的服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題目,需要進一步進步。保稅區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滯後,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中國保稅區國際物流業的發展。
  3.稅區內外的物流網路缺乏有效銜接。在吸引新的物流企業進進保稅區的過程中,大多數保稅區沒有留意使保稅區內的物流網路與區外的物流網路以及腹地的物流網路很好相互對接,沒有建立緊密的協作關係。
  
  4.保稅區內設施條件仍不能滿足國際物流發展的需要。比如現代物流業要求的完善的資訊網路、物流資訊平臺、具有社會性質的綜合物流系統等還沒有很好地形成。
  
  二、保稅區區外的制約因素
  
  1.保稅區的政策上風沒有充分發揮。由於有關部分對保稅區的熟悉及其政策條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保稅區的政策上風實際上並未得到充分發揮,政策上風不能得到充分落實必然會影響到保稅區物流業的發展。